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及建筑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13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用具技术领域,涉及脚手架及建筑用具;脚手架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轨道,支架内部设置有多层踏板,其中最底层的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上承重梁上设置有提升器,提升器内设置有提升绳索,提升绳索一次穿过上承重梁和提升挂座,并且提升绳索与提升挂座固定连接,当提升器收紧提升绳索时,提升绳索会带动下承重梁向上移动,进而使脚手架整体向上移动,当提升完成后通过设置在支架一侧的导轨固定,简单方便的实现脚手架整体的升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脚手架,建筑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

Scaffolding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volving scaffolding and building equipment; the scaffold comprises a bracket, rail and pedal bracke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rail bracket is arranged inside the multilayer pedal, pedal above the bottom bearing beam is arranged under the pedal, below the upper is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beam on bearing beam is provided a lifter is arranged in the elevator hoisting rope, a rope lifting through the upper bearing beam and the lifting hanging seat, and lifting rope and lifting hanging seat is fixedly connected, when tightening the rope lifting lift, lifting rope will drive bearing beam moves upward, and then make the scaffolding overall upward movement, when the completion of the lift by setting the rail side of the fixed bracket, easy implementation of scaffolding overall lifting;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controller and scaffolding construction The utensils have the abov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具
,具体而言,涉及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技术介绍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但是,现有技术中因楼层的抬高,使得脚手架的高度升高,往往能够达到几十层楼高度,这样的高度对脚手架的强度有着极大的要求,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提供一种方便升降的脚手架及建筑用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升降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层所述踏板;最底层的所述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所述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和所述上承重梁均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上承重梁外壁设置有提升器,所述提升器通过所述下承重梁与设置在墙体外壁的提升挂座连接。进一步地,脚手架还包括防坠支顶器,所述轨道与所述防坠支顶器配合,所述防坠支顶器设置在墙体外壁。进一步地,所述防坠支顶器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体外侧。进一步地,所述防坠支顶器包括支顶器本体、支顶件和防坠件;所述支顶件与所述支顶器本体铰接,所述支顶件远离所述支顶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凹槽;r形所述防坠件通过底端与所述支顶器本体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承重梁呈工字形,所述上承重梁两侧与所述支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承重梁呈土字形,所述下承重梁两侧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下承重梁底部设置有滑轮。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刚性支架,所述刚性支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内部还设置有竖向斜弦杆,所述竖向斜弦杆靠近墙体的一端处于高位。进一步地,脚手架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升降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所述脚手架;所述脚手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支架的一侧设置有轨道,腔体上设置有支撑支架的支件,并且支件与轨道配合,其中支架由多根龙骨连接形成,其内部拥有较大空间,便于作业人员走动,支架内部设置有多层踏板,可供作业人员对不同楼层工作,其中最底层的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下承重梁和上承重梁均与支架连接,下承重梁和上承重梁能够提高支架的结构强度,同时上承重梁上设置有提升器,墙体外壁设置有与提升器配合的提升挂座,通过提升器、提升挂座、下承重梁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脚手架整体的提升,具体的,提升器内设置有提升绳索,提升绳索一次穿过上承重梁和提升挂座,并且提升绳索与提升挂座固定连接,当提升器收紧提升绳索时,提升绳索会带动下承重梁向上移动,进而使脚手架整体向上移动,当提升完成后通过设置在支架一侧的导轨固定,简单方便的实现脚手架整体的升降,无需将脚手架搭建的与建筑楼层一样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具,包括控制器和脚手架,脚手架与控制器连接,建筑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与导轨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防坠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下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上承重梁与提升器配合的示意图。图标:100-支架;200-轨道;201-凹槽;300-踏板;301-下承重梁;3011-滑轮;302-上承重梁;303-提升器;3031-提升绳索;304-提升挂座;400-防坠支顶器;401-支顶器本体;402-支顶件;403-防坠件;4031-短板;4032-长板;404-导向轮;500-竖向斜弦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脚手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与导轨连接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防坠支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防坠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下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上承重梁与提升器配合的示意图。如图1-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100、轨道200和踏板300;轨道200设置在支架100一侧,支架100内设置有多层踏板300;最底层的踏板300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301,上层的踏板300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302,下承重梁301和上承重梁302均与支架100连接;上承重梁302外壁设置有提升器303,提升器303通过下承重梁301与设置在墙体外壁的提升挂座304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架100、轨道200和踏板300,支架100的一侧设置有轨道200,腔体上设置有支撑支架100的支件,并且支件与轨道200配合,其中支架100由多根龙骨连接形成,其内部拥有较大空间,便于作业人员走动,支架100内部设置有多层踏板300,可供作业人员对不同楼层工作,其中最底层的踏板300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301,上层的踏板300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302,下承重梁301和上承重梁302均与支架100连接,下承重梁301和上承重梁302能够提高支架100的结构强度,同时上承重梁302上设置有提升器303,墙体外壁设置有与提升器303配合的提升挂座304,通过提升器303、提升挂座304、下承重梁301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脚手架整体的提升,具体的,提升器303内设置有提升绳索3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脚手架及建筑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层所述踏板;最底层的所述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所述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和所述上承重梁均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上承重梁外壁设置有提升器,所述提升器通过所述下承重梁与设置在墙体外壁的提升挂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轨道和踏板;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层所述踏板;最底层的所述踏板上方设置有下承重梁,上层的所述踏板下方设置有上承重梁,所述下承重梁和所述上承重梁均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上承重梁外壁设置有提升器,所述提升器通过所述下承重梁与设置在墙体外壁的提升挂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坠支顶器,所述轨道与所述防坠支顶器配合,所述防坠支顶器设置在墙体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支顶器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体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支顶器包括支顶器本体、支顶件和防坠件;所述支顶件与所述支顶器本体铰接,所述支顶件远离所述支顶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吴全财刘益顺吴苏郦马淑敏陈俊强高卫国刘寿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信仁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