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546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时基芯片U,双向晶闸管VS,P极接地、N极经电阻R14后与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醒功能,人们采用台灯阅读时,一段时间后台灯会自动熄灭,从而提醒人们需要休息,保护眼睛;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夜间可以发出微弱光亮,从而可以提示人们台灯的位置,方便人们使用台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浪涌保护功能,其可以对浪涌电压进行抑制,从而保护本发明专利技术不被浪涌电压所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台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台灯通常由控制系统来控制,然而传统的控制系统工作并不稳定,容易导致台灯闪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台灯不具备提醒功能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主要由时基芯片U,双向晶闸管VS,电压频率处理电路,P极接地、N极经电阻R14后与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和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之间的电阻R13,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RE管脚之间的电阻R12,P极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N极经发光二极管VL后与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VCC管脚和RE管脚之间的电阻R11,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二极管D6的N极之间的开关SB,正极与时基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6,负极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位器R8后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P极经电阻R9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分别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和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光感电路,一端与光感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0,与光感电路相连接的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以及串接在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之间的照明灯EL组成;所述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与其DI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位器R8的控制端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压频率处理电路还与光感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包括三极管VT101,负极与光感电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2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N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容C102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串接在稳压二极管D102的P极和电容C103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01,以及P极经电阻R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照明灯EL后与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所述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由电容C1,与电容C1相并联的电阻R1,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光感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经电阻R4后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光感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一端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3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2组成;所述电容C1的正极接+6V电压,所述电容C3的负极接-6V电压。所述光感电路由光敏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串接在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T2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N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光敏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容C6的负极和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光敏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负极经电阻R10后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所述时基芯片U为NE555集成芯片。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具有提醒功能,人们采用台灯阅读时,一段时间后台灯会自动熄灭,从而提醒人们需要休息,保护眼睛;同时,本专利技术在夜间可以发出微弱光亮,从而可以提示人们台灯的位置,方便人们使用台灯。(2)本专利技术具有浪涌保护功能,其可以对浪涌电压进行抑制,从而保护本专利技术不被浪涌电压所损坏。(3)本专利技术的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可以对电压的频率进行处理,使电压频率更稳定,防止台灯出现闪烁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压频率处理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由时基芯片U,双向晶闸管VS,电位器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照明灯EL,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C5,电容C6,开关SB,照明灯EL发光二极管VL,光感电路,电压频率处理电路以及浪涌电压抑制电路组成。其中,二极管D6的P极接地,N极经电阻R14后与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相连接。电阻R13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和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之间。电阻R12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RE管脚之间。二极管D5的P极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N极经发光二极管VL后与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电阻R11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VCC管脚和RE管脚之间。开关SB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二极管D6的N极之间。电容C6的正极与时基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电容C5的负极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位器R8后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4的P极经电阻R9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光感电路分别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和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与光感电路相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光感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照明灯EL串接在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之间。所述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与其DI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位器R8的控制端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压频率处理电路还与光感电路相连接。该双向晶闸管VS,电阻R13以及电阻R14共同组成一个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可以根据时基芯片U输出的电平信号来导通或截止,从而实现点亮或熄灭照明灯EL。该双向晶闸管VS的型号为SC441D,电阻R13的阻值为120Ω,电阻R14的阻值则为5KΩ。该时基芯片U为NE555集成芯片,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以及二极管D6均为1N4001型二极管,电阻R12的阻值为10KΩ,电位器R8的最大阻值为2.2MΩ,电阻R9的阻值为1.5MΩ,电阻R10和电阻R11的阻值均为1MΩ,电容C5的容值为100μF,电容C6的容值则为0.1μF,该发光二极管VL为绿光发光二极管。如图2所示,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包括三极管VT101,负极与光感电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2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N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时基芯片U,双向晶闸管VS,电压频率处理电路,P极接地、N极经电阻R14后与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和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之间的电阻R13,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RE管脚之间的电阻R12,P极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N极经发光二极管VL后与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VCC管脚和RE管脚之间的电阻R11,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二极管D6的N极之间的开关SB,正极与时基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6,负极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位器R8后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P极经电阻R9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分别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和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光感电路,一端与光感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0,与光感电路相连接的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以及串接在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之间的照明灯EL组成;所述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与其DI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位器R8的控制端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压频率处理电路还与光感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包括三极管VT101,负极与光感电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2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N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容C102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3,串接在稳压二极管D102的P极和电容C103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101,以及P极经电阻R104后与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经照明灯EL后与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浪涌保护的防闪烁台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时基芯片U,双向晶闸管VS,电压频率处理电路,P极接地、N极经电阻R14后与双向晶闸管VS的第二阳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和双向晶闸管VS的控制极之间的电阻R13,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RE管脚之间的电阻R12,P极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N极经发光二极管VL后与时基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VCC管脚和RE管脚之间的电阻R11,串接在时基芯片U的TRI管脚和二极管D6的N极之间的开关SB,正极与时基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6,负极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位器R8后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P极经电阻R9后与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分别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和电容C6的负极相连接的光感电路,一端与光感电路相连接、另一端与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0,与光感电路相连接的浪涌电压抑制电路,以及串接在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和双向晶闸管VS的第一阳极之间的照明灯EL组成;所述时基芯片U的THRE管脚与其DIS管脚相连接;所述电位器R8的控制端与时基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压频率处理电路还与光感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频率处理电路包括三极管VT101,负极与光感电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2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01,N极经电阻R103后与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正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1,N极与稳压二极管D101的P极相连接、P极与电容C10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0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容C102后与三极管VT101的基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翰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