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003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29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金属壳体及一柔性扁平传输组件,其中第一金属壳体具有一安装部,柔性扁平传输组件设置在第一金属壳体的安装部上,柔性扁平传输组件上具有多个接点,每个接点的前端设有一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背向安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创作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以防止接点反折剥离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和系统主机之间的信号通讯量,非常的庞大且频率非常高,所以,目前架设在液晶显示器接口与系统主板接口之间的高频信号传输系统,是采用具有超高速(1.4Gb/s)、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接收器作为液晶显示器接口的信号传输接口,并经由信号传输线(TransmissionLine)的连接,与系统主板接口上的信号传输接口,即,与系统主板接口上的连接器插座,一起构成信号连接,和共同组成一种习用的LVDS信号传输系统。一般使用在这种习用的LVDS信号传输系统中的公端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有上铁壳、绝缘本体、导电端子、柔性扁平电缆以及下铁壳,下铁壳上先安装设置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插设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上再搭接柔性扁平电缆,上铁壳设置在绝缘本体上。此种现有的连接器的结构较为复杂,故制程步骤较多且成本较高,另外,此种连接器所占的体积较大,对现今产品设计讲求轻薄短小的趋势潮流而言,并不符合需求。因此就有业者开发出直接以柔性扁平电缆取代导电端子的公端连接器,所以原先公端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就变成了柔性扁平电缆的金手指接点。然而,由于柔性扁平电缆的金手指接点是靠着黏胶与下绝缘层黏接固定在一起,且金手指接点的前端面大致呈现为一垂直面,因此当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的施力太大或太快的话,常会造成金手指接点受到对接端子的抵接力冲击影响而产生剥离(peeling)反折在下绝缘层的情形,导致设置在公端连接器的柔性扁平电缆的结构损坏而产生客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电连接器的柔性扁平电缆前端的接点容易受到对接连接器内的对接端子抵接力冲击的影响而产生反折剥离在下绝缘层的情形,导致柔性扁平电缆的结构损坏,如此容易产生客诉的问题。本创作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金属壳体及一柔性扁平传输组件,其中第一金属壳体具有一安装部,柔性扁平传输组件设置在第一金属壳体的安装部上,柔性扁平传输组件上具有多个接点,每个接点的前端设有一第一斜面,且该第一斜面背向安装部。本创作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其利用在接点前端设有一斜面,此斜面的外形可以减少对接端子抵接力的冲击,可有效避免柔性扁平传输组件前端的接点容易剥离反折的情形,如此即可解决现有公端连接器的柔性扁平电缆的结构损坏而产生客诉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创作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的柔性扁平传输组件的部分放大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的第一金属壳体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3的第二金属壳体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组件标号说明:1电连接器2第一金属壳体20容置空间21安装部22导引部221底侧段222顶侧段223弯折段224延伸段225孔槽226突起部227阻挡部228插口23解锁部231施力臂232按压部24第一卡合部25反折部26接地弹片3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0开孔31接点311第一斜面32下绝缘层321顶面322底面323前端面324第二斜面33金属导线34上绝缘层35补强板351板端面352第三斜面4第二金属壳体41嵌合部42第二卡合部43锁合部431弹性臂432卡钩433止挡部44开口45抵压部46接地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在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还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6,本创作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此电连接器1包括有一第一金属壳体2、一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以及一第二金属壳体4,其中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系被夹设在第一金属壳体2与第二金属壳体4之间。第一金属壳体2具有一安装部21及设在安装部21两侧的二导引部22,每个导引部22包括一底侧段221、与底侧段221相对设置的一顶侧段222及连接底侧段221与顶侧段222的一弯折段223,且顶侧段222设有一延伸段224,底侧段221设有一孔槽225,延伸段224朝向底侧段221延伸且嵌合在孔槽225。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此底侧段221、顶侧段222、弯折段223及延伸段224是一体成形在第一金属壳体2上,并且形成一结构稳固的导引结构,其中顶侧段222、延伸段224与底侧段221之间还形成一容置空间20。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部21的两侧上各设有一突起部226,且安装部21对应在突起部226的一侧缘上设有一阻挡部227,并在导引部22的底侧段221向上向后延伸设有一解锁部23,该解锁部23包括一施力臂231及设在施力臂231末端的一按压部232。在施力臂231的前端与安装部21上各设有不同形态的第一卡合部24,此第一卡合部24用以卡合固定在第二金属壳体4,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增加机构强度以及对接时的厚度,在安装部21上还设有一反折部25,此反折部25直接将自安装部21向前延伸突出的第一金属壳体2的部分向上向后反折迭置在安装部21上所形成的反折结构。此外,在第一金属壳体2上还设有多个接地弹片26。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设置在第一金属壳体2的安装部21及反折部24上,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上具有多个接点31,其中该些接点31位在反折部24上如此以增加对接时的结构厚度及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此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为柔性扁平电缆(FFC),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此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亦可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其中在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上设有一开孔30,第一金属壳体2的突起部226嵌合在开孔30以达到止退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的目的。此外,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的前端邻近于阻挡部227且被阻挡部227所阻挡以避免其前端继续向前推进,如此可达到定位的目的。在此同时,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的两侧也限位在安装部21两侧的二导引部22的延伸段224之间,使得柔性扁平传输组件3不会产生左右偏移。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点31的前端设有一第一斜面311,如图4所示,柔性扁平电缆(FFC)包括一下绝缘层32、多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33及一上绝缘层34,下绝缘层32具有一顶面321、相对于顶面321的一底面322及连接在顶面321与底面322的一前端面323,该些金属导线33设置在下绝缘层32的顶面321上,上绝缘层34覆盖在该些金属导线33上,且该些金属导线33的前端外露于上绝缘层34以形成该些接点31。接点31前端的第一斜面311的倾斜方向朝向于上绝缘层34且背向安装部21,如此设计可以减少接点31在与对接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金属壳体,该第一金属壳体具有一安装部;以及一柔性扁平传输组件,设置在该第一金属壳体的该安装部上,该柔性扁平传输组件上具有多个接点,每个该接点的前端设有一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背向该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金属壳体,该第一金属壳体具有一安装部;以及一柔性扁平传输组件,设置在该第一金属壳体的该安装部上,该柔性扁平传输组件上具有多个接点,每个该接点的前端设有一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背向该安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金属壳体,组装在该第一金属壳体上,该第二金属壳体覆盖在该柔性扁平传输组件上且该柔性扁平传输组件的该些接点外露于该第二金属壳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柔性扁平传输组件为一柔性扁平电缆,该柔性扁平电缆包括一下绝缘层、多条平行排列的金属导线及一上绝缘层,该下绝缘层具有一顶面、相对于该顶面的一底面及连接在该顶面与该底面的一前端面,该些金属导线设置在该下绝缘层的该顶面上,该上绝缘层覆盖在该些金属导线上,且该些金属导线的前端外露于该上绝缘层以形成该些接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前端面设有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与该第一斜面共同形成一斜切面,该斜切面背向该安装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补强板,该补强板的一侧设置在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淳王文伦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