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01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瓶盖,包括上盖、中盖和下盖,中盖与下盖螺纹连接;中盖活动设置在上盖中,上盖和中盖之间设有单向锁止结构,下盖上设有防伪圈,内盖的底部抵在防伪圈上端,旋转上盖时可通过单向锁止结构使上盖上升后与中盖相互锁紧并使防伪圈露出。通过上盖上带有止回结构的导向槽与中盖上的卡齿相配合作为单向锁止结构,瓶盖开启后使带有防伪标示的防伪圈露出,上盖不能复原回原位,防伪圈一直外露,但中盖仍能和下盖密封连接,在提供良好的防伪效果的同时又不影响瓶盖的密封效果,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用性广泛。

Anti counterfeit bottle ca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counterfeiting bottle cap,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 middle cover and a lower cover, in the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are in threaded connection; cover is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upper cover,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middle cov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ne-way locking structure, the lower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nti fake ring, the inner ring is against the bottom of the security and when the upper cover rotating through the one-way locking structure to cover up and cover interlock and the anti-counterfeiting ring is exposed. The upper cover guide groove with a non-return structure and clamping teeth on the cover is matched to the one-way locking structure, the bottle cap is opened with the anti fake ring anti-counterfeiting label exposed cover can not be restored back to the original position, the anti fake ring has been exposed, but can still cover and a lower cover sealing connection, in the provision of security good effect and effect of cap sealing effect,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realization, wide appl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伪瓶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
技术介绍
防伪瓶盖在酒类产品中广泛应用,防伪的方式各种各样,很多防伪瓶盖采用开启后不能再次封闭的防伪结构,虽然具有不错的防伪效果,但由于瓶盖不能进行再次封闭,严重影响对酒液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伪效果良好的防伪瓶盖,在瓶盖开启后使防伪标识露出不能复原且不影响瓶盖的密封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伪瓶盖,包括上盖、中盖和下盖,中盖与下盖螺纹连接;中盖活动设置在上盖中,上盖和中盖之间设有单向锁止结构,下盖上设有防伪圈,内盖的底部抵在防伪圈上端,旋转上盖时可通过单向锁止结构使上盖上升后与中盖相互锁紧并使防伪圈露出。进一步的是:所述单向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内壁的导向槽和设置在中盖外壁的卡齿,卡齿设置在导向槽的起始端,导向槽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延伸,导向槽的尾端设有止回结构,旋转上盖可使卡齿卡入导向槽的止回结构中,从而带动上盖上升。进一步的是:所述止回结构包括可容纳卡齿的腔体和位于腔体入口处的弹片。进一步的是:所述防伪圈为锥形圈,防伪圈外表面设有防伪标识。进一步的是:所述上盖和下盖外表面覆盖有外壳,外壳分为上下两部分并通过点状连接块连接,连接处向内倒角。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壳的连接处位于上盖和下盖的交接处,且防伪圈的底部卡扣在外壳连接处的倒角内。进一步的是:所述外壳为铝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盖上带有止回结构的导向槽与中盖上的卡齿相配合作为单向锁止结构,瓶盖开启后使带有防伪标示的防伪圈露出,上盖不能复原回原位,防伪圈一直外露,但中盖仍能和下盖密封连接,在提供良好的防伪效果的同时又不影响瓶盖的密封效果,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用性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拧开时的半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未拧开时的半剖图;图3为本技术未拧开时上盖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拧开时上盖的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上盖、11-导向槽、12-腔体、13-弹片、2-中盖、21-卡齿、3-下盖、4-防伪圈、5-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旨在提供良好的防伪效果的基础上保证瓶盖的密封效果不变,本技术所公开的防伪瓶盖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盖1、中盖2和下盖3,中盖2与下盖3螺纹连接;中盖2活动设置在上盖1中,即中盖2可在上盖1中转动,上盖1和中盖2之间设有单向锁止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中的单向锁止结构包括置在上盖1内壁的导向槽11和设置在中盖2外壁的卡齿21,卡齿21设置在导向槽11的起始端,导向槽11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延伸,导向槽11的尾端设有止回结构,旋转上盖1可使卡齿21卡入导向槽11的止回结构中;下盖3上设有防伪圈4,内盖2的底部抵在防伪圈4上端,如图1所示,通过旋转上盖1将卡齿21卡入止回结构中可使上盖1上升并使防伪圈4露出,此时由于卡齿21卡入止回结构中致使上盖1上升,上盖1和中盖2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二者之间产生如图4所示的间隙,因为卡齿21不能从止回结构中脱离,则上盖1不能复原回原位,不能再将防伪圈4遮挡住,使得防伪圈4一直外露,防伪圈4的外表面设有防伪标示,提供良好的防伪效果,例如此处设置的“已开启”字样。虽然上盖1不能复原,但中盖2和下盖3依然能进行螺纹连接,在瓶盖开启后依然能通过二者的螺纹密封结构对瓶盖进行封闭,不会影响对酒液的密封效果。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中的止回结构包括可容纳卡齿21的腔体12和位于腔体12入口处的弹片13,弹片13为上下各一个,两个弹片13相对向中倾斜,形成一个大小小于卡齿21的腔体入口,弹片13周围预留了空缺为弹片13发生偏转提供空间。如图3所示,此时瓶盖处于未拧开状态,卡齿21位于导向槽11的起始端,中盖2可在上盖1中活动,要拧开瓶盖时,转动上盖1,由于中盖2和上盖1两者可相对活动,此时中盖2仍然和下盖3连接,不会发生转动,由于导向槽11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延伸,则在转动过程中上盖1相对于中盖2上升,防伪圈4也逐渐露出,当转动上盖1至卡齿21到达止回结构的入口处,卡齿21将两个弹片13撑开,进入腔体12中,此时卡齿21不能继续向前移动,弹片13将卡齿21后端挡住,卡齿21被固定在腔体12中,致使上盖1和中盖2不能发生相对移动,中盖2在上盖1的带动下从下盖3上脱离,瓶盖被拧开。防伪圈4为锥形圈,防伪圈4的上端抵在中盖2的底部,对中盖2起到限位作用。为了增加瓶盖的美观度,同时也为了对瓶盖提供保护作用,在上盖1和下盖3外表面覆盖有外壳5,外壳5分为上下两部分并通过点状连接块连接,在打开瓶盖时,转动上盖1首先将外壳5从连接处拧断,然后才能将中盖2从下盖3上旋开;外壳5上下部分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外壳5还具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是对防伪圈4进行限位,外壳5的连接处位于上盖1和下盖3的交接处,防伪圈4的底部卡扣在外壳5连接处的倒角内。防伪圈4如何进行固定是一个要点,将防伪圈4与下盖3固定连接无疑效果最好,但必然会增大成本,本技术中,防伪圈4被直接套在下盖3外,并不直接与下盖3连接固定,而是利用外壳5上下部分连接处对防伪圈4进行限位固定,外壳5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则外壳5下部分的凹槽边可将防伪圈4卡扣住,将防伪圈4固定在下盖3上,再没增加工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结构实现了对防伪圈4的固定,显著减小了生产成本。外壳5的材质可选用塑料、金属,本技术中外壳5采用铝壳,铝壳的塑性强,便于对外壳5的连接处进行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伪瓶盖

【技术保护点】
防伪瓶盖,包括上盖(1)、中盖(2)和下盖(3),中盖(2)与下盖(3)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中盖(2)活动设置在上盖(1)中,上盖(1)和中盖(2)之间设有单向锁止结构,下盖(3)上设有防伪圈(4),中盖(2)的底部抵在防伪圈(4)上端,旋转上盖(1)时可通过单向锁止结构使上盖(1)上升后与中盖(2)相互锁紧并使防伪圈(4)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1.防伪瓶盖,包括上盖(1)、中盖(2)和下盖(3),中盖(2)与下盖(3)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中盖(2)活动设置在上盖(1)中,上盖(1)和中盖(2)之间设有单向锁止结构,下盖(3)上设有防伪圈(4),中盖(2)的底部抵在防伪圈(4)上端,旋转上盖(1)时可通过单向锁止结构使上盖(1)上升后与中盖(2)相互锁紧并使防伪圈(4)露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1)内壁的导向槽(11)和设置在中盖(2)外壁的卡齿(21),卡齿(21)设置在导向槽(11)的起始端,导向槽(11)沿顺时针方向向下延伸,导向槽(11)的尾端设有止回结构,旋转上盖(1)可使卡齿(21)卡入导向槽(11)的止回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世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坤盖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