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14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包括保护罩,固定所述保护罩的基座,可拆卸套装在所述保护罩上的外壳,固定于所述保护罩内的驱动元件即电压线圈、电流线圈,通过上轴承、下轴承及转轴与所述保护罩转动连接的转动元件即铝盘;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铝盘边缘设置斜齿;所述斜齿的端面设置有色涂层;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端钮盒,外部设置接线凹槽;所述接线凹槽内设置接线端子;所述外壳上开设观察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显示直观,很容易即可判断带电运行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正确,及二次电流回路是否完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
本技术涉及电力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
技术介绍
绝大多数情况下判断二次电压回路接线正确性比较容易,而判断CT二次回路接线正确性就比较复杂,包括回路电流极性是否正确,回路是否完整的问题。现有的测试仪器操作麻烦,需要判断二次电压与二次电流的相位,并且负荷电流小就不能测试;此外,现有的测试仪器,测试前都需要充满电后才能进行测试,亏电时不能正常充电及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操作简单,显示直观,很容易即可判断带电运行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正确,及二次电流回路是否完整。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包括保护罩,固定所述保护罩的基座,可拆卸套装在所述保护罩上的外壳,固定于所述保护罩内的驱动元件即电压线圈、电流线圈,通过上轴承、下轴承及转轴与所述保护罩转动连接的转动元件即铝盘;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铝盘边缘设置斜齿;所述斜齿的端面设置有色涂层;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端钮盒,外部设置接线凹槽;所述接线凹槽内设置接线端子;所述外壳上开设观察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底部设置有减震层,减震层底部设置橡胶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为两段,对称设置在保护罩的左、右内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压线圈及电流线圈设置在两段所述限位槽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的弧度与所述铝盘的边缘相适配,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铝盘间设置有间隙。本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电流线圈交变工作磁通与电压线圈交变磁通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作用力矩,推动铝盘转动。当本技术按照要求接入计量CT二次回路时,若铝盘右转,说明计量CT二次回路完整且有电流通过,并且计量CT二次回路极性正确;若铝盘左转,说明计量CT二次回路完整且有电流通过,但是计量CT二次回路极性错误;若铝盘不转,则说明计量CT二次回路不完整且无电流通过。本技术的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操作简单,显示直观,一般人均可利用它判断带电运行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正确,及二次电流回路是否完整;(2)能在负荷电流较小的时候进行测试,节省了测试时间;(3)不需要充电,按照要求接入计量CT二次回路,即可进行正常测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铝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保护罩、2-基座、3-减震层、4-橡胶层、5-观察口、6-铝盘、6-1-斜齿、6-2-有色涂层、7-接线凹槽、8-接线端子、9-下轴承、10-上轴承、11-转轴、12-外壳、13-电压线圈、14-电流线圈、15-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实施例本技术的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是感应式仪表,包括由驱动元件即电流线圈14与电压线圈13及转动元件组成的测量机构,以及辅助元件(保护罩1、基座2、外壳12)。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保护罩1,固定所述保护罩1的基座2,可拆卸套装在所述保护罩1上的外壳12,固定于所述保护罩1内的电压线圈13、电流线圈14,通过上轴承10、下轴承9及转轴11与所述保护罩1转动连接的铝盘6;保护罩1为正面开口的结构;外壳12为两面开口的结构,即底面和后面两侧面开口,与保护罩1正好匹配扣合并套装。为了保持铝盘6的重心稳定性,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所述保护罩1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槽15,限位槽15的弧度与所述铝盘6的边缘相适配,所述限位槽15与所述铝盘6间设置有间隙,利用限位槽15可以有效的防止铝盘6在转动过程中因漂浮或浮动过大而引起重心不稳,偏离旋转平面而影响检测效果及铝盘使用寿命,进而延长铝盘使用寿命;限位槽15可以是焊接到保护罩内壁上,也可是其他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由于本技术是通过观察铝盘的旋转方向来测试CT二次回路的,而常规的铝盘,其旋转方向是不易观察出来的,因此,本技术在铝盘6的边缘设置了斜齿6-1,斜齿6-1的端面设置了有色涂层6-2,通过斜齿及有色涂层可以有效且快速的辨别铝盘的旋转方向,通过所述外壳12上开设的观察口5来观察,简单快捷,并且结果直观。所述基座2内部设置有端钮盒,外部设置接线凹槽7;所述接线凹槽7内设置接线端子8;接线端子包括有1、2、3、4接线柱;将检测用的接线端子8设置在基座2外部,检测方便快捷,且将接线端子8设置在接线凹槽7内,避免接线端子8裸露在基座2外表面,保证并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基座2底部设置有减震层3,减震层3底部设置橡胶层4;不仅可以有效保证铝盘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且使本技术的检测仪在不使用时,也可避免因震动等造成检测仪内部元件的松动,延长使用寿命。为了更好的保持铝盘6的重心稳定性,提高测量的准确度,限位槽15设置为两段,对称设置在保护罩1的左、右内侧壁上,电压线圈13及电流线圈14设置在两段限位槽15之间且靠近保护罩后侧壁的位置。本技术的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是在2.0级1.5安的DD862电能表基础上,去掉制动力矩、计数器,并通过适当改进而设计的具有100伏电压线圈,1.5安培电流线圈的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查仪,其内部电路连接方式及构造均为常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能在二次电流为1.5×0.5%安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回路极性及回路是否完整。使用例本技术的简易CT二次回路检查仪,具体使用及检测方法如下:A、B相检测方法:(1)在检查计量CT二次回路前,首先从电压互感器计量电压小空开处接入基准电压A、B;其中A接3接线柱,B接4接线柱;(2)把A相CT二次线接入本检测仪,其中S1接1接线柱,S2接2接线柱,此时若检测仪中铝盘转动且右转,说明计量CT二次回路完整且有电流通过,且计量CT二次回路极性正确;若铝盘不转动说明二次回路不完整;若铝盘左转,说明计量CT二次回路完整且有电流通过,但计量CT二次回路极性错误;(3)测量完毕把A相CT二次线从本检测仪上断开,断开基准电压A、B。C、D相检测方法:(1)该检测仪在检查计量CT二次回路前,首先从电压互感器计量电压小空开处接入基准电压C、B;其中C接3接线柱,B接4接线柱;(2)把C相CT二次线接入本检测仪,其中S1接1接线柱,S2接2接线柱,此时若检测仪铝盘转动且是右转,说明计量CT二次回路完整且有电流通过,且计量CT二次回路极性正确;若铝盘不转动说明二次回路不完整;若铝盘左转,说明计量CT二次回路完整且有电流通过,但是计量CT二次回路极性错误;(3)测量完毕把C相CT二次线从本检测仪上断开,断开基准电压C、B。本技术的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操作简单,显示直观,一般人均可利用它判断带电运行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是否正确,及二次电流回路是否完整;并且能在负荷电流较小的时候进行测试,节省了测试时间;测试前不需要充电,按照要求接入计量CT二次回路,即可进行正常测试;并且使用寿命较长,成本低廉,适宜推广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罩(1),固定所述保护罩(1)的基座(2),可拆卸套装在所述保护罩(1)上的外壳(12),固定于所述保护罩(1)内的电压线圈(13)、电流线圈(14),通过上轴承(10)、下轴承(9)及转轴(11)与所述保护罩(1)转动连接的铝盘(6);所述保护罩(1)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槽(15);所述铝盘(6)边缘设置斜齿(6‑1);所述斜齿(6‑1)的端面设置有色涂层(6‑2);所述基座(2)内部设置有端钮盒,外部设置接线凹槽(7);所述接线凹槽(7)内设置接线端子(8);所述外壳(12)上开设观察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CT二次回路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罩(1),固定所述保护罩(1)的基座(2),可拆卸套装在所述保护罩(1)上的外壳(12),固定于所述保护罩(1)内的电压线圈(13)、电流线圈(14),通过上轴承(10)、下轴承(9)及转轴(11)与所述保护罩(1)转动连接的铝盘(6);所述保护罩(1)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弧形的限位槽(15);所述铝盘(6)边缘设置斜齿(6-1);所述斜齿(6-1)的端面设置有色涂层(6-2);所述基座(2)内部设置有端钮盒,外部设置接线凹槽(7);所述接线凹槽(7)内设置接线端子(8);所述外壳(12)上开设观察口(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常滕凤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临西县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