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716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浆纱机,包括放纱装置、预清理装置、上浆机构、浆料回收装置和收纱辊,纱线一次通过放纱装置、预清理装置、上浆机构、浆料回收装置和收纱辊所述上浆机构包括浆槽,浆槽也充填浆液,还包括进纱辊组,进纱辊组包括水平位置逐渐向浆槽出纱端靠近的,第一转向辊,第二转向辊、第三转向辊,浸润辊、纵向并排设置的上压浆辊和下压浆辊以及出纱辊,还包括脱泡装置,脱泡装置包括真空罐、进液管、抽气管、排液管、抽气罩、和撒液管,该浆纱机能够有效去除纱线内和之间的气泡,提高上浆效果。

Siz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浆纱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纱线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浆纱机。
技术介绍
在织造过程中,经纱在织机上要受到织机上各种摩擦、拉伸和张力的作用,未经上浆的经纱,由于有许多毛羽露在纱的表面,纤维之间抱合力不足,因此在这些织机机械力的作用下,纱上的毛羽就会松开、起毛,部分纤维与纱分离,经纱断头,产生织疵,甚至使织造无法进行,影响纺织布的质量。为了减少织机上的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及产品质量,经纱要经过上浆工程,使经纱上的毛羽贴服,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经过上浆后的经纱,由于浆液使四周突出的纤维粘附在纱的条干上,提高了纱的光滑度,同时浆液烘干后也在经纱上形成一层浆膜,增大了经纱的抗摩能力;另一方面浆液渗透到经纱内部把部分纤维互相粘着起来,提高了经纱的强力。在上浆过程中,仅经过浸润和压榨,纱线上的浆液厚薄不均,容易上浆不均匀,影响纱线品质;同时纱线在出浆槽后,纱线上多余的浆液容易滴落,既造成浆液的浪费,又影响操作环境;纱线上的一些附着物、杂质容易在上浆过程中从纱线上脱落到浆槽的浆液中,对浆液造成污染,影响浆液的品质,使得后续的上浆效果不理想。浆槽内的浆液需要没过浸没辊,操作人员要时刻注意浆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浆纱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浆纱机,包括放纱装置(1)、预清理装置(2)、上浆机构(3)、浆料回收装置(4)和收纱辊(5),纱线(13)一次通过放纱装置(1)、预清理装置(2)、上浆机构(3)、浆料回收装置(4)和收纱辊(5)所述上浆机构(3)包括浆槽(31),浆槽(31)也充填浆液,还包括进纱辊组,进纱辊组包括水平位置逐渐向浆槽(31)出纱端靠近的,第一转向辊(301),第二转向辊(302)、第三转向辊(303),浸润辊(304)、纵向并排设置的上压浆辊(305)和下压浆辊(306)以及出纱辊(307),还包括脱泡装置(10),脱泡装置(10)包括真空罐(101)、进液管(102)、抽气管(103)、排液管(1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纱机,包括放纱装置(1)、预清理装置(2)、上浆机构(3)、浆料回收装置(4)和收纱辊(5),纱线(13)一次通过放纱装置(1)、预清理装置(2)、上浆机构(3)、浆料回收装置(4)和收纱辊(5)所述上浆机构(3)包括浆槽(31),浆槽(31)也充填浆液,还包括进纱辊组,进纱辊组包括水平位置逐渐向浆槽(31)出纱端靠近的,第一转向辊(301),第二转向辊(302)、第三转向辊(303),浸润辊(304)、纵向并排设置的上压浆辊(305)和下压浆辊(306)以及出纱辊(307),还包括脱泡装置(10),脱泡装置(10)包括真空罐(101)、进液管(102)、抽气管(103)、排液管(104)、抽气罩(105)、和撒液管(106),所述第一转向辊(301)位于浆液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向辊(302)位于浆液内,所述第三转向辊(303)位于抽气罩(105)内,所述浸润辊(304)位于浆液内,下压浆辊(306)位于浆液内,上压浆辊(305)的底部也位于浆液内,上压浆辊(305)和下压浆辊(306)的辊面相互接触,出纱辊(307)位于浆液外;所述进液管(102)的进液口临近上压浆辊(305)与下压浆辊(306)的接触面,出液口位于真空罐(101)内,所述抽气管(103)与抽气罩(105)的顶端连通,抽气罩(105)底端开口,且底端浸入浆液内,排液管(104)与真空罐(101)的底端连通,所述撒液管(106)与排液管(104)连通,撒液管(106)的出液口位于抽气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云宁高少文
申请(专利权)人:太和县太清纺织品原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