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012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属于电源电路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源、电源控制模块、变压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控制变压器的电源输出,还包括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隔离模块,所述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并联在电源输出端和隔离模块输入端之间,所述隔离模块输出端与电源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车载系统在电池电压较低时,控制系统的供电电源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整车控制系统的安全下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反激电路一般由一个电源控制芯片U1,一个反激式隔离变压器T1,一个MOSFET管Q1以及若干个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组成。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先由输入电源BAT1通过电阻R1给电容C1充电,当C1的电压升高到9V以上,则芯片才可以启动工作,其输出控制MOSFET管Q1开关,使得输入电源的能量通过变压器T1传递到输出端VCC1和VCC2等,其中VCC2又可通过二极管D1给芯片U1供电,保证该反激电路能正常持续工作。在一般的控制器电路供电系统中,反激电路由于其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且很容易实现多路隔离电压输出,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反激电路中,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当输入电源BAT1的电压过低,该电路容易出现启动失败,特别是电压不足9V时,该电路则完全无法工作。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低压电池一般为12V电压等级,其电压波动范围较大,低压情况下会低至6V左右,导致反激电源无法启动,而在此工况下,上述反激电路则很难满足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车载系统中低压电池电压太低而导致反激电源无法启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本技术包括电源、电源控制模块、变压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控制变压器的电源输出,还包括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隔离模块,所述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并联在电源输出端和隔离模块输入端之间,所述隔离模块输出端与电源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接供电隔离模块为二极管D5。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模块为二极管D6。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与电源控制芯片输出端连接的开关管Q1,所述DC/DC升压模块将电压升至12V以上为电源控制芯片供电。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DC/DC升压模块包括升压芯片U2、电感L1、储能电容C7、储能电容C8、电容C10、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7,其中,所述升压芯片U2的DVC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8和电阻R7接电池BAT1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C7并接在电池BAT1的两端,所述VCC引脚接电池BAT1输出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接电阻R7和电阻R8之间,并与升压芯片U2的IS引脚相连,所述电感L1另一端接升压芯片U2的SWC引脚,所述二极管D7正极接升压芯片U2的SWC引脚输出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10串联后与储能电容C8并接在二极管负极与升压芯片U2的GND引脚之间,所述升压芯片U2的SWE引脚接地,CT引脚通过电容C10接地,所述升压芯片FB引脚接电阻R9和电阻R10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车载系统在电池电压较低时,控制系统的供电电源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整车控制系统的安全下电;本技术采用的DC/DC升压模块仅为反激电源控制芯片提供电源,其功率很小,因此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所使用的改良后的反激电源方案,可实现多路隔离电源,相比其他电源方案,成本低,可靠性高,能满足各种不同电压等级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图2为DC-DC升压电路一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源、电源控制模块、变压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控制变压器的电源输出,还包括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隔离模块,所述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并联在电源输出端和隔离模块输入端之间,所述隔离模块输出端与电源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本技术真正的解决了车载系统在电池电压较低时,控制系统的供电电源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整车控制系统的安全下电。所采用的DC/DC升压电路能有效可靠的在电池电压较低时正常工作,然后将电压升高,从而保证供电系统的反激电源能正常启动。其中,本例的直接供电隔离模块为二极管D5,本例隔离模块为二极管D6,并且在二极管D6正极端串联一个电阻R6,增加电路稳定性。本技术能够实现多路隔离电源,相比其他电源方案,成本低,可靠性高,能满足各种不同电压等级需求。本例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与电源控制芯片输出端连接的开关管Q1,所述DC/DC升压模块将电压升至12V以上为电源控制芯片供电。本例的工作原理为:当电池BAT1的电压低于12V时,该电压通过DC/DC升压模块将电压提升至12V,然后再通过电阻R6和二极管D6为电源控制芯片U1提供启动电源,使得电源控制芯片U1能够直接工作起来,从而能使得反激电源可正常工作,为VCC1和VCC2等输出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当电池BAT1的电压高于或等于12V时,电池可通过二极管D5将DC/DC电压旁路掉,然后直接经过电阻R6和二极管D6为电源控制芯片U1提供启动电源,使得U1能控制反激电源正常工作。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由于使用DC/DC升压电路单独为反激电源的控制芯片U1提供启动电源,因此可保证反激电源在很低的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DC/DC升压模块可使用如附图2中的电路,但不局限于该电路。本例DC/DC升压模块包括升压芯片U2、电感L1、储能电容C7、储能电容C8、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7,其中,所述升压芯片U2的DVC引脚分别通过电阻R8和电阻R7接电池BAT1输出端,所述储能电容C7并接在电池BAT1的两端,所述VCC引脚接电池BAT1输出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接电阻R7和电阻R8之间,并与升压芯片U2的IS引脚相连,所述电感L1另一端接升压芯片U2的SWC引脚,所述二极管D7正极接升压芯片U2的SWC引脚输出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10串联后与储能电容C8并接在二极管负极与升压芯片U2的GND引脚之间,所述升压芯片U2的SWE引脚接地,CT引脚通过电容C9接地,所述升压芯片FB引脚接电阻R9和电阻R10之间。本技术采用的DC/DC升压模块仅为反激电源控制芯片提供电源,其功率很小,因此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本技术不仅适用于车载系统的控制部分供电电源,同样可用于其他低压供电系统中。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本技术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技术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电源控制模块、变压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控制变压器的电源输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隔离模块,所述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并联在电源输出端和隔离模块输入端之间,所述隔离模块输出端与电源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车载系统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电源控制模块、变压器,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控制变压器的电源输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隔离模块,所述直接供电隔离模块、DC/DC升压模块并联在电源输出端和隔离模块输入端之间,所述隔离模块输出端与电源控制模块输入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供电隔离模块为二极管D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为二极管D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电反激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包括电源控制芯片和与电源控制芯片输出端连接的开关管Q1,所述DC/DC升压模块将电压升至12V以上为电源控制芯片供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柱梁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地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