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340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包括桩体、桩帽和锥形桩头,所述的帽为倒圆台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桩体为中空的管状桩体,桩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桩头,所述的锥形桩头与中空的管状桩体一体预制成型,桩体下端的管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浆孔,且在出浆孔的下沿设置倾斜向上的导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程造价低且加工制作及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桩网复合地基存在的桩体部分与桩间土部分的变形不协调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
技术介绍
现有的桩网复合地基普遍存在变形不协调问题,具体是桩体部分变形与桩间土部分变形不协调问题,很明显,桩体上部的沉降量很小(可忽略不计),而桩间土上部的沉降量明显大于桩体上部的沉降量。因而,长期使用后,桩体部分与桩间土部分的变形不协调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上部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包括桩体、桩帽和锥形桩头,所述的帽为倒圆台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桩体为中空的管状桩体,桩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桩头,所述的锥形桩头与中空的管状桩体一体预制成型,桩体下端的管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浆孔,且在出浆孔的下沿设置倾斜向上的导向板。桩头的外侧包覆有一层土工布。复合桩数量为多根,所述桩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桩帽分别布设在多根所述复合桩的桩顶上;多根所述复合桩均布设于被加固软土地基内,且被加固软土地基上方铺设有一层褥垫层,多个所述桩帽均布设于褥垫层内。所述中空的管状桩体内填充料为混凝土。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程造价低且加工制作及施工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桩网复合地基存在的桩体部分与桩间土部分的变形不协调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桩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包括桩体1、桩帽2和锥形桩头3,所述的帽为倒圆台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桩体为中空的管状桩体4,桩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桩头,所述的锥形桩头与中空的管状桩体一体预制成型,桩体下端的管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浆孔5,且在出浆孔的下沿设置倾斜向上的导向板6。桩头的外侧包覆有一层土工布7。复合桩数量为多根,所述桩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桩帽分别布设在多根所述复合桩的桩顶上;多根所述复合桩均布设于被加固软土地基内,且被加固软土地基上方铺设有一层褥垫层8,多个所述桩帽均布设于褥垫层内。所述中空的管状桩体内填充料为混凝土。在进行施工时,先将桩身和桩头压入地基土中,在中空桩体内放置钢筋笼,后注入混凝土,混凝土可以由压力从出浆孔经由导向板进入旁边的土体,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包括桩体、桩帽和锥形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帽为倒圆台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桩体为中空的管状桩体,桩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桩头,所述的锥形桩头与中空的管状桩体一体预制成型,桩体下端的管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浆孔,且在出浆孔的下沿设置倾斜向上的导向板,中空的管状桩头内为填充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包括桩体、桩帽和锥形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帽为倒圆台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桩体为中空的管状桩体,桩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桩头,所述的锥形桩头与中空的管状桩体一体预制成型,桩体下端的管壁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浆孔,且在出浆孔的下沿设置倾斜向上的导向板,中空的管状桩头内为填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弱地基加固的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桩头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伟常玉军朱新磊张泉成薛在喜吴兆柱刘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德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