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26752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包括套装固定在取水头顶部的内框架,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设有固接有椭球型外框架,所述椭球型外框架罩在取水头的取水窗上,在所述椭球型外框架上覆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的孔隙率,在所述防护网与取水头的检修口相对的位置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外框架结构,便于安装,在陆上连接完成后,即可直接套在取水头上,并与取水头上覆板固接,施工方便,结构简洁,稳定可靠。通过采用在椭球型外框架上覆装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孔隙率的防护网,能够有效避免鱼类等生物进入取水前池;椭球曲面造型,能够减少装置受力,保证结构稳定,同时亦能增加总体表面积,保证取水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态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是用于保护水体中的鱼类及其他生物,避免其经取水流道进入取水前池,使其免遭取水泵吸力冲击而造成生态损失的一种生态防护设施。
技术介绍
目前,取水工程采用离岸蘑菇头式取水方式,工程取水经由取水流道进入泵房,取水流程为:取水头→取水流道→前池→闸门→拦污栅→旋转滤网→泵。通过取水头格栅、拦污栅、旋转滤网三道拦污设备可以很好的拦截悬浮物质、水草以及生物,但由于取水头格栅间距相对较大,在泵房前池中存在鱼类等生物,易造成不必要的生态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为此,迫切需要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在力求安全经济、安装简便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避免鱼类等生物进入取水前池,保护鱼类等生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鱼类等生物进入取水前池,而且安装简便,稳定可靠。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包括套装固定在取水头顶部的内框架,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设有与其固接的椭球型外框架,所述椭球型外框架罩在取水头的取水窗上,在所述椭球型外框架上覆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的孔隙率,在所述防护网与取水头的检修口相对的位置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门。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为0.81,取水窗的孔隙率为0.8。所述内框架呈圆柱型。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内外框架结构,便于安装,在陆上连接完成后,即可直接套在取水头上,并与取水头上覆板固接,施工方便,结构简洁,稳定可靠。通过采用在椭球型外框架上覆装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孔隙率的防护网,能够有效避免鱼类等生物进入取水前池;椭球曲面造型,能够减少装置受力,保证结构稳定,同时亦能增加总体表面积,保证取水不受影响。通过采用在防护网上设置检修门的结构,使装置便于维护和检修。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经济性好,能够有效防止不必要的生态损失,结构稳定可靠,便于安装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应用的示意图。图中:1、外框架;2、内框架;3、检修门;4、取水头。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包括套装固定在取水头顶部的内框架,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设有与其固接的椭球型外框架,所述椭球型外框架罩在取水头的取水窗上,在所述椭球型外框架上覆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的孔隙率,在所述防护网与取水头的检修门相对的位置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为0.81,取水窗的孔隙率为0.8。所述内框架2呈圆柱型,与取水头4的顶部形状适配。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固定在取水头顶部的内框架,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设有与其固接的椭球型外框架,所述椭球型外框架罩在取水头的取水窗上,在所述椭球型外框架上覆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的孔隙率,在所述防护网与取水头的检修口相对的位置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水口生态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装固定在取水头顶部的内框架,在所述内框架的外侧设有与其固接的椭球型外框架,所述椭球型外框架罩在取水头的取水窗上,在所述椭球型外框架上覆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孔隙率不小于取水窗的孔隙率,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昌张光玉李欣赵英杰司琦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