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4672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树脂镜片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单体100重量份,引发剂0.1~10重量份,防红外吸收剂0.1~10重量份;制备方法为在树脂单体中预先溶解防红外吸收剂,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后把原料浇注入玻璃模具,再热固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的组分及配比使制备出的树脂镜片在近红外700~1000nm范围内几乎全部吸收,任意波段的通过率小于2%,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部防护,且镜片不会产生面型等现象,镜片质量好。制备工艺简便快捷,既能保证防红外吸收剂充分发挥自身的吸收红外波长的特性,又能保证镜片的成型及光学性能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镜片
,具体涉及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眼是机体最主要的光感受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也是光损伤的主要靶器官。眼球主要由角膜、虹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部分组成,眼的屈光介质有很强的聚焦作用,将入射光束高度汇聚成很小的光斑,从而使视网膜上的能量密度较角膜上入射能量密度提高104~105倍。视网膜没有再生能力,因此,视细胞如果死亡,该部分的视功能将永远缺损。视网膜光感受器在蓝、绿光谱内只要8~10个光子就可以产生视觉,其能量相当于1.4×10-5J/cm2。因此,眼球是对光辐射最敏感的器官,低剂量的有害照射就可引起视网膜的严重损伤而导致视力下降直至失明。在生产环境中,对眼造成伤害的光线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紫外线与红外线是诱发人眼白内障的主要诱因,强烈的阳光或者特殊的生产环境中都存在着高强度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日常生活中,人们较少有机会接触激光或者人造强光光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的眼睛不需要日常防护。已经知道太阳辐射中10%是紫外光能量,40%左右是可见光,剩余50%左右全部是红外光。一直以来,人们对紫外线的防护非常重视,而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特别是近红外短波)却疏于防范,紫外光本身因为大气穿透能力低,普通树脂镜片又对紫外光具有较强吸收,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的树脂镜片已经可以吸收到410nm左右的蓝光波段,所以自然界中对人眼的损伤有限。相反,红外光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现有镜片材料对其吸收很小,结果大量的红外光能够照射或者被反射到人眼中。近红外光可到达眼底,主要被视网膜吸收;中远红外光和远红外光以眼角膜吸收为主,不能到达眼底。所以,红外防护镜片应主要给人眼提供近红外波段的防护效果。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能真正有效阻止近红外光的红外防护眼镜片。CN2354154Y《一种防红外线眼镜》和CN101866063B《一种具有抗红外作用的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是通过镀膜的方式使得树脂镜片具有防近红外的特点,但是近红外波段的光仍然有50%左右进入人眼,因此,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红外吸收剂在树脂单体中的溶解问题,制备出的树脂镜片在近红外780~1000nm范围内几乎全部吸收,任意波段的透过率小于2%,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防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单体100重量份,引发剂0.1~10重量份,防红外吸收剂0.1~10重量份。上述树脂镜片优选组分为:树脂单体100重量份,引发剂0.1~3重量份,防红外吸收剂0.1~3重量份。上述树脂单体为二甘醇碳酸烯丙酯及其多聚体类或不饱和丙烯酸酯类或聚氨酯类中的一种;其中,二甘醇碳酸烯丙酯及其多聚体类优选为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不饱和丙烯酸酯类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三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聚氨酯类优选为多异氰酸酯和多硫醇混合物。上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或偶氮二异丁腈或有机锡化合物中的其中一种;上述防红外吸收剂为直径10~80nm的稀土元素氧化物在醇醚溶剂中分散均匀制得,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浓度为0.5%~5%,吸收波长为700~1100nm。优选稀土元素氧化物为Sm2O3、Eu2O3、Gd2O3、CeO2、或La2O3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优选醇醚溶剂为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苯醚、三丙二醇单甲醚或环己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上述树脂镜片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得的:在树脂单体中预先溶解防红外吸收剂,再加入引发剂,混合均匀后把原料浇注入玻璃模具,再热固成型。上述镜片的表面可以镀制加硬层和膜层。上述防红外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料:将防红外吸收剂加入到树脂单体中,在磁力搅拌下混合均匀,完全溶解后加入引发剂,再次混合均匀;(2)浇料:把步骤(1)混合均匀的料经过1μm过滤器后通过浇料器注入玻璃模具中,使用胶带密封;(3)第一次热固化:不同单体选择不同的温度曲线及时间对注入玻璃模具中的料进行第一次热固化,(4)开模、车边、清洗:固化成型后开模,并使用磨边机倒成特定直径后进行表面清洗;(5)第二次热固化:温度为105~120℃,时间为2h进行第二次热固化。上述步骤完成后,可使用浸涂的方法在镜片表面镀制加硬层,使用真空镀膜的方法在镜片表面镀制以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氧化铟锡以及防水层。上述方案未尽事宜均可参照现有技术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特制的防红外吸收剂,可以吸收波长范围700~1100nm的光,且可以均匀地溶解在树脂单体中,既不需要增加特殊工艺,又能保证镜片质量。(2)本专利技术选取的单体优化镜片的质量,既能加强硬度,又能防止收缩,产品稳定性好。(3)本专利技术的组分及配比使制备出的树脂镜片在近红外700~1000nm范围内几乎全部吸收,任意波段的通过率小于2%,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部防护,且镜片不会产生面型等现象,镜片质量好。(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简便快捷,既能保证防红外吸收剂充分发挥自身的吸收红外波长的特性,又能保证镜片的成型及光学性能不受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树脂单体选用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10Kg(意大利ACOMN公司,型号RAV7NG),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300g,防红外吸收剂10g。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防红外吸收剂制备:将稀土元素混合物(包括质量比Sm2O3:Eu2O3=3:1)在二丙二醇甲醚中分散均匀,稀土元素氧化物浓度为2%;(2)配料:首先在树脂单体中预先溶解防红外吸收剂,等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后真空脱泡;(3)浇料:随后把原料经过1μm的浇料器注入玻璃模具放置于托盘中;(4)一次固化:浇完料后放入固化炉中,固化温度为30℃1h升温至40℃,3h升温至50℃,2h升温至54℃,9h保持54℃,2h升温至70℃,3h升温至80℃,进行一次固化成型。(5)开模、磨边、清洗;固化成型后开模,并使用磨边机倒成特定直径后进行表面清洗;(6)二次固化:再次把镜片放入固化炉中进行退火,温度设定为120℃时间2h;(7)使用浸涂的方法在镜片表面镀制加硬层;(8)使用真空镀膜的方法在镜片表面镀制以二氧化硅、二氧化锆、氧化铟锡以及防水层;(9)检验入库。实施例2树脂单体选用不饱和丙烯酸酯混合物10Kg(上海欢昂有限公司,型号B2456、C3123、D359s,其中B2456占30%,C3123占35%,D359s占35%),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济南威振化工有限公司代号V65)20g,防红外吸收剂300g。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防红外吸收剂制备:将Sm2O3在二丙二醇甲醚中分散均匀,稀土元素氧化物浓度为2%;(2)配料:首先在树脂单体中预先溶解防红外吸收剂,等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引发剂,搅拌均匀后真空脱泡;(3)浇料:随后把原料经过1μm的浇料器注入玻璃模具放置于托盘中;(4)一次固化:浇完料后放入固化炉中,固化温度为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单体100重量份,引发剂0.1~10重量份,防红外吸收剂0.1~1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红外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单体100重量份,引发剂0.1~10重量份,防红外吸收剂0.1~10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红外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单体100重量份,引发剂0.1~3重量份,防红外吸收剂0.1~3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红外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红外吸收剂的吸收波长为700~11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红外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红外吸收剂为直径10~80nm的稀土元素氧化物在醇醚溶剂中分散均匀制得,稀土元素氧化物的浓度为0.5%~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红外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单体为二甘醇碳酸烯丙酯及多聚体类或不饱和丙烯酸酯类或聚氨酯类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红外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或偶氮二异丁腈或有机锡化合物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红外树脂镜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宝严清波黄添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