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层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657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层取样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层取样器包括:取样筒、单流阀、牵引部和调控部;取样筒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单流阀包括阀体和阀瓣,阀体包括出口和入口,阀瓣的一端与阀体的靠近入口的内壁铰接连接;阀体靠近出口的一端与取样筒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牵引部与阀瓣连接,牵引部还与调控部连接;牵引部用于带动阀瓣向远离入口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使阀体的入口和出口相连通,或者带动阀瓣向靠近入口的方向转动,以使阀瓣封堵阀体的入口;调控部用于控制牵引部带动阀瓣转动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层取样器不会造成储罐中原油的剧烈扰动,保证了流体分布的稳定性,同时可以获取完整的分层油水样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层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油气储运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全层取样器。
技术介绍
在油气储运或地面计量过程中,储罐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存放原油的装置。油气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含水原油进行取样分析。由于原油和水密度不同,当含水原油在储罐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原油会出现明显的分层,密度较小的原油位于储罐上部,密度较大地层水会位于储罐下部,此时如果从储罐底部出口取样,取得样品含水或者密度化验结果会严重偏离实际值。要获取代表原油中油、水组成的真实样品,必须保证两点:(1)取样过程不会造成储罐中原油剧烈扰动;(2)取样器能完整获取不同分层处油水的样品。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全层取样器结构示意图,该取样器由取样筒1、阀体2、阀瓣3、铰链4和密封环5组成。取样筒1螺纹连接阀体2,阀体2内设有由铰链4固定并可绕其90°旋转的低密度阀瓣3。采用图1中的全层取样器进行取样时,在全层取样器下入至储罐的过程中,阀瓣依靠浮力打开,进而储罐内的液体进入到取样筒中。取样完毕时,阀瓣依靠重力关闭,将全层取样器上提取出。但是,在采用上述的全层取样器进行取样时,如果下入速度缓慢,阀瓣单纯依靠浮力无法打开,需要给全层取样器一定的速度才能使阀瓣打开。但是,当全层取样器具有一定速度时,会造成储罐中液体剧烈扰动,破坏流体分布的稳定性。同时,在提出全层取样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浮力作用,阀瓣并不会立即关闭,获得的样品会流出,无法全层取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层取样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取样器在取样的过程中会造成储罐中原油剧烈扰动以及不能完整的获取分层油水的样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层取样器,包括:取样筒、单流阀、牵引部和调控部;所述取样筒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单流阀包括阀体和阀瓣,所述阀体包括出口和入口,所述阀瓣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的靠近所述入口的内壁铰接连接;所述阀体的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取样筒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部与所述阀瓣连接,所述牵引部还与所述调控部连接;所述牵引部用于带动所述阀瓣向远离所述入口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阀体的入口和所述阀体的出口相连通,或者带动所述阀瓣向靠近所述入口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阀瓣封堵所述阀体的入口;所述调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牵引部带动所述阀瓣转动。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全层取样器还包括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套接在所述取样筒的第一外壁上,所述第一外壁靠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调控部还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调控部包括第一悬臂支架、转动杆和旋钮部;所述第一悬臂支架的第一端和所述旋钮部连接,所述第一悬臂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所述旋钮部还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还与所述牵引部连接。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牵引部包括牵引绳、第一穿接部和第二穿接部,所述第一穿接部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所述第二穿接部与所述单流阀的阀体连接;所述牵引绳缠绕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穿接部和所述阀瓣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牵引绳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穿接部和所述阀瓣的下表面连接。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第一穿接部包括第一穿设环和第二悬臂支架,所述第一穿设环设置在所述第二悬臂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悬臂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所述第二穿接部包括第二穿设环、第三悬臂支架、第三穿设环和第四悬臂支架,所述第二穿设环设置在所述第三悬臂支架的一端,第三穿设环设置在所述第四悬臂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三悬臂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悬臂支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单流阀的阀体连接;其中,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的穿过所述第一穿设环,所述牵引绳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穿设环和所述第三穿设环。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阀体的靠近出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套接部;相应地,所述阀体的靠近出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套接部与所述取样筒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接部套接在所述取样筒的第二外壁上,所述第二外壁靠近所述第一开口。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装置还包括:过渡管,所述阀体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二套接部;所述过渡管通过所述第二套接部与所述单流阀的阀体连接,所述第二套接部套接在所述过渡管的第三外壁,所述第三外壁靠近所述过渡管的第一端;相应地,所述第三悬臂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悬臂支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过渡管连接。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第一套接部和所述取样筒的第二外壁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套接部和所述过渡管的第三外壁过盈连接。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全层取样器还包括: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套接在所述过渡管的第四外壁上,所述第四外壁靠近所述过渡管的第二端;相应地,所述第三悬臂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悬臂支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套环连接。如上所述的全层取样器,所述阀体上靠近所述阀体的入口处还设置有密封环。本技术的全层取样器包括:取样筒、单流阀、牵引部和调控部;取样筒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单流阀包括阀体和阀瓣,阀体包括出口和入口,阀瓣的一端与阀体的靠近入口的内壁铰接连接;阀体靠近出口的一端与取样筒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牵引部与阀瓣连接,牵引部还与调控部连接;牵引部用于带动阀瓣向远离入口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使阀体的入口和阀体的出口相连通,或者带动阀瓣向靠近入口的方向转动,以使阀瓣封堵阀体的入口;调控部用于控制牵引部带动阀瓣转动的方向。本技术的全层取样器不会造成储罐中原油的剧烈扰动,保证了流体分布的稳定性,同时可以获取完整的分层油水样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全层取样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层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层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调控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的全层取样是指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整体液面以取得样品。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层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全层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的全层取样器可以包括:取样筒11、单流阀12、牵引部13和调控部14;取样筒11包括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单流阀12包括阀体121和阀瓣122,阀体121包括出口123和入口124,阀瓣122的一端与阀体121的靠近入口124的内壁铰接连接;阀体121靠近出口123的一端与取样筒11靠近第一开口111的一端连接,牵引部13与阀瓣122连接,牵引部13还与调控部14连接;牵引部13用于带动阀瓣122向远离入口124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使阀体121的入口124和阀体121的出口123相连通,或者带动阀瓣122向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层取样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筒、单流阀、牵引部和调控部;所述取样筒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单流阀包括阀体和阀瓣,所述阀体包括出口和入口,所述阀瓣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的靠近所述入口的内壁铰接连接;所述阀体的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取样筒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部与所述阀瓣连接,所述牵引部还与所述调控部连接;所述牵引部用于带动所述阀瓣向远离所述入口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阀体的入口和所述阀体的出口相连通,或者带动所述阀瓣向靠近所述入口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阀瓣封堵所述阀体的入口;所述调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牵引部带动所述阀瓣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筒、单流阀、牵引部和调控部;所述取样筒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单流阀包括阀体和阀瓣,所述阀体包括出口和入口,所述阀瓣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的靠近所述入口的内壁铰接连接;所述阀体的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取样筒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部与所述阀瓣连接,所述牵引部还与所述调控部连接;所述牵引部用于带动所述阀瓣向远离所述入口的方向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阀体的入口和所述阀体的出口相连通,或者带动所述阀瓣向靠近所述入口的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阀瓣封堵所述阀体的入口;所述调控部用于控制所述牵引部带动所述阀瓣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层取样器还包括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套接在所述取样筒的第一外壁上,所述第一外壁靠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调控部还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部包括第一悬臂支架、转动杆和旋钮部;所述第一悬臂支架的第一端和所述旋钮部连接,所述第一悬臂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所述旋钮部还与所述转动杆连接,所述转动杆还与所述牵引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包括牵引绳、第一穿接部和第二穿接部,所述第一穿接部与所述第一套环连接,所述第二穿接部与所述单流阀的阀体连接;所述牵引绳缠绕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穿接部和所述阀瓣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牵引绳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穿接部和所述阀瓣的下表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穿接部包括第一穿设环和第二悬臂支架,所述第一穿设环设置在所述第二悬臂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碧辉张强殷泽新昌伦杰崔小虎程开河胡登强王法鑫雷腾蛟杨博王伟赵丽宏田俊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