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适用于正反插的可保证安全性能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2015年4月1日公告的中国技术第CN204243368U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多个端子、屏蔽壳体及两个金属垫片。绝缘壳体的上壁和下壁设有收容端子的收容槽,而设置于上壁和下壁的两个金属垫片需要一端抵持于屏蔽壳体的内表面,另一端的弹指需穿过上壁和下壁的前端伸入对接腔内与对接连接器接地连接,从而致使绝缘壳体邻近对接口的地方开设过多的贯穿孔,令绝缘壳体的前端的结构强度减弱。在反复对接使用时,容易绝缘壳体的前端出现损坏,而影响正常使用。2015年9月16日公告的中国技术第CN204651522U号专利揭示了一种未设置金属垫片的电连接器。但是其绝缘本体上用于收容端子的端子槽的前端向前邻近对接口,使得绝缘本体上位于对接口与端子槽前端的部分过小,同样存在绝缘本体前端结构强度较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电连接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组装的具有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模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的金属接地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前端具有供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突伸入的对接腔的绝缘部,所述绝缘部包括上壁、与所述上壁对应的下壁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个侧壁,所述对接腔由所述上壁、下壁和两个侧壁围设形成且前后贯通所述绝缘部的前后两端,所述对接腔的前端具有对接口,所述绝缘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排端子槽,所述两排端子槽均贯穿至所述对接腔并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模组、位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组装的具有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模组、夹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的金属接地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前端具有供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突伸入的对接腔的绝缘部,所述绝缘部包括上壁、与所述上壁对应的下壁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个侧壁,所述对接腔由所述上壁、下壁和两个侧壁围设形成且前后贯通所述绝缘部的前后两端,所述对接腔的前端具有对接口,所述绝缘部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排端子槽,所述两排端子槽均贯穿至所述对接腔并供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和下壁均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各排端子槽与所述对接口之间的封闭的第一加强部以使各排端子槽的前端均向后远离所述对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分别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穿至所述对接腔的收容槽,所述两个侧壁均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收容槽与所述对接口之间的封闭的第二加强部以使所述收容槽的前端远离所述对接口,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个第一加强部与所述两个侧壁的两个第二加强部共同形成一位于所述绝缘部前端的封闭的环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地件靠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部分的外表面形成有绝缘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均分别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和第二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后端面的焊接部及向前突伸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前端面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前端面且均设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与所述上壁和下壁的各端子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方向上成上下平行的两排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地件包括夹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海龙,张尧,黄建勋,马迎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