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00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将覆盖层按照稳定坡比开挖至基岩面,并将扩大基础设置在基岩面上,使得扩大基础的承载力满足力学要求;在扩散段周圈设置8个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从而既能够保证结构稳定且抗震性能良好,又能够节约混凝土的回填量;在扩散段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设置顶盖,从而防止出现吸气漩涡;在支撑结构外侧、覆盖层的上方设置回填石渣,且在支撑结构沿着扩散段的外侧圆周之间的空腔设置固结灌浆,从而增强该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其整体的抗震效果。

A deep cover well type inlet and outlet structure in a high seismic area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project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structure of a deep cover well type inlet and outlet of a high seismic area. The high seismic area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of deep overburden layer of well type water inlet structure will cover the layer according to the slope excavation stability to the bedrock surface, and will expand the infrastructure in the bedrock surface, the expanded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to meet the mechan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8 week period of diffusion ring is arranged in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ing structure, so as to to ensure the stable structure and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can save the amount of backfill of concrete; in the upper water inlet opening diffuser is arranged on the top cover, thereby preventing the emergence of vortex; slag is arranged above the backfill support structure, outer covering layer, and the cavity i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set along the diffusion section of consolidation grout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tegrity of the high seismic zone of deep overburden layer of well type inlet and outlet structure, improve the seismic effect of the w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
本技术属于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
技术介绍
若水库岸边地形较缓或者库岸周边地形为高陡边坡布置侧式进/出水口较为困难时需采用井式进/出水口。井式进水口按照结构是否置于地下分为开敞式、半开敞式和盖板埋藏式三种型式。开敞式及半开敞式进/出水口由于进水口整个或者一半出露在地面之上在高地震区具有抗震性能差的缺点,盖板埋藏式进/出水口具有抗震性能好的特点,但是,在深覆盖层上由于其承载力较低,通常需要全部清除后整体浇筑的型式进行,致使工程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所述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结构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为按照稳定坡比的要求开挖至基岩面,在基岩面上设置扩大基础,所述扩大基础的上方设置扩散段,所述扩散段外侧的周围设置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外侧、覆盖层的上方设置回填石渣,所述支撑结构沿着扩散段的外侧圆周之间的空腔设置固结灌浆。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扩散段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设置顶盖,所述顶盖用于覆盖扩散段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所述顶盖为等八边形,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近似圆锥形面,圆锥形面的边沿薄中间厚。扩散段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和顶盖之间设置中墩,中墩为8个,8个中墩将顶盖分隔成8孔,且顶盖呈水平放射状布置。所述扩散段为由下至上逐渐扩大的渐扩式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为8个且分别均匀设置在扩散段外侧的周围。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将覆盖层按照稳定坡比开挖至基岩面,并将扩大基础设置在基岩面上,使得扩大基础的承载力满足力学要求;在扩散段周圈设置8个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从而既能够保证结构稳定且抗震性能良好,又能够节约混凝土的回填量;在扩散段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设置顶盖,从而防止出现吸气漩涡;在支撑结构外侧、覆盖层的上方设置回填石渣,且在支撑结构沿着扩散段的外侧圆周之间的空腔设置固结灌浆,从而增强该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其整体的抗震效果。另外地,本技术所提供的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施工方便、结构简单且节约工程投资,为澳大利亚某工程节约了大约150万澳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顶盖的俯视图;图中:1-覆盖层;2-基岩层;3-扩大基础;4-扩散段;5-顶盖;6-支撑结构;7-回填石渣;8-固结灌浆;9-中墩。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包括覆盖层1,覆盖层1为按照稳定坡比的要求开挖至基岩面2,在基岩面2上设置扩大基础3,扩大基础3的上方设置扩散段4,扩散段4外侧的周围设置支撑结构6,支撑结构6外侧、覆盖层1的上方设置回填石渣7,支撑结构6沿着扩散段4的外侧圆周之间的空腔设置固结灌浆8。扩散段4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设置顶盖5,顶盖5用于覆盖扩散段4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顶盖5为等八边形,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为近似圆锥形面,圆锥形面的边沿薄中间厚。扩散段4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和顶盖之间设置中墩9,中墩9为8个,8个中墩9将顶盖5分隔成8孔,且顶盖5呈水平放射状布置。扩散段4为由下至上逐渐扩大的渐扩式结构。支撑结构6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为8个且分别均匀设置在扩散段4外侧的周围。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结构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为按照稳定坡比的要求开挖至基岩面,在基岩面上设置扩大基础,所述扩大基础的上方设置扩散段,所述扩散段外侧的周围设置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外侧、覆盖层的上方设置回填石渣,所述支撑结构沿着扩散段的外侧圆周之间的空腔设置固结灌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结构包括覆盖层,所述覆盖层为按照稳定坡比的要求开挖至基岩面,在基岩面上设置扩大基础,所述扩大基础的上方设置扩散段,所述扩散段外侧的周围设置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外侧、覆盖层的上方设置回填石渣,所述支撑结构沿着扩散段的外侧圆周之间的空腔设置固结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设置顶盖,所述顶盖用于覆盖扩散段上端进出水开口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地震区深覆盖层井式进出水口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高会潘文祥余雪松傅新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