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友专利>正文

互通式路桥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12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1:36
互通式路桥网是互通式城市公路网,由高速路网、地面主路网、支路连接路等组成,高速路桥网与地面主路网是棋盘式公路网,高速路桥网格由两条横向立交桥与两条纵向立交桥组成,横向立交桥与纵向立交桥中间有主路内侧上桥坡道、主路内侧下桥坡道、主路外侧上桥坡道、主路外侧下桥坡道,横向立交桥与纵向立交桥两端分别有支路内侧上桥坡道、支路内侧下桥坡道、支路外侧上桥坡道、支路外侧下桥坡道、双向宽桥面、单向窄桥面、双向宽坡道,地面主路网由横向路与纵向路组成,主路路口有长桥与短桥,支路主路口有单向A分桥、单向B分桥、支路中间路,互通式路桥网上左转车辆、右转车辆、直行车辆互相之间都叉开了,它可取代目前公路网,应用于城市中。

Interoperability Luqiao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通式路桥网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路桥网,具体说是一种由互通式高速路网与互通式主路网组成、出入网捷径方便的互通式路桥网。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中的公路有主干线、次干线、支路、立交桥、隧道等,它们之间互相交织,无规律无序,各交织路口车道与车道之间、车道与斑马线之间互相交叉,车辆行驶时,车辆会与对向左转车辆、横向直行车辆、横向左转车辆发生交叉交会,造成车辆拥堵或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无序道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各道路路口车道与车道之间、车道与斑马线之间都没有交叉的互通式路桥网,这种路桥网,出入网单向出入口多,出入网捷径、方便,各路口通畅,不需要停息,不需要红绿灯。为达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由高速路桥网、地面主路网、支路连接路、支路连接桥组成,高速路桥网是棋盘式路桥网,由1个以上横向立交桥网格与1个以上纵向立交桥网格组成,具体数量视城市大小而定,各相邻立交桥网格互相并邻,即1个立交桥网格左边立交桥是相邻立交桥网格右边立交桥,每个高速路桥网格由两条横向立交桥与两条纵向立交桥组成,横向立交桥中间与纵向立交桥中间是主路高速路路口,横向立交桥两端两侧与纵向立交桥两端两侧是支路高速路路口,横向立交桥与纵向立交桥两端中间交叉路口是高速路桥交叉路口,横向立交桥中间与纵向立交桥中间即主路高速路路口的主路旁有四条单向坡道:主路内侧上桥坡道、主路内侧下桥坡道、主路外侧上桥坡道、主路外侧下桥坡道,主路内侧上桥坡道与主路内侧下桥坡道供网格内主路上车辆上下桥,主路外侧上桥坡道与主路外侧下桥坡道供网格外主路上车辆上下桥,两条横向立交桥两端外侧各有四条单向坡道:支路内侧上桥坡道、支路内侧下桥坡道、支路外侧上桥坡道、支路外侧下桥坡道,两条横向立交桥两端中间是双向宽桥面及其上的单向窄桥面端,双向宽桥面供横向立交桥上直行车辆直行,两条纵向立交桥两端外侧各有四条单向坡道:支路内侧上桥坡道、支路内侧下桥坡道、支路外侧上桥坡道、支路外侧下桥坡道,两条纵向立交桥两端中间有单向窄桥面、双向宽坡道,支路内侧上桥坡道、支路内侧下桥坡道分别供网格内不同区块上支路车辆出入高速路,支路外侧上桥坡道、支路外侧下桥坡道分别供网格外不同区块上支路车辆出入高速路,单向窄桥面与横向立交桥两端的单向窄桥面端连接,单向窄桥面供高速路桥上右转车辆右转,双向宽坡道供纵向立交桥上直行车辆直行,并通向横向立交桥的双向宽桥面桥下,这样,高速路交叉路口及支路高速路路口,车辆右转直行互相之间叉开了,每个区块内车辆都能直接出入各个方向的高速路桥,出入高速路方便了;地面主路网是个棋盘式公路网,由1条以上横向路与1条以上纵向路组成,横向路与纵向路具体数量视城市大小而定,横向路从高速路桥网的纵向立交桥中间桥下穿过,纵向路从高速路桥网的横向立交桥中间桥下穿过,横向路与纵向立交桥、纵向路与横向立交桥的交叉路口即主路高速路路口,主路高速路路口车辆直行右转由横向立交桥、纵向立交桥叉开,横向路与纵向路互相交织成棋盘式网,横向路与纵向路交叉路口即主路路口,主路路口横向路(或纵向路)上有长桥与短桥,长桥是双向车道桥,短桥是单向车道桥,长桥与短桥将路口横向路分成前右转车道、前短桥车道、长桥车道、后短桥车道、后右转车道,长桥桥面两端下方各有供左转车辆通行的调头转弯路,横向路与纵向路上右转车辆由前右转车道、后右转车道右转,横向路上直行车辆由长桥车道直行,纵向路上直行车辆由短桥桥下与长桥中间桥下直行,横向路上左转由调头+右转来实现,车辆先跨过短桥,再由长桥桥下的调头转弯路调头,再由右转车道右转,即实现左转,纵向路上左转由右转+调头来实现,车辆先右转、变道,再由长桥两边桥下的调头转弯路调头,再跨过短桥,即实现左转,这样,主路路口车辆左转右转直行互相之间大多数叉开了,其中左转车辆之间还存在车头方向相同的变道交叉,车辆的这种变道交叉可通过打变道灯、提速、减速来解决;横向路、纵向路将每个高速路桥网格分成四个区块,区块内支路由区块内建筑物具体情况而定,区块与区块之间的支路连接包括支路连接路与支路连接桥,支路连接桥是两条分开的单向车道桥,即单向A分桥与单向B分桥,分别架设在支路主路口支路的左右两侧,单向A分桥与单向B分桥中间是支路中间路,支路左侧的单向A分桥供后前向直行车辆通行,支路右侧的单向B分桥供前后向直行车辆通行,支路中间路是双向车道,供右转车辆通行,这样,区块内左转车辆先跨过支路连接桥,再右转进入左边主路,即实现左转,主路上左转车辆先右转,再跨过支路连接桥进入左边区块,即实现左转,支路主路口车辆左转右转直行便能完全叉开,区块之间的斑马线设在单向A分桥与单向B分桥上,因而支路主路口车道与行人也能完全叉开,支路连接路在高速路桥桥下,支路连接路是条很宽的道路,可分出很多独立的车道与人行道,各车道、人行道与高速路桥之间,都没有交叉。与目前的公路相比,本专利技术用互通式高速路桥网、互通式地面主路网、支路连接桥、支路连接路来取代目前的主干线、次干线、支路等,便得:(1)支路高速路路口、支路主路口,车辆直行左转右转互相之间完全叉开了,各区块之间通行捷径、方便,(2)网格内的主路路口,车辆左转右转直行互相之间完全叉开了,(3)网格之间的通行,其主路路口、主路高速路路口、高速路交叉路口,车辆直行右转由相应的立交桥叉开,车辆左转线路则由棋盘式路网中的右向线路+右转路线来代替,或由主路路口的右转+调头来实现,例如:当车辆目的地网格区块在出发地网格的左前方时,车辆选择右向主路行驶,或选择右向高速路行驶,再由相应的右转路线,即可到达相应的目的地网格区块,这样,原来的左转路线由相应的右转路线代替了,这样,不管车辆目的地网格区块在出发地网格区块何处位置,车辆一路一直行驶,互相之间都不会发生交叉交会,车道与行人之间也不会发生交叉交会。附图说明图1路桥网网格结构图图2短桥斜跨的主路路口结构图图中:1、横向立交桥2、纵向立交桥3、主路内侧上桥坡道4、主路内侧下桥坡道5、主路外侧上桥坡道6、主路外侧下桥坡道7、支路内侧上桥坡道8、支路内侧下桥坡道9、支路外侧上桥坡道10、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1、双向宽桥面12、单向窄桥面13、双向宽坡道14、横向路15、纵向路16、长桥17、短桥18、前右转车道19、前短桥车道20、长桥车道21、后短桥车道22、后右转车道23、调头转弯路24、单向A分桥25、单向B分桥26、支路中间路27、支路连接路28、左转车道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由高速路桥网、地面主路网、支路连接桥、支路连接路等组成,高速路桥网是棋盘式公路网,由1个以上横向立交桥网格与1个以上纵向立交桥网格组成,高速路桥网网格由两条横向立交桥1与两条纵向立交桥2组成,横向立交桥1中间与纵向立交桥2中间即主路高速路路口,横向立交桥1中间两侧或纵向立交桥2中间两侧,主路高速路路口的主路旁,有主路内侧上桥坡道3、主路内侧下桥坡道4、主路外侧上桥坡道5、主路外侧下桥坡道6,分别供主路上车辆出入高速路,横向立交桥1与纵向立交桥2交接路口的中间是高速路交叉路口,高速路交叉路口外侧是支路高速路路口,支路高速路岔口即横向立交桥1两端两侧与纵向立交桥2两端两侧有支路内侧上桥坡道7、支路内侧下桥坡道8、支路外侧上桥坡道9、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互通式路桥网

【技术保护点】
互通式路桥网,由高速路桥网、地面主路网、支路连接桥、支路连接路组成,其特征是:高速路桥网是棋盘式路桥网,由1个以上横向立交桥网格与1个以上纵向立交桥网格组成,具体数量视城市大小而定,各相邻立交桥网格互相并邻,即1个立交桥网格左边立交桥是相邻立交桥网格右边立交桥,每个高速路桥网格由两条横向立交桥(1)与两条纵向立交桥(2)组成,横向立交桥(1)中间与纵向立交桥(2)中间是主路高速路路口,横向立交桥(1)两端两侧与纵向立交桥(2)两端两侧是支路高速路路口,横向立交桥(1)与纵向立交桥(2)两端中间交叉路口是高速路桥交叉路口,横向立交桥(1)中间与纵向立交桥(2)中间即主路高速路路口的主路旁有四条单向坡道:主路内侧上桥坡道(3)、主路内侧下桥坡道(4)、主路外侧上桥坡道(5)、主路外侧下桥坡道(6),主路内侧上桥坡道(3)与主路内侧下桥坡道(4)供网格内主路上车辆上下桥,主路外侧上桥坡道(5)与主路外侧下桥坡道(6)供网格外主路上车辆上下桥,两条横向立交桥(1)两端外侧各有四条单向坡道:支路内侧上桥坡道(7)、支路内侧下桥坡道(8)、支路外侧上桥坡道(9)、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0),两条横向立交桥(1)两端中间是双向宽桥面(11)及其上的单向窄桥面端(12),双向宽桥面(11)供横向立交桥(1)上直行车辆直行,两条纵向立交桥(2)两端外侧各有四条单向坡道:支路内侧上桥坡道(7)、支路内侧下桥坡道(8)、支路外侧上桥坡道(9)、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0),两条纵向立交桥(2)两端中间有单向窄桥面(12)、双向宽坡道(13),支路内侧上桥坡道(7)、支路内侧下桥坡道(8)分别供网格内不同区块上支路车辆出入高速路,支路外侧上桥坡道(9)、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0)分别供网格外不同区块上支路车辆出入高速路,单向窄桥面(12)与横向立交桥(1)两端的单向窄桥面端连接,单向窄桥面(12)供高速路桥上右转车辆右转,双向宽坡道(13)供纵向立交桥(2)上直行车辆直行,并通向横向立交桥(1)的双向宽桥面(11)桥下,这样,高速路交叉路口及支路高速路路口,车辆右转直行互相之间叉开了,每个区块内车辆都能直接出入各个方向的高速路桥,出入高速路方便了;地面主路网是个棋盘式公路网,由1条以上横向路(14)与1条以上纵向路(15)组成,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具体数量视城市大小而定,横向路(14)从高速路桥网的纵向立交桥(2)中间桥下穿过,纵向路(15)从高速路桥网的横向立交桥(1)中间桥下穿过,横向路(14)与纵向立交桥(2)、纵向路(15)与横向立交桥(1)的交叉路口即主路高速路路口,主路高速路路口车辆直行右转由横向立交桥(1)、纵向立交桥(2)叉开,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互相交织成棋盘式网,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交叉路口即主路路口,主路路口横向路(14)上有长桥(16)与短桥(17),长桥(16)是双向车道桥,短桥(17)是单向车道桥,长桥(16)与短桥(17)将路口横向路(14)分成前右转车道(18)、前短桥车道(19)、长桥车道(20)、后短桥车道(21)、后右转车道(22),长桥(16)桥面两端下方各有供左转车辆通行的调头转弯路(23),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上右转车辆由前右转车道(18)、后右转车道(23)右转,横向路(14)上直行车辆由长桥(16)车道直行,纵向路(15)上直行车辆由短桥(17)桥下与长桥(16)中间桥下直行,横向路(14)上左转由调头+右转来实现,车辆先跨过短桥(17),再由长桥(16)桥下的调头转弯路(23)调头,再由右转车道右转,即实现左转,纵向路(15)上左转由右转+调头来实现,车辆先右转、变道,再由长桥(16)两边桥下的调头转弯路(23)调头,再跨过短桥(17),即实现左转,这样,主路路口车辆左转右转直行互相之间大多数叉开了,其中左转车辆之间还存在车头方向相同的变道交叉,车辆的这种变道交叉可通过打变道灯、提速、减速来解决;横向路(14)、纵向路(15)将每个高速路桥网格分成四个区块,区块内支路由区块内建筑物具体情况而定,区块与区块之间的支路连接包括支路连接路(27)与支路连接桥,支路连接桥是两条分开的单向车道桥,即单向A分桥(24)与单向B分桥(25),分别架设在支路主路口支路的左右两侧,单向A分桥(24)与单向B分桥(25)中间是支路中间路(26),支路左侧的单向A分桥(24)供后前向直行车辆通行,支路右侧的单向B分桥(25)供前后向直行车辆通行,支路中间路(26)是双向车道,供右转车辆通行,这样,区块内左转车辆先跨过支路连接桥,再右转进入左边主路,即实现左转,主路上左转车辆先右转,再跨过支路连接桥进入左边区块,即实现左转,支路主路口车辆左转右转直行便能完全叉开,区块之间的斑马线设在单向A分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互通式路桥网,由高速路桥网、地面主路网、支路连接桥、支路连接路组成,其特征是:高速路桥网是棋盘式路桥网,由1个以上横向立交桥网格与1个以上纵向立交桥网格组成,具体数量视城市大小而定,各相邻立交桥网格互相并邻,即1个立交桥网格左边立交桥是相邻立交桥网格右边立交桥,每个高速路桥网格由两条横向立交桥(1)与两条纵向立交桥(2)组成,横向立交桥(1)中间与纵向立交桥(2)中间是主路高速路路口,横向立交桥(1)两端两侧与纵向立交桥(2)两端两侧是支路高速路路口,横向立交桥(1)与纵向立交桥(2)两端中间交叉路口是高速路桥交叉路口,横向立交桥(1)中间与纵向立交桥(2)中间即主路高速路路口的主路旁有四条单向坡道:主路内侧上桥坡道(3)、主路内侧下桥坡道(4)、主路外侧上桥坡道(5)、主路外侧下桥坡道(6),主路内侧上桥坡道(3)与主路内侧下桥坡道(4)供网格内主路上车辆上下桥,主路外侧上桥坡道(5)与主路外侧下桥坡道(6)供网格外主路上车辆上下桥,两条横向立交桥(1)两端外侧各有四条单向坡道:支路内侧上桥坡道(7)、支路内侧下桥坡道(8)、支路外侧上桥坡道(9)、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0),两条横向立交桥(1)两端中间是双向宽桥面(11)及其上的单向窄桥面端(12),双向宽桥面(11)供横向立交桥(1)上直行车辆直行,两条纵向立交桥(2)两端外侧各有四条单向坡道:支路内侧上桥坡道(7)、支路内侧下桥坡道(8)、支路外侧上桥坡道(9)、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0),两条纵向立交桥(2)两端中间有单向窄桥面(12)、双向宽坡道(13),支路内侧上桥坡道(7)、支路内侧下桥坡道(8)分别供网格内不同区块上支路车辆出入高速路,支路外侧上桥坡道(9)、支路外侧下桥坡道(10)分别供网格外不同区块上支路车辆出入高速路,单向窄桥面(12)与横向立交桥(1)两端的单向窄桥面端连接,单向窄桥面(12)供高速路桥上右转车辆右转,双向宽坡道(13)供纵向立交桥(2)上直行车辆直行,并通向横向立交桥(1)的双向宽桥面(11)桥下,这样,高速路交叉路口及支路高速路路口,车辆右转直行互相之间叉开了,每个区块内车辆都能直接出入各个方向的高速路桥,出入高速路方便了;地面主路网是个棋盘式公路网,由1条以上横向路(14)与1条以上纵向路(15)组成,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具体数量视城市大小而定,横向路(14)从高速路桥网的纵向立交桥(2)中间桥下穿过,纵向路(15)从高速路桥网的横向立交桥(1)中间桥下穿过,横向路(14)与纵向立交桥(2)、纵向路(15)与横向立交桥(1)的交叉路口即主路高速路路口,主路高速路路口车辆直行右转由横向立交桥(1)、纵向立交桥(2)叉开,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互相交织成棋盘式网,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交叉路口即主路路口,主路路口横向路(14)上有长桥(16)与短桥(17),长桥(16)是双向车道桥,短桥(17)是单向车道桥,长桥(16)与短桥(17)将路口横向路(14)分成前右转车道(18)、前短桥车道(19)、长桥车道(20)、后短桥车道(21)、后右转车道(22),长桥(16)桥面两端下方各有供左转车辆通行的调头转弯路(23),横向路(14)与纵向路(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友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