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6690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4:59
一种发光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发光效率降低且抑制色差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发出第一种光;荧光体层,设置在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上且含有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被第一种光激发而发出波长比第一种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二种光;反射膜,设置在荧光体层上,反射第一种光且透射第二种光;以及透光性部件,与反射膜相接地设置。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使用了发光二极管(LED)的车辆用发光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和2公开了一种用于车尾灯、刹车灯等的车辆用发光装置,其包含:发蓝光的蓝色LED、以及被照射蓝光时发出含红色成分的光的荧光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82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884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和2公开的发光装置存在因泄露的蓝光而产生色差的问题。此外,为了防止色差而想要防止蓝光泄漏时,存在发光效率变低的问题。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发光效率降低且抑制色差的发光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发光元件,发出第一种光;荧光体层,设置在前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上且含有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被前述第一种光激发而发出波长比前述第一种光的波长长的第二种光;反射膜,设置在前述荧光体层上,反射前述第一种光且透射前述第二种光;以及透光性部件,与前述反射膜相接地设置。专利技术效果基于如上的构成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可提供能够抑制发光效率降低且抑制色差的发光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不设置反射膜1地抑制第一种光向发光装置外部放出从而防止色差的参考例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具备发光元件2和荧光体层3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的图,所述发光元件2为蓝色发光二极管,所述荧光体层3包含被蓝光激发而发出红色波长区域的光的荧光体。图4是示出图3的发光装置中的包含电介质多层膜的反射膜相对于波长的反射率的图。图5A是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集合基板100上配置多个发光元件2的图。图5B是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借助粘接层5在发光元件2上接合透光性层叠部件的图。图5C是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在邻接的发光层叠部20之间填充反射树脂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射膜1a第一电介质层1b第二电介质层2发光元件3荧光体层4透光性部件5粘接层6反射树脂7导电接合部件8半导体元件10基板20发光层叠部20a发光部100集合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截面图。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包含在基板10上设置的发光层叠部20。发光层叠部20包含发光部20a、反射膜1和透光性部件4,所述发光部20a包含发光元件2和荧光体层3,除了作为射出面的透光性部件4的表面之外,在基板10上均被反射树脂6覆盖。此处,特别是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对于包含发光元件2和荧光体层3的发光部20a,侧面例如被实质上将可见光完全反射的反射树脂6覆盖,上表面被透射荧光体层3所发出的第二种光且反射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的反射膜1覆盖。由此,从发光装置射出具有与荧光体所发出的第二种光的发射光谱实质相等的发射光谱的光。发光元件2借助导电接合部件7而设置在基板10上,借助在基板10上形成的配线而被施加电压,从而发出例如作为蓝光的第一种光。荧光体层3被设置在发光元件2的发光面上,被发光元件2的第一种光激发而发出波长比第一种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二种光。此处,在本说明书中,例如“设置在发光元件2的发光面上”那样地“设置在A部件上”时,包括:与A部件相接地设置的情况、以及在A部件上隔着其它层设置的情况。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如图1所示那样地,荧光体层3隔着粘接层5而设置在发光元件2的发光面上。反射膜1被设置在荧光体层3上,反射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且透射荧光体层3所发出的第二种光。反射膜1例如可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所述电介质多层膜是交替地层叠折射率互不相同的第一电介质层1a和第二电介质层1b而得。电介质多层膜可如下所示地构成:通过基于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的发射光谱(中心波长和相对于波长的强度分布)、第一电介质层1a的第一折射率和第二电介质层1b的第二折射率来设定第一电介质层1a的膜厚和第二电介质层1b的膜厚,从而反射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且透射荧光体层3所发出的第二种光。透光性部件4在反射膜1上相接地设置。该透光性部件4例如包含与反射膜1相接的表面平坦的透明玻璃板。并且,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除了作为射出面的透光性部件4的表面之外,以覆盖发光层叠部20的方式在基板10上设置反射树脂6。反射树脂6反射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和荧光体层3所发出的第二种光这两者。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那样地,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可以包含用于防止发光元件2因施加过大电压而被击穿的保护元件等半导体元件8,此时,反射树脂6例如以覆盖半导体元件8的方式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及的半导体元件不包括发光元件。如上那样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包含发光元件2和荧光体层3的发光部20a被反射发光元件2的第一种光和荧光体层3的第二种光的反射树脂6、以及反射第一种光且透射第二种光的反射膜1覆盖。由此,能够从发光装置射出具有与荧光体所发出的第二种光的发射光谱实质上相等的发射光谱的光。例如,将具备发光元件2、荧光体层3和反射膜1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示于图3,所述发光元件2作为蓝色发光二极管,所述荧光体层3包含被蓝光激发而发出红色波长区域的光的荧光体,所述反射膜1包含图4所示的反射波长为550nm以下的光且透射波长超过550nm的光的电介质多层膜。此外,图3中为了对比而示出除了不具备反射膜1之外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同样地构成的参考例的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与参考例的发光装置的荧光体层的厚度相同。此外,图4示出光垂直地入射至电介质多层膜(DBR)时的反射率,未垂直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发生透射。如图3所示那样地,参考例中的蓝光被放出至外部,与此相对,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抑制蓝光向外部的放出。此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的发光部20a被上述反射树脂6和上述反射膜1覆盖,因此,荧光体层3所发出的第二种光借助反射膜1而被射出,但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被反射树脂6和反射膜1反射而被关在发光部20a的内部、特别是荧光体层3的内部,从而激发荧光体。由此,抑制第一种光向发光装置外部放出,能够使从发光装置放出的光实质上仅为荧光体层3的第二种光,能够防止色差。与此相对,例如想要不设置反射膜1地抑制第一种光向发光装置外部放出来防止色差时,需要如图2所示那样地增加荧光体层3的厚度,担心发光强度会降低。此外,根据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能够将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关在荧光体层3的内部而基本不使其放出至外部,因此能够将第一种光不浪费地照射至荧光体,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在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中,透光性部件4的与反射膜1相接的表面优选是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2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nm以下的平坦面。透光性部件4的与反射膜1相接的表面是平坦面时,例如如后文所述,能够在透光性部件4的平坦表面形成平坦的反射膜1,能够制成包含该平坦的反射膜1的发光装置。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可抑制发光元件2所发出的第一种光放出至发光装置外部,高效地激发荧光体层3,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装置和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光元件,发出第一种光;荧光体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上且含有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被所述第一种光激发而发出波长比所述第一种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二种光;反射膜,设置在所述荧光体层上,反射所述第一种光且透射所述第二种光;以及透光性部件,与所述反射膜相接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5 JP 2016-154823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光元件,发出第一种光;荧光体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上且含有荧光体,所述荧光体被所述第一种光激发而发出波长比所述第一种光的波长更长的第二种光;反射膜,设置在所述荧光体层上,反射所述第一种光且透射所述第二种光;以及透光性部件,与所述反射膜相接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在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中,所述第一种光的发光峰强度为所述第二种光的发光峰强度的1/1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在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中,所述第一种光的发光峰强度为所述第二种光的发光峰强度的1/3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的发光峰波长与所述第二种光的发光峰波长实质上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射光谱与所述第二种光的发射光谱实质上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色度在CIE1931色度图的xy色度坐标系中位于将(x=0.645、y=0.335)、(x=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松大佐野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