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0222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容纳发热元件的腔体,空气压缩组件,其包括空气泵、储气罐,空气泵安装在腔体外侧,储气罐安装在腔体外侧;空气泵通过导气管连接储气罐;涡流管单元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端、冷空气出气端、热空气出气端;压缩空气进气端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储气罐;冷却组件,其包括散热器、混流器,散热器设在腔体外侧,散热器的入口通过热气支管连接热空气出气端,散热器的出口连接混流器;冷空气出气端通过冷气支管连接混流器,混流器的出口连接若干冷气排气管,冷气排气管设置在腔体中,冷气排气管与腔体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响应灵敏,运行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功率器件迅速朝着高性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功率器件的功率不断增大,体积却逐渐减小,大多数功率器件运行时发热量大,瞬间升温快,对其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传统大功率发热器件大多采用空调风冷冷却方式。涡流管可使原始压缩空气温降70℃,机柜芯片温度要求保持在85℃以下,涡流管可满足功率器件的制冷要求。中国专利201621112856.9公开了一种新型服务器机柜结构,包括服务器机柜本体,服务器机柜本体上另设降温调节装置,降温调节装置包括防护座、引流管、增压风机、空气涡流管、冷风排气管、热风排气管、热交换器及空气过滤装置,防护座安装在服务器机柜本体底部外表面,增压风机、空气涡流管、热交换器及空气过滤装置均嵌于防护座内,空气涡流管进气口一端通过增压风机与引流管连通,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与冷风排气管连通,高温出气口与热风排气管连通,引流管和冷风排气管均布在服务器机柜本体内,热风排气管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相互连通。中国专利201521028449.5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空气管理降温的智能网络机柜,包括网络机柜本体,网络机柜另设降温装置,降温装置包括控制电路、空气增压泵、导气管、换热风管、涡流管及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空气增压泵及涡流管均位于网络机柜本体顶部,换热风管至少一条,并环绕网络机柜本体轴线均布在网络机柜本体内,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并均布在网络机柜本体内,控制电路分别与气增压泵、电磁控制阀及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1.系统运行的功率大;2.冷量分散、集中度低,冷量利用率低;3.结构复杂、庞大,占地面积大;4.维护不便、运行成本高;5.有结露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节能安全、具备高效降温冷却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响应灵敏,运行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用于容纳发热元件的腔体,空气压缩组件,其包括空气泵、储气罐,空气泵安装在腔体外侧,储气罐安装在腔体外侧;空气泵通过导气管连接储气罐;涡流管单元,涡流管单元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端、冷空气出气端、热空气出气端;压缩空气进气端通过进气管道连接储气罐;冷却组件,其包括散热器、混流器,散热器设在腔体外侧,散热器的入口通过热气支管连接热空气出气端,散热器的出口连接混流器;冷空气出气端通过冷气支管连接混流器,混流器的出口连接若干冷气排气管,冷气排气管设置在腔体中,冷气排气管与腔体相互连通。本技术中,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空气泵、储气罐至涡流管,经过涡流管的作用后,高温气体经过散热器的散热后与冷温气体在换流器中混合,混合后的气体送至需要冷却的发热元件处。本技术中,混流器的作用是使混合气体的温度避开结露点温度,提高气体的利用率。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空气泵前端通过第一气管连接大气,第一气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单元;空气泵前端通过第二气管连接腔体内部。腔体内部的气体进行循环,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避免出现柜内空气不足影响换热,可以根据腔体内部的压力选择是否补充大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冷却系统上设有控制单元。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门,进气阀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阀门的开关,实现实时调控,快速相应的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腔体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来反馈腔体内部温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若干冷气排气管上均设有用于调节冷气排气管气量的调节阀。通过调节阀调节冷气排气管的气量大小。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混流器出口设有干燥器,若干冷气排气管均连接干燥器出口;经混流器混合后的气体经干燥器的干燥后,进入发热元件区域,将热量带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涡流管的数目至少一个;当涡流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个涡流管之间相互并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若干冷气排气管上均设有换气孔,换气孔与腔体相互连通;换气孔加速气体的流动,使气体更加均匀的分散到腔体中。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冷气排气管外壁上均匀设置散热翅板。本技术为数据中心机房机柜、电子柜、工厂生产设备、生物化工制品等提供冷气,其冷量密度大、集中度高、利用率高、低成本、维护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一种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过滤器1,空气泵2、储气罐3、进气阀4、涡流管5、散热器6、混流器7、干燥器8、调节阀9、发热元件10、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其中,空气泵2安装在第一腔体11中,储气罐3安装在第一腔体11中,空气过滤器1通过第一气管13连接空气泵2,空气泵通过第二气管14连接第二腔体12,空气泵2与储气罐3通过导气管15连接。涡流管5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端51、冷空气出气端(图中未示)、热空气出气端53;压缩空气进气端51通过进气管道16连接储气罐3,进气管道16上设有进气阀4。散热器6设在第一腔体11的外侧,散热器6的入口通过热气支管17连接热空气出气端53,散热器6的出口连接混流器7;冷空气出气端52通过冷气支管18连接混流器7,混流器7的出口连接干燥器入口8,干燥器8的出口设有若干冷气排气管19,冷气排气管19与第二腔体12相互连通;冷气排气管19上设有调节阀9。第二腔体12中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一腔体11中设有控制单元,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进气阀4与控制单元电连接;调节阀9与控制单元22电连接。本技术中,首先通过空气泵2将第二腔体12中的高温气体或者大气通过空气过滤器1的净化后,依次通过储气罐3、进气阀4进入涡流管5中,高温气体经过涡流管5的作用,被分成高温气体和低温气体,高温气体经过散热器6的散热后,与低温气体在混流器7中进行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经过干燥器8的干燥后,经冷气排气管19送至第二腔体12中去,对发热元件10进行冷却。本技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响应灵敏;体积小、重量轻;低成本、维护方便;冷量密度大、集中度高、利用率高,运行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技术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技术的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容纳发热元件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压缩组件,其包括空气泵、储气罐,所述空气泵安装在所述腔体外侧,所述储气罐安装在所述腔体外侧;所述空气泵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储气罐;涡流管单元,其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端、冷空气出气端、热空气出气端;所述压缩空气进气端通过进气管道连接所述储气罐;冷却组件,其包括散热器、混流器,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腔体外侧,所述散热器的入口通过热气支管连接所述热空气出气端,所述散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混流器;所述冷空气出气端通过冷气支管连接所述混流器,所述混流器的出口连接若干冷气排气管,所述冷气排气管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冷气排气管与所述腔体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容纳发热元件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压缩组件,其包括空气泵、储气罐,所述空气泵安装在所述腔体外侧,所述储气罐安装在所述腔体外侧;所述空气泵通过导气管连接所述储气罐;涡流管单元,其包括压缩空气进气端、冷空气出气端、热空气出气端;所述压缩空气进气端通过进气管道连接所述储气罐;冷却组件,其包括散热器、混流器,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腔体外侧,所述散热器的入口通过热气支管连接所述热空气出气端,所述散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混流器;所述冷空气出气端通过冷气支管连接所述混流器,所述混流器的出口连接若干冷气排气管,所述冷气排气管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冷气排气管与所述腔体相互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泵前端通过第一气管连接大气,所述第一气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单元;所述空气泵前端通过第二气管连接所述腔体内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蔡贵立李景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