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73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包括导向立柱,所述导向立柱上设置有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所述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配合形成带材移动空间,所述第一抵接板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安装块套设在导向立柱上,所述第二抵接板设置在延长臂上,所述延长臂一端与安装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将带材架空,并且不会遮蔽带材电镀区域,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

Built-in strip process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t-in strip processing mechanism, including a guide post, the guide post is arranged on the positioning component and the positioning component, the positioning component and the positioning component comprises oppositely arranged first abutting plates and second abutting plate, the first abutting plate and second abutting plate is formed with the strip between the mobile space, the first abut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block, the mounting block is sleeved on the guide column, the second abut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extension arm, the arm is extend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mounting block.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ut the strip into air, and can not cover the strip plating area. It is simple in operation and wide in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
本技术涉及表面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
技术介绍
带材产品的连续电镀需要较长的连续电镀设备配合完成,带材产品一般表面均需要电镀,但是现有连续电镀产品在夹持架空带材时,往往会遮蔽带材表面,还需要一套昂贵的传送机构。带材的尺寸变化,都需要对传送机构进行调整或者更换夹持部件,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能够有效将带材架空,并且不会遮蔽带材电镀区域,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包括导向立柱,所述导向立柱上设置有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所述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配合形成带材移动空间,所述第一抵接板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安装块套设在导向立柱上,所述第二抵接板设置在延长臂上,所述延长臂一端与安装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立柱固定设置在水平底座上,所述水平底座设置在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侧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水平底座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抵接板的数量为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立柱为四边形柱体结构,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四边形套孔,所述四边形套孔的四个夹角处设置有避让部。进一步的,所述延长臂为四边形柱体结构,所述延长臂一端通过螺钉与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延长臂与第二抵接板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块,所述第二抵接板设置在滑动块上,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调节孔。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组件的第二抵接板设置在相对应延长臂的侧部,所述下定位组件的第二抵接板设置在相对应延长臂的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导向柱用以提供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之间距离的调整导向和固定,可以适用不同宽度的带材使用。两个定位组件上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配合形成带材移动空间,使得带材宽度方向上被限位,其中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并不夹持带材,保证带材电镀时的完整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抵接板和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上定位组件的第二抵接板和延长臂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下定位组件的第二抵接板和延长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的一实施例,包括导向立柱1,导向立柱上设置有上定位组件2和下定位组件3,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板4和第二抵接板5,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配合形成带材移动空间,第一抵接板设置在安装块6上,安装块套设在导向立柱上,第二抵接板设置在延长臂7上,延长臂一端与安装块连接。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分别定位带材的两个长边,其带材移动空间能够容纳带材通过,定位后使得带材不会移动位置。使用时导向立柱可以水平放置,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对带材进行定位。上述导向立柱固定设置在水平底座8上,使用时,能够保证相邻机构之间的位置水平度,水平底座设置在安装底板9上,安装底板侧边设置有连接板10,便于将机构吊装,吊装后在带材水平移动时即可在厚度方向上定位,连接板和水平底座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1,第一调节孔可以为长圆形孔,通过螺钉不同位置的锁固即可实现调整,方便快捷。而第二抵接板的数量为2,与第一抵接板配合形成三点定位的效果,接触面积少,定位效果好,不会出现卡滞等现象。上述导向立柱为四边形柱体结构,四边形柱体结构在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下还能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安装块上设置有四边形套孔121,四边形套孔的四个夹角处设置有避让部12,方便套设,不会卡滞。其中,延长臂也为四边形柱体结构,延长臂一端通过螺钉与安装块固定连接,对于不同带材的定位时,还可以通过延长臂的旋转来调节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的间距,调节范围更大,延长臂与第二抵接板之间还设置有滑动块13,第二抵接板设置在滑动块上,滑动块上设置有调节孔14,滑动块能够沿四边形柱体结构的延长臂长度方向移动,延长臂表面作为导向作用,移动后可以调节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的间隙,从而满足不同厚度的带材使用。为了便于调节,上定位组件的第二抵接板设置在相对应延长臂的侧部,下定位组件的第二抵接板设置在相对应延长臂的顶部,充分利用两者定位组件之间的间隙,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并且在导向立柱长度方向上也具有最大的调整范围。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立柱,所述导向立柱上设置有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所述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配合形成带材移动空间,所述第一抵接板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安装块套设在导向立柱上,所述第二抵接板设置在延长臂上,所述延长臂一端与安装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立柱,所述导向立柱上设置有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所述上定位组件和下定位组件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之间配合形成带材移动空间,所述第一抵接板设置在安装块上,所述安装块套设在导向立柱上,所述第二抵接板设置在延长臂上,所述延长臂一端与安装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立柱固定设置在水平底座上,所述水平底座设置在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侧边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水平底座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带材处理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明沈克亿吴伟民段瑞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声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