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田甜专利>正文

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21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包括第一连接杆、固定脚、布、定位孔、重物、固定爪、第二连接杆、隔板和演示仪本体,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并将连接杆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正方体,再在正方体的顶部增加一块布和重物的设置,再在第二连接杆上设置若干组定位孔,将正方体顶部与两个第二连接杆连接的第一连接杆设置在不同的定位孔内,研究结构与物体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再在底部设置两根第二连接杆,能够改变物体与地面形成的支撑面积,方便研究改变支撑面积对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固定脚的数量,从而改变该物体的重心位置,便于研究关于重心改变方面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演示仪,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
技术介绍
目前老师在《探究结构》这节教学中,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三个主要因素,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大小和结构的形状,但是在众多的理论下学生十分难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是结构设计的学习基础。如何突破这堂课教学难点、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为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学生大多数仍然难以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解决了目前老师在教学《探究结构》中,通过举例来说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无法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而学校又没有一颗演示结构稳定性的装置,对老师教学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包括演示仪本体,所述演示仪本体由十二根连接杆组成,所述演示仪本体的一侧设有两根垂直于上下面的第二连接杆,所述演示仪本体的底部还设有两根第二连接杆,且该两根第二连接杆垂直于包含另外两根第二连接杆的侧面,其余的八根连接杆均设置为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下端均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若干组两个定位孔,且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每组的两个定位孔之间的角度均为90度,所有的连接杆之间相互通过定位孔固定连接,所述演示仪本体的顶部连接有布,所述布的上方固定有固定爪,所述固定爪上放置有重物,且所述演示仪本体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固定脚,所述固定脚内部的上下端均设有隔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布上对称的两条边均缝制有通孔,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均贯穿该通孔与布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布上设有与固定爪相对应的孔洞,所述固定爪贯穿该孔洞与布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重物包括若干个大小、形状和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脚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且所述固定脚的内径大于连接杆的内径,所述固定脚套设在连接杆外。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并将连接杆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正方体,再在正方体的顶部增加一块布和重物的设置,便于当改变该正方体的重心位置、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时,观察重物是否会倒塌,从而学习物体结构稳定性方面的知识;再在第二连接杆上设置若干组定位孔,将正方体顶部与两个第二连接杆连接的第一连接杆设置在不同的定位孔内,研究该物体的稳定性;再在底部设置两根第二连接杆,能够改变物体与地面形成的支撑面积,方便研究物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固定脚的数量,从而改变该物体的重心位置,便于研究关于重心改变方面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的第一连接杆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的第二连接杆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的固定脚的结构图;图中:1、第一连接杆;2、固定脚;3、布;4、定位孔;5、重物;6、固定爪;7、第二连接杆;8、隔板;9、演示仪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包括演示仪本体9,演示仪本体9由十二根连接杆组成,演示仪本体9的一侧设有两根垂直于上下面的第二连接杆7,演示仪本体9的底部还设有两根第二连接杆7,且该两根第二连接杆7垂直于包含另外两根第二连接杆7的侧面,其余的八根连接杆均设置为第一连接杆1,第一连接杆1的上下端均设有两个定位孔4,第二连接杆7上设有若干组两个定位孔4,且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7上每组的两个定位孔4之间的角度均为90度,所有的连接杆之间相互通过定位孔4固定连接,演示仪本体9的顶部连接有布3,布3的上方固定有固定爪6,固定爪6上放置有重物5,且演示仪本体9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固定脚2,固定脚2内部的上下端均设有隔板8。布3上对称的两条边均缝制有通孔,两根第一连接杆1均贯穿该通孔与布3相连接,便于将布3的两边套在两根第一连接杆1上。布3上设有与固定爪6相对应的孔洞,固定爪6贯穿该孔洞与布3相连接,且避免孔洞设置在布的正中心,便于将固定爪6固定在布3上,方便在固定爪6上放置重物5。重物5包括若干个大小、形状和质量相同的圆柱体,便于通过若干个圆柱体组成重物5,使重物5的稳定性不高,方便实验进行。固定脚2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且固定脚2的内径大于连接杆的内径,固定脚2套设在连接杆外,便于将固定脚2固定在正方体的下方。具体的,在使用时,先将十二根连接杆连接成正方体,然后在正方体的下方四角处连接固定脚2,再将固定爪6和重物5放在正方体上方的布3上,观察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先通过改变结构研究稳定性,将固定爪6和重物5取下,然后将顶部两根第一连接杆1与侧面第二连接杆7连接的位置改变,将连接点下移到第一组定位孔4内,然后再将固定爪6和重物5放在布3上,观察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再继续重复工作,将连接点下移,观察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再通过改变重心研究稳定性,先将重物5和固定爪6取下,然后将固定脚2的数量改变,在固定脚2的下方套设更多的固定脚2,使整个装置的高度增加,再将重物5和固定爪6放在布3上,观察稳定性;重复之前的操作,观察整体的稳定性;最后研究支撑面积与物体稳定性的关系,将重物5和固定爪6取下,然后将侧面的两根第二连接杆7与底面的连接点的位置移动,移动至底面两根第二连接杆7的不同定位孔4中,观察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该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7,并将连接杆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正方体,再在正方体的顶部增加一块布3和重物5的设置,便于当改变该正方体的重心位置、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时,观察重物是否会倒塌,从而学习物体结构稳定性方面的知识;在第二连接杆7上设置若干组定位孔4,将正方体顶部与两个第二连接杆7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设置在不同的定位孔4内,研究该物体的稳定性;再在底部设置两根第二连接杆7,能够改变物体与地面形成的支撑面积,方便研究物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固定脚2的数量,从而改变该物体的重心位置,便于研究关于重心改变方面的稳定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包括演示仪本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仪本体(9)由十二根连接杆组成,所述演示仪本体(9)的一侧设有两根垂直于上下面的第二连接杆(7),所述演示仪本体(9)的底部还设有两根第二连接杆(7),且该两根第二连接杆(7)垂直于包含另外两根第二连接杆(7)的侧面,其余的八根连接杆均设置为第一连接杆(1),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上下端均设有两个定位孔(4),所述第二连接杆(7)上设有若干组两个定位孔(4),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7)上每组的两个定位孔(4)之间的角度均为90度,所有的连接杆之间相互通过定位孔(4)固定连接,所述演示仪本体(9)的顶部连接有布(3),所述布(3)的上方固定有固定爪(6),所述固定爪(6)上放置有重物(5),且所述演示仪本体(9)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固定脚(2),所述固定脚(2)内部的上下端均设有隔板(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性演示仪,包括演示仪本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演示仪本体(9)由十二根连接杆组成,所述演示仪本体(9)的一侧设有两根垂直于上下面的第二连接杆(7),所述演示仪本体(9)的底部还设有两根第二连接杆(7),且该两根第二连接杆(7)垂直于包含另外两根第二连接杆(7)的侧面,其余的八根连接杆均设置为第一连接杆(1),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上下端均设有两个定位孔(4),所述第二连接杆(7)上设有若干组两个定位孔(4),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7)上每组的两个定位孔(4)之间的角度均为90度,所有的连接杆之间相互通过定位孔(4)固定连接,所述演示仪本体(9)的顶部连接有布(3),所述布(3)的上方固定有固定爪(6),所述固定爪(6)上放置有重物(5),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田甜
申请(专利权)人:李田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