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线圈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0111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绝缘冷却液的储液槽、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电磁线圈冷却管路、以及用于驱动内置绝缘冷却液沿着电磁线圈冷却管路流动的液体驱动装置;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包括位于储液槽内并用于浸没在所述外置绝缘冷却液中的电磁线圈、第一散热器、以及第二散热器;该电磁线圈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散热器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电磁线圈进行双重冷却,能大大提高冷却效果,并提高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磁线圈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磁线圈在通电时会产生磁场,而在产生磁场的同时,也会产生热量,尤其是电磁线圈应用于激光驱动的质子医疗范围中的强磁场重频磁体时,单次通电加载,可产生10T以上强磁场,但是由于电磁线圈电阻的存在,而产生强磁场就需要其强大的电流和密集的绕线,因此电磁线圈在产生强磁场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焦耳热,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将会使线圈温度升高,增加线圈的电阻,在下一次加载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降低磁场强度,所以这些热量必须排出。而目前,主要将电磁线圈浸泡在绝缘冷却液内而进行冷却,但冷却效果较差,从而远不能满足工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通过采用储液槽、液体驱动装置、电磁线圈冷却管路的结合设计,并通过将电磁线圈设置于储液槽内,在使用时,使得电磁线圈可浸在储液槽内的外置绝缘冷却液中,而可利用外置绝缘冷却液对电磁线圈外部进行冷却,并可通过液体驱动装置驱动内置绝缘冷却液沿着电磁线圈冷却管路流动,而可使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电磁线圈的冷却通道对电磁线圈进行冷却,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线圈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绝缘冷却液的储液槽、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电磁线圈冷却管路、以及用于驱动内置绝缘冷却液沿着电磁线圈冷却管路流动的液体驱动装置;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包括位于储液槽内并用于浸没在所述外置绝缘冷却液中的电磁线圈、第一散热器、以及第二散热器;该电磁线圈设置有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散热器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外置绝缘冷却液的储液槽、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电磁线圈冷却管路、以及用于驱动内置绝缘冷却液沿着电磁线圈冷却管路流动的液体驱动装置;所述电磁线圈冷却管路包括位于储液槽内并用于浸没在所述外置绝缘冷却液中的电磁线圈、第一散热器、以及第二散热器;该电磁线圈设置有用于供内置绝缘冷却液流经的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二散热器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所述冷却通道与第一流道连通的一端形成为第一端,另一端形成为第二端;所述冷却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流道的其中一端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液压缸的液体进出口连通,冷却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的其中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液压缸的液体进出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线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包括设有第一腔室的第一缸体、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缸体的顶部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活塞包括位于第一腔室内的第一活塞主体部,所述第一活塞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腔室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第一活塞主体部的外侧壁与第一腔室的内侧壁滑动且液密封配合;第一缸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为第一液压缸的液体进出口;所述第二液压缸包括设有第二腔室的第二缸体、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的顶部设有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活塞包括位于第二腔室内的第二活塞主体部,所述第二活塞主体部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二腔室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第二活塞主体部的外侧壁与第二腔室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王毅史忠山吕松浩董韶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