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护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011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堤护桩,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堤护桩本体;堤护桩本体呈音叉形结构,下部为支撑板,上部为分叉的两个减震板;减震板位于支撑板的两侧,减震板的宽度与支撑板相同;减震板的厚度为支撑板的一半;两减震板中的一个位于支撑板的前部,另一个位于支撑板的后部,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传统的混凝土桩结构,采用音叉形的堤护桩本体结构,结构强度好,抗水流冲击能力强,抗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A kind of embankment retaining p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ke retaining pile, including sequentially arranged embankment pile body; embankment pile body forms a sound fork shaped structure, the lower support plate, the upper two damping plates position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bifurcation; damping plate width, the same shock absorber plate and the support plate; damping plate half thickness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a supporting plate is located in front of the two damping plate, one at the rear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staggered. The utility model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concrete pile structure, adopts the structure of a forking pile body with a fork shaped structur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ructural strength, strong resistance to water flow,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护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管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堤护桩。
技术介绍
堤坝防护一般采用木桩或者混凝土桩。木桩结构强度差,在水中长时间浸泡易腐烂,在施工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淘汰。而混凝土桩一般包括工形桩、抗拔管桩、壁体桩等。混凝土桩由于施工周期短,结构强度优于木桩,在建造堤坝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的混凝土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耐腐蚀性能差,表面的水泥易被侵蚀,从而影响整体结构;2、各个桩体之间相互独立,由于复杂的水域环境,易导致个别桩体受力过大损毁,影响整个堤坝的防护强度;3、通常来说,堤坝底部受到的水体的压强大,需求桩体下部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而堤坝的下部易受水流冲击,需要桩体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减震能力,但是传统的桩体上下结构一致,不能很好的应对堤坝的防护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堤护桩,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整体受力依次排列设置的音叉形结构的堤护桩,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桩易受力不均匀,耐腐蚀性能差,下部结构强度较差,上部抗冲击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应对堤坝的防护需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堤护桩,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堤护桩本体;所述堤护桩本体呈音叉形结构,下部为支撑板,上部为分叉的两个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减震板的宽度与所述支撑板相同;所述减震板的厚度为所述支撑板的一半;两所述减震板中的一个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前部,另一个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后部;所述支撑板通过方形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方形连接段配合的方形凹陷;所述堤护桩本体内部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钢板;两所述钢板下部通过卡合连接板连接固定,形成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所述钢板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减震板的骨架结构;在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在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外环绕包覆有第一钢丝网层,在所述第一钢丝网层外涂覆有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在所述减震板的骨架外环绕包覆有两层第二钢丝网层,在两层所述第二钢丝网层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层,在所述减震板外涂覆有第二耐腐蚀水泥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和第二耐腐蚀水泥层由耐腐蚀水泥制成,所述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和第二耐腐蚀水泥层的厚度都为1-4.5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氨酯层由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聚氨酯层的厚度不小于0.8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凸棱;所述凹槽和凸棱相互卡嵌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堤护桩本体横向依次排列;所述堤护桩本体列向呈阶梯排布,后列的高度高于前列的高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钢板边沿设置有矩形缺口,所述卡合连接板为山字形结构,分别与两所述钢板上对应位置的所述矩形缺口卡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变传统的混凝土桩结构,采用音叉形的堤护桩本体结构,针对性的对堤坝进行防护,底部稳定性好,具有优异的结构强度,不易发生断裂,上部抗冲击能力强,减震效果好,避免被水流反复冲击逐步侵蚀,同时本技术横向排列整体受力,局部受到冲击后,会将力在堤护桩本体之间依次传递开,避免堤护桩本体损毁;列向阶梯形设置,逐次削弱水流冲击,抗冲击能力强。本技术采用耐腐蚀水泥,有助于提高耐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堤护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支撑板和减震板的骨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卡合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堤护桩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支撑板2.减震板3.钢板4.卡合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堤护桩,用于堤坝防护,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堤护桩本体。堤护桩本体采用钢制骨架结构,外部采用耐腐蚀水泥,较传统的混凝土相比,结构强度大大提高,使用寿命长。堤护桩本体呈音叉形结构,下部为支撑板1,上部为分叉的两个减震板2。减震板2位于支撑板1的两侧,减震板2的宽度与支撑板1相同。减震板2的厚度为支撑板1的一半。两减震板2中的一个位于支撑板1的前部,另一个位于支撑板1的后部,前后交错设置。支撑板1通过方形连接段与支撑板1连接,在支撑板1上设置有与方形连接段配合的方形凹陷,多个堤护桩本体依次排列时,每个支撑板1的上方对应设置由两侧两侧堤护桩本体的减震板2。堤护桩本体内部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钢板3。两钢板3下部通过卡合连接板4连接固定,形成支撑板1的骨架结构。具体的,钢板边沿设置有矩形缺口,卡合连接板4为山字形结构,分别与两钢板上对应位置的矩形缺口卡合。钢板3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减震板2的骨架结构;在支撑板1的骨架结构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在支撑板1的骨架结构外环绕包覆有第一钢丝网层,在第一钢丝网层外涂覆有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在减震板2的骨架外环绕包覆有两层第二钢丝网层,在两层第二钢丝网层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层,在减震板2外涂覆有第二耐腐蚀水泥层。聚氨酯层由聚氨酯材料制成,聚氨酯层的厚度不小于0.8cm。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和第二耐腐蚀水泥层由耐腐蚀水泥制成,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和第二耐腐蚀水泥层的厚度都为1-4.5cm。为了更好的施工安装,同时使本技术更好的整体受力,受力更均匀,在支撑板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凸棱;凹槽和凸棱相互卡嵌配合。结合图2,堤护桩本体横向依次排列。堤护桩本体列向呈阶梯排布,后列的高度高于前列的高度。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后列的堤护桩本体高度大于前列的堤护桩本体高度;2、在后列的堤护桩底部垫设青石板;3、采用多个堤护桩本体叠置,后列叠置的堤护桩本体大于前列的。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变传统的混凝土桩结构,采用音叉形的堤护桩本体结构,针对性的对堤坝进行防护,底部稳定性好,具有优异的结构强度,不易发生断裂,上部抗冲击能力强,减震效果好,避免被水流反复冲击逐步侵蚀,同时本技术横向排列整体受力,局部受到冲击后,会将力在堤护桩本体之间依次传递开,避免堤护桩本体损毁;列向阶梯形设置,逐次削弱水流冲击,抗冲击能力强。本技术采用耐腐蚀水泥,有助于提高耐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堤护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堤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堤护桩本体;所述堤护桩本体呈音叉形结构,下部为支撑板,上部为分叉的两个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减震板的宽度与所述支撑板相同;所述减震板的厚度为所述支撑板的一半;两所述减震板中的一个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前部,另一个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后部;所述支撑板通过方形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方形连接段配合的方形凹陷;所述堤护桩本体内部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钢板;两所述钢板下部通过卡合连接板连接固定,形成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所述钢板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减震板的骨架结构;在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在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外环绕包覆有第一钢丝网层,在所述第一钢丝网层外涂覆有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在所述减震板的骨架外环绕包覆有两层第二钢丝网层,在两层所述第二钢丝网层之间填充有聚氨酯层,在所述减震板外涂覆有第二耐腐蚀水泥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堤护桩本体;所述堤护桩本体呈音叉形结构,下部为支撑板,上部为分叉的两个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所述减震板的宽度与所述支撑板相同;所述减震板的厚度为所述支撑板的一半;两所述减震板中的一个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前部,另一个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后部;所述支撑板通过方形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方形连接段配合的方形凹陷;所述堤护桩本体内部有两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钢板;两所述钢板下部通过卡合连接板连接固定,形成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所述钢板上部向一侧延伸形成所述减震板的骨架结构;在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在所述支撑板的骨架结构外环绕包覆有第一钢丝网层,在所述第一钢丝网层外涂覆有第一耐腐蚀水泥层;在所述减震板的骨架外环绕包覆有两层第二钢丝网层,在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家方
申请(专利权)人:汤始建华建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