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动鞋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2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一由比较硬的材料做成的载体单元和鞋底底板部分,底板部分与载体单元相比要柔软,并被固定在载体单元底下。载体单元包括一平底板,该平底板由近似地垂直于平底板表面的加强壁部分加强,沿平底板边缘各部分基本上均有加强点。在脚弓部,加强壁部分的高度至少设置成明显地要低于脚跟部分加强壁部分的高度,目的是使载体单元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鞋,特别是一运动鞋鞋底。在运动鞋中,鞋底包括一载体或叫支撑体单元,它包括一相对较硬的材料和一相对较柔软的底板部分,底板部分被固定在载体单元的侧边上,并且在普通的运动鞋中,它们是朝向地面的,正如美国专利4,030,213号所披露的那样,该底板部分包括非常易变形的橡胶或相应的弹性体材料,而载体单元本身则比如由硬橡胶,或轻金属或合金做成,目的是使载体单元有一定刚性。载体单元在其底边部分沿底板纵向呈弧形结构,在鞋的脚弓区,有一定厚度,使其可以与地面接触,因此能有效地在固定于前底板部分及脚跟区的各底板部分之间提供一支撑作用。鞋底后部的结构使得当穿着带有这种鞋底的运动鞋在跑步,特别是当脚作上下起伏运动(这种运动是一种自然的跑步形式所固有的)时,载体单元能很好地跟脚,并且具有一相对均匀和恒定不变的支撑位置,而且同时借助固定在载体单元底边部分上的有变形的柔软的底板部分能给跑步者的脚提供明显的冲击阻尼和一定的弹射或助推效果。已经发现,借助于位于基本无变形的刚性载体单元底下的柔软的可变形底板部分,这样的鞋底结构事实上的确可以提供良好的冲击阻尼,因此也给穿这种鞋的人的脚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它的缺点在于,刚性的载体单元完全限制了跑动时脚的自然的起伏运动,而且也对脚的正常的运动有强烈的干扰,尽管固定在载体单元底边上的可变形的底板部分明显地对这种鞋底结构所要提供的对脚的保护和引导功能无有害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它包括由一种相对较硬的材料做成的载体单元和一固定在载体单元底边上由一种相对较柔软的材料做成的底板部分,其中,柔软的底板部分不会削弱这种鞋底的支撑和导向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鞋底,它具有合适的刚性和吸收冲击的特性,因此,它对脚有着合适的支撑和导向作用,而且不会严重地妨碍脚在走路特别是在跑步时的自然的起伏运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鞋底,它具有多元化结构,其中不同的元适于完成不同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鞋,这种运动鞋包括一种适宜于为脚产生良好的支撑和导向功能而且也为脚提供合适的冲击阻尼并消除冲击的鞋底。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均是通过一种运动鞋底来实现的,这种鞋底包括一相对较硬的材料做成的载体单元,和固定在载体单元底边上面朝地面,且用相对柔软的材料做成的为鞋底提供冲击阻尼的底板部分。载体单元是一平底板形式,它包括加强壁部分,该部分位于平底板的边缘部分,并且至少是基本上与平底板表面垂直。为了使载体单元在底板的脚弓区是可变形的,该区加强壁部分的高度至少应明显地低于平底板脚跟区加强壁部分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这样的,鞋底要完成的与穿这种鞋的人的脚有关的支撑和导向功能可能不是由载体单元完成的,它在形状上是刚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脚完成它自己自然的起伏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支撑和导向功能需要由脚本身来控制,它们不仅仅由某种支撑单元来单独实现,而这种控制会因使用刚性的或无变形的载体单元而削弱。鉴于这种原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载体单元为一平板形式,由于它的形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但是,它在形状上也由一种侧加强壁部分结构而得以强化和固定,这些加强壁部分构成了一种可以称为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目的是强化鞋底的支撑和导向功能,有点像双T形梁结构。在不改变平底板本身厚度的情况下,有可能用一精确的控制方式,借助于适当地选择侧加强壁部分的高度来确定底板的结构和与此有关的底板的纵向刚度。这里,在平底板脚弓区加强壁部分的减小的高度确保那部分的平底板既能完成其绕一横截轴的弯曲运动,也能完成其绕一纵轴的扭转运动,以致于它能够跟随脚完成起伏运动中的相应的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必需的。因此,与上述的由穿这种鞋的人的脚施加的控制作用一起,载体单元能在穿这种鞋的人运动中,特别是在跑步过程中,无需施加非自然的容易造成额外疲劳的力而完成理想的支撑和导向功能,当脚与地面接触时和跑步时脚的整个起伏运动过程中提供一阻尼作用的更进一步的重要功能则完全由柔软的可变形的固定在载体单元底面上的底板部分来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所获得的重要的优点之一就在于,借助于具有一平板形式的相对较薄的且带有侧加强壁部分的载体单元,使载体单元的重量与现有鞋底结构(这已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开头部分详细地描述过)相比可以明显地减小,借助于双T构件或箱式截面形式,底板的形状刚度便被提供给载体单元,为了实现载体单元形状上理想的稳定性,它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有一定硬度水平的塑料材料做成,比如用尼龙或聚氨酯,也有可能在这些材料中加入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对其加以强化。借助于它们的硬度,这些材料对压缩和拉伸的变形水平较低,但是,它们有必需的柔软弹性度,使载体单元能够承受合适的弯曲和扭转变形,至少象上述那样的程度。由于刚度的原因,在原理上,不论加强壁部分在平底板以上是向上凸或向下凸都无本质差别,这使得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其优化是有可能的。但是,使加强壁部分在平底板以上向上和向下凸是一特殊优点,因为,这种排列为固定在载体单元底边上的底板部分提供了侧边缘部分和构件装置;这些边缘部分目的是防止在承载时可变形的底板部分从侧边滑脱,结果使它们相对于载体单元发生“漂移”。在此,设想平底板部分可以不以一种固定和坚固的方式,比如用粘接或通过将可变形底板部分直接浇注到载体单元上,借此以加速底板部分的压缩变形进入由加强壁部分的向下的延伸部分所形成的构件装置的内部而连结到包围它们的侧壁部分上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平底板以上向上凸出并且可以连到鞋帮上的各侧壁部分形成了一外壳或一种托架以更加牢靠地保护脚,借此以加强上述的支撑和引导功能。固定在载体单元上的底板部分要么以固定方式要么以可拆开的方式被托在上面。由于底板的支撑和引导功能是专门由载体单元完成的,因此,柔软的底板部分可以完全按提供一最优的阻尼作用的观点来设计和构造,也可以仅仅排列在鞋底部分,在该部分,阻尼功能同样需要,并且在该部分,希望其明显地要与地面接触。因此,排在前底板区和鞋底脚跟区的底板部分被有效地彼此分开,以使得它们彼此之间在脚弓区部分有一空间。用这种方式,载体单元的变形特性不受一般为一平板形结构的底板部分的影响。但是,如果在这种方式下载体单元的变形特性希望受到一点影响,那末,位于前底板区或鞋底脚跟区的两底板部分的其中之一可以使其具有一狭窄的凸缘,该凸缘沿底板的纵向延伸并且一直凸到脚弓区,然后被连接到形成载体单元的平底板的底边上。借助于单块地与相应的底板部分相连的狭窄的凸缘,便可在不受凸缘本身弯曲强度的影响下增加鞋底脚弓区载体单元的弯曲强度。但是,另一方面,在鞋底脚弓区提供独立的底板部分也是有可能的,该底板部分不与位于前底板区和后底板区的底板部分相连,该独立的底板部分基本上仅用来提供一支撑作用。在那样的情况下,载体单元的弯曲特性基本上保持不受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特点和优点通过对下面的最佳实施例的说明将会更加清楚和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侧视图,它是从脚内侧方向看的。图2是图1所示鞋底的侧视图,它是从脚外侧方向看的。图3是图1和图2所示鞋底的平面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视图,它是从脚底方向看的。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鞋底的一视图,它是从图2中箭头“V”所示的脚后跟方向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一用较硬的材料做成的载体单元,载体单元又包括一平底板和加强壁装置,该加强壁装置至少应近似地垂直于平底板的表面并且分布于底板轮廓边缘,平底板脚弓部加强壁的高度至少设置成明显地底于平底板脚跟部分加强壁的高度;固定在所说的载体底边上的比较柔软的底板部分是用于直接与地面接触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鞋鞋底包括,一用较硬的材料做成的载体单元,载体单元又包括一平底板和加强壁装置,该加强壁装置至少应近似地垂直于平底板的表面并且分布于底板轮廓边缘,平底板脚弓部加强壁的高度至少设置成明显地底于平底板脚跟部分加强壁的高度;固定在所说的载体底边上的比较柔软的底板部分是用于直接与地面接触的。2.如权利要求1提出的鞋底,其中,所说的加强壁装置在所说的平底板上是向上方和下方延伸的。3.如权利要求1提出的鞋底,其中,所说的加强壁装置的高度在脚跟部分朝向鞋底最高顶线的地方是减小的。4.如权利要求1提出的鞋底,其中在前底板部分,所说的加强壁装置设有凹槽,目的是控制所说的载体单元在该处的变形。5.如权利要求1提出的鞋底,其中所说的加强壁装置包括在所说的平底板上向下延伸以形成所说鞋底部分框架结构的各个部分。6.如权利要求1提出的鞋底,其中,所说的平底板至少装在脚跟部分,并至少有一开口,在下方的底板部分是暴露在开口中的。7.如权利要求6提出的鞋底,其中包括一组所说的开口。8.如权利要求1提出的鞋底,其中所说的底板部分排列在前底板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夫安迪里亚
申请(专利权)人:阿弟达斯运动鞋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