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99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线圈骨架、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第一磁芯通过顶杆与第二磁芯连接,第一芯轴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磁芯内,第一芯轴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第二芯轴的一端套接在第二磁芯内,第二芯轴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使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稳固地套接在线圈骨架上,使之连接稳定,不易晃动和松动,电磁感应效果好。

A core structure applied to a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ircuit breaker, in particular to a core structure applied in the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coil frame, a first core shaft and second core shaft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first magnetic core by the push rod is connected with second cores, the first core shaft end is sheathed on the first inner core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first coil core shaft, one end of the second set of core shaft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re, the other end extends out of the coil frame second core shaft, the first core shaft and the core shaft second is firmly sheathed on the coil skeleton, the connection is stable, not easy to shake and loos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
技术介绍
小型断路器是低压电器中常用的电器,它具有体积小、尺寸符合模数化标准要求且内部零部件密集化程度高的特点。小型断路器作为功率保护开关,它的电磁系统(通常也称之为电磁脱扣器)用于保护电路,例如当电路中出现由短路或类似的情况引起过载时,电磁系统自动产生脱扣动作,该脱扣动作致使小型断路器跳闸,及时自动切断电路。小型断路器切断电路的方式有两种,延时切断和瞬时切断,延时切断主要是依据双金属元件受热弯曲断开电路;瞬时切断为电磁系统中的线圈流过大电流,在线圈内部产生的磁场力使铁芯组件瞬时运动断开电路。双金属元件和线圈在异常电流中发热量较大,消耗较多电能。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比较复杂,连接不稳定易晃动松脱使之电磁感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其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不易晃动和松动,电磁感应效果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其中,包括线圈骨架、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所述线圈骨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线圈骨架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通过顶杆与所述第二磁芯连接,所述第一芯轴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磁芯内,所述第一芯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线圈骨架,所述第二芯轴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磁芯内,所述第二芯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线圈骨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圈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板和第二轴套板,所述第一轴套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轴套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芯轴轴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芯轴轴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线圈骨架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处于所述第一轴套板与所述线圈骨架之间,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轴套板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套板、安装板、线圈骨架、第二轴套板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芯轴的头部设置有轴头。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头呈锥形。在本技术内,第一磁芯通过顶杆与第二磁芯连接,第一芯轴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磁芯内,第一芯轴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第二芯轴的一端套接在第二磁芯内,第二芯轴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使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稳固地套接在线圈骨架上,使之连接稳定,不易晃动和松动,电磁感应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线圈骨架,11-第一磁芯,12-第二磁芯,13-顶杆,14-第一轴套板,15-第二轴套板,16-安装板,17-弹簧,18-第一通孔,19-第二通孔,110-第三通孔,2-第一芯轴,21-轴头,3-第二芯轴。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包括线圈骨架1、第一芯轴2和第二芯轴3,线圈骨架1为中空结构,线圈骨架1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芯2和第二磁芯3。第一磁芯2通过顶杆13与第二磁芯3连接,第一芯轴2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磁芯11内,第一芯轴2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1,第二芯轴3的一端套接在第二磁芯12内,第二芯轴2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1。在本技术内,第一磁芯2通过顶杆13与第二磁芯3连接,第一芯轴2的一端套接在第一磁芯11内,第一芯轴2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1,第二芯轴3的一端套接在第二磁芯12内,第二芯轴2的另一端伸出线圈骨架1,使第一芯轴2和第二芯轴2稳固地套接在线圈骨架1上,使之连接稳定,不易晃动和松动,电磁感应效果好。进一步,顶杆13上套接有弹簧17,使第一磁芯2和第二磁芯3可以进行个缓冲,不易轴向碰撞损坏。为了更好地使第一芯轴2和第二芯轴3固定稳固,线圈骨架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板14和第二轴套板15,第一轴套板1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8,第二轴套板15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9,第一芯轴2轴接在第一通孔18内,第二芯轴3轴接在第二通孔19内。为了方便安装,线圈骨架1上连接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处于第一轴套板14与线圈骨架1之间,安装板15的中部设置有第三通孔110,第三通孔110与第一通孔18相通,通过安装板15连接安装在断路器上。为了方便生产,本技术提供一个实施例,安装板16与第一轴套板14一体成型。本技术提供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轴套板14、安装板16、线圈骨架1、第二轴套板15一体成型。为了与断路器连接,第一芯轴2的头部设置有轴头21,该轴头呈锥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所述线圈骨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线圈骨架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通过顶杆与所述第二磁芯连接,所述第一芯轴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磁芯内,所述第一芯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线圈骨架,所述第二芯轴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磁芯内,所述第二芯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线圈骨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所述线圈骨架为中空结构,所述线圈骨架内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通过顶杆与所述第二磁芯连接,所述第一芯轴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磁芯内,所述第一芯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线圈骨架,所述第二芯轴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磁芯内,所述第二芯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线圈骨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断路器内的铁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板和第二轴套板,所述第一轴套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轴套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芯轴轴接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