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025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包括纵轴流滚筒和振动清选筛,所述纵轴流滚筒和所述振动清选筛之间安装有回程输送带,所述纵轴流滚筒下方的机壁上安装有若干根分流条,每根所述分流条布置在从所述纵轴流滚筒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易堆积的位置,每根所述分流条位于所述回程输送带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调速电机驱动,调速方便,结构紧凑,易于控制回程输带上脱出物层厚。回程输送带能沿导轨推进推出,拆装方便。该方案装有效实现纵轴流滚筒脱出物混合物均布,增加清选筛面积使用率,从而提高清选性能。

A backhaul distribution system matching with longitudinal axial flow threshing and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
本技术属于联合收获机领域,具体是一种脱出混合物的回程均布系统,主要用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脱出混合物的回程输送与均布。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粮食总产量和单位产量的提高,对联合收获机的收获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经济角度考虑,要求整体机型改变不大的情况下,清选性能最高化。联合收获机作业时,水稻、大麦、小麦和油菜等农作物经纵轴流脱粒滚筒脱粒和凹板筛分离后,落入清选筛中后段进行清选。中国专利CN201520422013.8公开的一种纵轴流收割机及其清选装置,纵轴流脱粒滚筒呈前低后高的倾斜地设置于振动筛的上方,在凹板筛与振动筛之间没有回程输送装置,因此靠近排草口处的脱出物直接掉落在振动筛的二次杂余中,增大了二次杂余搅龙的负荷,没有充分利用振动筛的有效清选面积,也没有对纵轴流脱出混合物进行均布,清选效果不理想。中国专利CN201210355877.3公开的一种切纵流脱粒分离清选装置,在纵轴流滚筒下方增加了纵轴流脱出物抖动板,有效增加了清选行程,但是该纵轴流抖动板采用固定参数运动,无法调节输送脱出混合物的速度,且没有均布装置。中国专利CN202059769U所公开的切纵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振动清选筛,其顶筛前端上翘,与鱼鳞筛所在平面呈0.1°-25°的夹角,顶筛安装有多个导向板。通过顶筛及导向板分别解决了物料在纵向、横向过于密集分布的问题,有效提高清选效果,同时延长了脱粒混合物的筛选行程,但是无法调节脱出物层厚,容易堵塞。中国专利CN202172616U公开的一种纵轴流式脱粒装置在纵轴流脱粒凹板筛与清选振动筛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诉导流板沿收割机纵向前低后高,导流板上端位于凹板筛的尾端,下端位于清选振动筛中段的上部;该装置在不改变振动清选筛和脱粒滚筒主结构的条件下,能够提高清选振动筛的前端处理量,提高振动清选筛的处理能力,提高收割机的工作效率。但是,该装置无法调节纵轴流脱出混合物的层厚,在大喂入量的情况下回程均布效果有限,且对导流板强度要求高。总之,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脱出物受纵轴流滚筒偏心力作用,脱出物大多堆积在机架两侧,脱出物呈中间少、两边多的径向分布不均匀的规律。由于分布不均匀,造成脱出物在机架两侧壁堆积带来清选性能较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由纵轴流脱粒装置分离出的混合物没有经过回程输送直接落入清选筛前部,清选筛面积利用率低。这些专利都提出了要筛分均布的方案,但是结构可调性低,不能完成大喂入量脱粒装置均布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从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出的不均匀脱出混合物直接落在清选筛面上,容易形成局部堆积、清选难度大,效果差,提出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带式回程输送均布系统,提高联合收获机的清选性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包括纵轴流滚筒和振动清选筛,所述纵轴流滚筒和所述振动清选筛之间安装有回程输送带,所述纵轴流滚筒下方的机壁上安装有若干根分流条,每根所述分流条布置在从所述纵轴流滚筒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易堆积的位置,每根所述分流条位于所述回程输送带的上方。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流条包括短分流条和长分流条,所述短分流条位于从所述纵轴流滚筒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堆积少的位置,所述长分流条位于从所述纵轴流滚筒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堆积多的位置。上述方案中,所述纵轴流滚筒下方的机壁上安装有导轨组件,所述回程输送带位于输送带机架上,所述输送带机架位于所述导轨组件内。上述方案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固定板,导轨和导轨定位板,导轨安装在导轨固定板上,输送带机架能沿所述导轨推到导轨定位板的位置。上述方案中,所述回程输送带的两侧设置有胶板组件,所述胶板组件位于所述分流条的下方。上述方案中,所述胶板组件包括胶板垫板,所述胶板垫板一端固定安装在机壁上,另外一端安装有胶板压板,所述胶板压板上插装有胶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带式回程输送带均布系统,增加了清选行程,提高了振动清选筛的面积利用率,使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得脱出混合物均布,同时控制调节脱出混合物的层厚,降低了清选难度,提高了清选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的示意左视图。图2为本技术系统的示意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流条、胶板组件、回程输送带和导轨组件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试验台架得出的纵轴流滚筒脱出物分布规律三维曲线图。图5为本技术系统示意俯视图。图6为分流条示意左视图。图7为分流条示意俯视图。图8为胶板组件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回程输送带示意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回程输送带示意左视图。图中:1纵轴流滚筒,2分流条,3胶板组件,4回程输送带,5导轨组件,6回程输送带驱动装置,7电机固定架,8清选振动筛;201-短分流条,202-长分流条;301-胶板垫板,302-螺栓,303-胶板压板,304-胶板;401-主动滚筒轴承座402-主动滚筒403-横梁404-托辊405-纵梁406-从动滚筒座,407-从动滚筒,408-张紧装置;501-导轨固定板,502-导轨,503-导轨定位板;601-调速电机,602-电机支座,603-键,604-蜗轮蜗杆箱,606-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包括纵轴流滚筒1、分流条2、胶板组件3、回程输送带4、导轨组件5、回程输送带驱动装置6、电机固定座7和振动清选筛8。分流条2安装在机架侧板内侧,位于纵轴流滚筒1的下方,回程输送带4上方。回程输送带驱动装置6安装在电机固定座7上固定在机架外侧。回程输送带4位于纵轴流滚筒1下方、清选筛8上方,回程输送带4两侧安装有胶条组件3。胶条组件3位于回程输送板4的上方和分流条2的下方。导轨5位于回程输送带4的下方。1.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分流条2包括短分流条201、长分流条202。短分流条201为宽50-100mm,长100-150mm的钣金条,长分流条202为宽50-100mm,长150-200mm的钣金条(图6和图7所示)。短分流条201、长分流条202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纵轴流滚筒下方的机壁侧板上。短分流条201和长分流条202的布置方案由对纵轴流滚筒的脱出物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如图4所示,以联合收获机前进为正方向,从车身后面向前看,联合收获机工作时,纵轴流滚筒顺时针转动,从纵轴流滚筒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受切向力,主要堆积在右侧机壁。左侧机壁仅前端位置堆积明显,其余位置堆积较少。结合具体此径向分布不均匀的规律,如图5,得出此方案的分流条布置方案,将长分流条布置在脱出混合物较多堆积的一侧,即用螺栓连接在右侧机壁上,将短分流条连接在左侧机壁上。胶板组件3位于分流条2的正下方,位于回程输送带4的两侧,胶板组件3来防止快速输送的脱出物落入回程输送带4下方的机架而造成堵塞,如图8所示,胶板组件3包括胶板垫板301,胶板垫板30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壁上,另外一端安装有胶板压板303,胶板压板303上插装有胶板304。将胶板组件做成可拆卸的形式,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轴流滚筒(1)和振动清选筛(8),所述纵轴流滚筒(1)和所述振动清选筛(8)之间安装有回程输送带(4),所述纵轴流滚筒(1)下方的机壁上安装有若干根分流条(2),每根所述分流条(2)布置在从所述纵轴流滚筒(1)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易堆积的位置,每根所述分流条(2)位于所述回程输送带(4)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纵轴流滚筒(1)和振动清选筛(8),所述纵轴流滚筒(1)和所述振动清选筛(8)之间安装有回程输送带(4),所述纵轴流滚筒(1)下方的机壁上安装有若干根分流条(2),每根所述分流条(2)布置在从所述纵轴流滚筒(1)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易堆积的位置,每根所述分流条(2)位于所述回程输送带(4)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条(2)包括短分流条(201)和长分流条(202),所述短分流条(201)位于从所述纵轴流滚筒(1)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堆积少的位置,所述长分流条(202)位于从所述纵轴流滚筒(1)中脱出的混合脱出物在机壁处堆积多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配套的回程输送均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轴流滚筒(1)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章周蓥李耀明唐忠马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