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009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至少包括本体以及配置于本体内的电力发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配置有微处理器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本体感应到外力作用后启动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启动动作后控制所述电力发射单元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开机,且能够使其在未工作时一直处于低功耗的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电力发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力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时尚的不断追求,鞋不仅作为一种日常用品,目前也逐渐融入了众多科技的因素,例如手机或者遥控器控制发光,带有音乐播放,带收音机功能,带图片显示功能等等而成为一种彰显个性的工具。为了实现上述功能,业界采用了一种充电鞋垫,并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这种功能鞋提供电能。然而,这种充电鞋垫通常具有一种开关,当给鞋充电时,需手动打开该开关,且当没有工作时,所述充电鞋垫一种处于待机模式,不满足低功耗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与智能鞋配套使用,且能够实现自动开机充电,且使其处于低功耗和模式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其用于给电力接收装置充电,其至少包括本体以及配置于本体内的电力发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配置有微处理器以及传感器,所述本体由具有低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电力接收装置是否到来的信号,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控制所述电力发射单元对所述电力接收装置进行电力传输。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本体呈盒状,其包括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底面和侧面构成一上端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电力发射单元配置于所述底面,所述收容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力接收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信令解调单元以及功率输出单元,所述电力接收装置还包括电池以及信令调制单元,所述信令调制单元用于将所述电力接收装置内电池的电量信息进行调制,所述信令解调单元用于解调经调制后所述电池的电量信息,所述微处理还根据所述解调后的电量信息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的关闭。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微处理还根据所述解调后的电量信息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的关闭具体为,当所述电池电量等于所述阈值电量,则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关闭。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电力接收装置为可充电鞋,所述电力发射单元包括第一电力发射单元和第二电力发射单元。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可充电鞋包括第一鞋体和第二鞋体,所述第一鞋体包括第一电池、第一接收线圈、第一主控制器、第一接收电路以及第一信令调制单元,所述第二鞋体包括第二电池、第二接收线圈、第二主控制器、第二接收电路以及第二信令调制单元,所述第一主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一鞋体内的第一电池的第一电量进行采样,通过所述第一信令调制单元调制后经所述第一接收线圈传递给所述第一电力发射单元,所述第二主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二鞋体内的第二电池的第二电量进行采样,通过所述第二信令调制单元调制后经所述第二接收线圈传递给所述第二电力发射单元,当所述第一电量等于所述阈值电量,且所述第二电量等于所述阈值电量,所述微处理器控制所述第二输出单元关闭,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进入待机模式。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包括第一功率输出单元和第二功率输出单元,所述第一功率输出单元与所述第一电力发射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单元与所述第二电力发射单元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传感器为三轴传感器或者重力传感器。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报警单元以及显示单元。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中,由于具有能够感知外力的本体以及传感器,因此,在当电力接收装置到来时,所述本体感知到所述外力(重力),并将该外力传递给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再将信号传递给微处理,以使所述微处理器控制电力发射单元的开启。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能够自动开启,此外,其还可以使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在未工作时处于低功耗的模式。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10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a、2b为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100的平面示意图以及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100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20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200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说明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文字说明进行详细阐述。本实施方式以给可充电智能鞋充电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为例,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的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10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100包括本体105、USB输入端101、主控电路板102以及第一电力发射单元103a、第二电力发射单元103b,所述主控电路板102包括过流保护单元102a、微处理器102b、三轴传感器104、第一功率输出单元102c、第二功率输出单元102d、第一信令解调单元102e以及第二信令解调单元102f,所述USB输入101经过所述过流保护单元102a与所述微处理器102b连接,所述第一信令解调单元102e、第二信令解调单元102f、第一功率输出单元102c、第二功率输出单元102d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过流保护单元102a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输出单元102c、第二功率输出单元102d连接,所述第一电力发射单元103a与所述第一功率输出单元102c连接,所述第二电力发射单元103b与所述第二功率输出单元102d连接,所述三轴传感器102g与所述微处理器102b连接。如图2a、2b所示,其为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100的平面示意图以及截面示意图。所述本体105包括底面105a和侧面,所述底面105a和侧面构成一上端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电力发射单元配置于所述底面105a,所述收容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力接收装置。整个所述本体成底部开口的凹槽。具体的,所述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05b、第二侧面105d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05b和第二侧面105d的连接部105c,所述第一侧面105b为内侧面,第二侧面105d为外侧面,所述连接部105c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05b以及第二侧面105d远离所述底面105a的一端,所述第一侧面105b、连接部105c以及第二侧面105d形成一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第一侧面105b、底面105a构成一上端开口的收容空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05呈方形,所述凹槽沿着所述本体105的边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所述本体105能够感应到外力的微小振动,其可以由具有低杨氏模量的材料制成,具体的,所述本体105的杨氏模量为3500Mpa以下,其也为一种应变材料,所述本体105能够在微小的外力情况下,以使所述传感器能够迅速感知所述加速度重力并启动所述电力发射装置。即所述本体105一体化设置,所述主控电路板102、第一隔磁件104a、第二隔磁件104b均位于所述本体105内部。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的电力发射单元均是每隔400ms向外部发射信号,监测表面是否有电力接收单元,如果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电力发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用于给电力接收装置充电,其至少包括本体以及配置于本体内的电力发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配置有微处理器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本体感应到外力作用下启动所述微处理器工作,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启动动作后控制所述电力发射单元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用于给电力接收装置充电,其至少包括本体以及配置于本体内的电力发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配置有微处理器以及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在所述本体感应到外力作用下启动所述微处理器工作,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启动动作后控制所述电力发射单元工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盒状,其包括具有底面和侧面,所述底面和侧面构成一上端开口的收容空间,所述电力发射单元配置于所述底面,所述收容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力接收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信令解调单元以及功率输出单元,所述电力接收装置还包括电池、接收线圈、主控制器、接收电路以及信令调制单元,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电力接收装置内电池的电量信息进行采样,通过所述信令调制单元调制后经所述接收线圈传递给所述电力发射单元,所述信令解调单元解调所述电量信息,所述微处理器还根据解调后的电量信息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的关闭,所述智能电力发射装置进入待机模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还根据所述解调后的电量信息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的关闭具体为,当所述电池电量等于阈值电量,则控制所述功率输出单元关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三轴传感器或者重力传感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力发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奇林卫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金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