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枕及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29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枕及汽车座椅,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头枕、左侧枕和右侧枕,主头枕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钣金支架和第二钣金支架,左侧枕与第一钣金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右侧枕与第二钣金支架之间铰接,左侧枕、主头枕和右侧枕依次连接呈U形,左侧枕与主头枕之间的第一角度可调,右侧枕和主头枕之间的第二角度可调。该头枕能够为乘客提供三个方向的支撑,有效地缓解乘客颈部的疲劳,防止乘客的头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偏移。且通过调节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便于根据乘客个体差异调整头枕形状,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头枕的汽车座椅。

A head pillow and ca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枕及汽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头枕及应用该头枕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已经大量普及,人们在出行时,尤其是需要中长途旅行时,多会选择汽车出行。汽车座椅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驾车和乘车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座椅的要求除了要求其能够实现基本功能时,还要求其具有舒适性、安全性以及美观性。尤其是在长时间驾车或者乘车时,一个好的座椅能够给司机和乘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有利于降低司机疲劳度,从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头枕是汽车座椅重要的一部分,现有的头枕一般仅包括一个靠枕,虽然能够为司机和乘客的头部提供一定的支撑,但是该支撑方向比较单一,随着汽车的颠簸,司机和乘客的头部会朝侧方偏移,严重影响司机的视线,也不利于乘客休息,且随着汽车的颠簸头部左右偏移会加重颈部的疲劳。除此之外,现有的头枕规格比较单一,不能根据司机和乘客头部的差异性进行适应性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枕,该头枕结构紧凑,不仅能够为头部提供侧部支撑,还能够根据司机和乘客的头部差异性进行适应性调整。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的头枕结构紧凑,不仅能够为头部提供侧部支撑,还能够根据司机和乘客的头部差异性进行适应性调整。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头枕,包括:主头枕,所述主头枕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钣金支架和第二钣金支架;左侧枕和右侧枕,所述左侧枕和所述第一钣金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右侧枕和所述第二钣金支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铰接;所述左侧枕、所述主头枕和所述右侧枕依次连接呈U形,所述左侧枕与所述主头枕之间的第一角度可调,所述右侧枕和所述主头枕之间的第二角度可调。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的调节范围均在0-3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钣金支架和所述第二钣金支架的结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钣金支架和所述第二钣金支架均呈Z字形,所述第一钣金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钣金支架包括第四连接部、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连接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头枕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左侧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左侧枕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主头枕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右侧枕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右侧枕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百合页,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侧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侧枕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后头枕,所述后头枕与所述主头枕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主头枕远离所述左侧枕和所述右侧枕的一侧。作为优选,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后头枕固定连接。一种汽车座椅,包含上述所述的头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头枕包括主头枕、左侧枕和右侧枕,主头枕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钣金支架和第二钣金支架,左侧枕与第一钣金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右侧枕与第二钣金支架之间铰接,主头枕、左侧枕和右侧枕整体呈U形,左侧枕与主头枕之间的第一角度可调,右侧枕和主头枕之间的第二角度可调。本技术通过在主头枕和左侧枕之间设置第一钣金支架,在主头枕和右侧枕之间设置第二钣金支架能够使主头枕与左侧枕和右侧枕之间保持U形结构,U形结构不仅能够为乘客提供三个方向上的支撑,防止乘客的头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偏移,还能够有效地缓解乘客颈部的疲劳。且通过第一连接件将第一钣金支架和左侧枕铰接,第二连接件将第二钣金支架和右侧枕铰接,通过对左侧枕和右侧枕施力能够调节主头枕与左侧枕和右侧枕之间的角度,从而便于根据乘客的个体差异调整头枕形状,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有利于乘客根据自己的实时体验对头枕进行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头枕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头枕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图3中的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钣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二钣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头枕;2、左侧枕;3、右侧枕;4、第一钣金支架;401、第一连接部;402、第二连接部;403、第三连接部;5、第二钣金支架;501、第四连接部;502、第五连接部;503、第六连接部;6、第一连接件;601、第一连接片;602、转轴;603、第二连接片;7、第二连接件;8、后头枕;9、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头枕包括主头枕1、左侧枕2和右侧枕3,主头枕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钣金支架4和第二钣金支架5,左侧枕2和第一钣金支架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6铰接,右侧枕3和第二钣金支架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铰接,所述左侧枕、所述主头枕和所述右侧枕依次连接呈U形,左侧枕2与主头枕1之间的第一角度可调,右侧枕3和主头枕1之间的第二角度可调。通过在主头枕1和左侧枕2之间设置第一钣金支架4,以及在主头枕1和右侧枕3之间设置第二钣金支架5,能够使主头枕1与左侧枕2和右侧枕3在初始位置时保持U形结构,U形结构不仅能够为乘客提供三个方向上的支撑,从而防止乘客的头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偏移,还能够有效地缓解乘客颈部的压力,有利于乘客颈部的放松。且通过第一连接件6将第一钣金支架4和左侧枕2铰接,第二连接件7将第二钣金支架5和右侧枕3铰接,能够达到当对左侧枕和右侧枕施力时,根据施力的大小调节主头枕1与左侧枕2和右侧枕3之间的角度,从而便于根据乘客的头部差异调整头枕,有利于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且有利于乘客根据自己的实时体验对头枕进行随时调整。具体的,当对左侧枕2和右侧枕3相向施力时,左侧枕2和主头枕1之间的第一角度、右侧枕3与主头枕1之间的第二角度同步变小,当对左侧枕2和右侧枕3反向施力时,左侧枕2和主头枕1之间的第一角度、右侧枕3与主头枕1之间的第二角度同步增大,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大小调节范围在0-30度之间,0-30度的调节范围已经能够满足乘客的需求。第一钣金支架4和第二钣金支架5的结构可以呈L形或者Z形,相比于L形,Z形结构有利于缓慢调节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大小,防止用力过大导致的调节过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将第一钣金支架4和第二钣金支架5的结构设置为Z形。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钣金支架4包括第一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402和第三连接部403,第二连接部402一端与第一连接部40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02另一端与第三连接部403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第二钣金支架5包括第四连接部501、第五连接部502和第六连接部503,第五连接部502一端与第四连接部501固定连接,第五连接部502另一端与第六连接部503固定连接。在安装主头枕1和左侧枕2时,将第一连接部401置于主头枕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头枕及汽车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头枕(1),所述主头枕(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钣金支架(4)和第二钣金支架(5);左侧枕(2)和右侧枕(3),所述左侧枕(2)和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6)铰接,所述右侧枕(3)和所述第二钣金支架(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铰接;所述左侧枕(2)、所述主头枕(1)和所述右侧枕(3)依次连接呈U形,所述左侧枕(2)与所述主头枕(1)之间的第一角度可调,所述右侧枕(3)和所述主头枕(1)之间的第二角度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头枕(1),所述主头枕(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钣金支架(4)和第二钣金支架(5);左侧枕(2)和右侧枕(3),所述左侧枕(2)和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6)铰接,所述右侧枕(3)和所述第二钣金支架(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铰接;所述左侧枕(2)、所述主头枕(1)和所述右侧枕(3)依次连接呈U形,所述左侧枕(2)与所述主头枕(1)之间的第一角度可调,所述右侧枕(3)和所述主头枕(1)之间的第二角度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的调节范围均在0-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和所述第二钣金支架(5)的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和所述第二钣金支架(5)均呈Z字形,所述第一钣金支架(4)包括第一连接部(401)、第二连接部(402)和第三连接部(403),所述第二连接部(40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02)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4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钣金支架(5)包括第四连接部(501)、第五连接部(502)和第六连接部(503),所述第五连接部(502)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刘振华柳林胡春华高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陆耐酷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