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00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与风机,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临近所述出风口且沿周向固定于壳体内侧的匀光板及发光件,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具有环状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匀光板背离发光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出风空调通过发光组件既能向用户直观展示空调的工作状态,且造型新颖美观,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空调大多仅能够满足室内的制冷、制热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用户希望空调能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以使得用户能够更为直接地了解空调的工作状态及室内的空气状况;另一方面,还希望空调室内机能够更具美感,以与室内环境的装潢设计相匹配。鉴于此,业内已公开有在空调的出风口设置发光元件,通过不同颜色及强度的灯光直观体现空调的工作状态。然而,通过对发光组件自身结构及其与空调其它部件的集成优化,进一步提升空调的工作性能及显示效果,改善空调的整体外观,仍是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能够直观展示空调工作状态,并且造型美观,提升用户体验。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与风机,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临近所述出风口且沿周向固定于壳体内侧的匀光板及发光件,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具有环状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匀光板背离发光件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部设置于壳体的上端且所述透光部自下而上沿周向朝外倾斜延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侧并用以固定支撑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与透光部相抵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均位于所述支撑架与壳体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出风空调还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基座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方的导风板,所述基座向上超出所述壳体的上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板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呈圆形且所述导风板沿周向超出所述基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板的中间部位向下突伸呈圆锥状且其下表面向内弯曲呈弧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的中间部位向下凹陷以与所述导风板向下突伸的部分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及导风板内分别设有磁场发生器及永磁体,所述磁场发生器与永磁体相互作用以使得所述导风板悬浮于所述基座的正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出风空调还具有沿周向排列设置于所述基座与壳体之间的若干格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上出风空调藉由匀光板及透光部将所述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均匀朝外发射,既能向用户直观展示所述上出风空调的工作状态,又兼具造型美观,有效改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上出风空调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上出风空调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上出风空调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发光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上出风空调100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所述上出风空调100包括底座1、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方的壳体2、设置于壳体2内且呈上下排布的换热器3与风机4、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2内的发光组件5。此处,所述壳体2设置为上下层叠组装的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所述上壳体21的顶部形成出风口23;所述下壳体22的一侧形成有进风口24且素数换热器3与风机4安装于所述下壳体22中。所述上出风空调100还包括设置于上壳体21中的基座6及位于所述基座6的上方的导风板7,所述基座6向上超出所述壳体2的上端。参看图3至图4,所述发光组件5包括临近所述出风口23且固定于上壳体21内侧的匀光板51及发光件52,所述匀光板51及发光件52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壳体21具有环状的透光部211及与所述透光部211相接的主体部212,所述透光部211位于所述匀光板51背离发光件52的一侧,所述主体部212由非透明材质制得。所述发光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内侧并用以固定支撑所述匀光板51及发光件52的支撑架53。所述匀光板51及发光件52均位于所述支撑架53与壳体2之间。所述透光部211设置于上壳体21的上端且所述透光部211自下而上沿周向朝外倾斜延伸以形成一倾斜的导风面213。所述支撑架53的上端与透光部211的底部相抵接。具体地,所述匀光板51呈环状且沿水平固定于支撑件53上;所述发光件52可选用已有的LED灯或其它灯具且将其沿周向水平排布设置于所述匀光板51的下方。所述支撑架53大致呈筒状且其沿周向朝外水平延伸形成用以固定安置所述发光件52的延伸部531,所述延伸部531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上下贯穿的通孔532用作线路安装排布;所述支撑架53临近上端的位置还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部533,所述匀光板51固定于所述台阶部533上;所述所述支撑架53的下端还设有若干固定脚534以实现发光组件5的固定安装。除此,所述基座6及导风板7内分别设有磁场发生器61及永磁体71,所述磁场发生器61与永磁体71相互作用可使得所述导风板7悬浮于所述基座6的正上方。所述基座6还具有用以收容所述磁场发生器61的收容盒62、盖设于所述收容盒62上方的盖体63以及位于所述收容盒62下方并用以支撑所述收容盒62的支撑座64。所述导风板7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呈圆形且所述导风板7沿周向超出所述基座6,除此,所述导风板7的中间部位向下突伸大致呈圆锥状且其下表面向内弯曲呈弧形,以对出风口23吹出的气流进行有效导引。所述基座6的中间部位向下凹陷以与所述导风板7向下突伸的部分相对应。藉此,有利于所述导风板7降落至盖体63上后保持平衡,使得所述导风板7在上出风空调100停止工作时不易自盖体63上跌落损坏。所述上出风空调100还具有沿周向排列设置于所述基座6与壳体2之间的若干格栅8以及设置于所述进风口24处的进风滤网9。所述格栅8大致呈L型且其上端与所述基座6相固定;所述进风滤网9设置呈弧形延伸以与所述下壳体22相适配。综上所述,本技术上出风空调100藉由匀光板51及透光部211将所述发光件52所发出的光线均匀朝外发射。所述发光组件5结构新颖且与上出风空调100的整机结构集成效果较好,既能向用户直观展示所述上出风空调100的工作状态,又兼具造型美观,有效改善用户体验。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与风机,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临近所述出风口且沿周向固定于壳体内侧的匀光板及发光件,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具有环状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匀光板背离发光件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上出风空调,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与风机,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临近所述出风口且沿周向固定于壳体内侧的匀光板及发光件,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具有环状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匀光板背离发光件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设置于壳体的上端且所述透光部自下而上沿周向朝外倾斜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侧并用以固定支撑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与透光部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板及发光件均位于所述支撑架与壳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南海吴剑周枢费兆军冯志群易作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