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28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涉及3D打印领域,包括散热壳体、第一喉管、第二喉管、第三喉管、加热壳体、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散热壳体外部设有翅片,翅片上端面和下端面设有具有倾斜面的散热板,散热壳体上端设有分盘器,加热壳体下端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喷嘴,第一、第二和第三喉管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散热壳体、加热壳体且第一喉管下端置于第一喷嘴的入口处、第二喉管下端置于第二喷嘴的入口处,第三喉管下端置于第三喷嘴的入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多喷头式的3D打印喷头,具备自散热功能,这种打印出来的产品具有表材和芯材,能够极大的增强产品的强度,同时根据产品的不同颜色切换不同的喷嘴,提升了打印效率。

A self radiating 3D printing multi nozz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lf cooling type 3D multi nozzle print,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3D printing, including shell, heat pipes, the first second pipes, third pipes, heating shell, the first nozzle and the second nozzle and the third nozzle, the extern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radiating fin, the fin top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plate of the inclined plane. The disk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heat radiation shell, heat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casing first, second and third, second and third of the first nozzle, pipe from top to bottom through disk device, heat radiating shell, heating pipes i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first lower nozzle at the entrance, second lower in the second venturi nozzle at the entrance, third lower in third at the entrance of nozzle throa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int head, 3D a multi nozzle type, self cooling function, print out the products With the surface and core material, it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product, and switch different nozzl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lors of the product, and improve the print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
技术介绍
近几年,3D打印发展迅速,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愈来愈受到各方的重视。随着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增材制造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增材制造领域势必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增材制造属先进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它可根据CAD模型快速的制造出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增材制造技术集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于一体,是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3D打印机的喷头作为3D打印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型的质量。挤出嘴流出丝料的流畅程度和出丝的温度直接影响了3D打印的精度。但如果喷头温度过高会导致其他部件溶解烧毁,因此需要散热装置将喷头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现阶段,通常是在喷头处安装散热风扇,但是这种方法安装的散热风扇只能对喷头的一个位置进行散热,导致散热不均匀,影响到了散热的效果,且需要外部电路对电风扇进行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包括散热壳体、第一喉管、第二喉管、第三喉管、加热壳体、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所述散热壳体外部设有若干翅片,所述翅片在散热壳体上竖直排列分布,每个翅片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散热壳体上端设有分盘器,所述加热壳体下端设有所述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所述第一喉管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散热壳体、加热壳体且第一喉管的下端置于第一喷嘴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喉管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散热壳体、加热壳体且第二喉管的下端置于第二喷嘴的入口处,所述第三喉管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散热壳体、加热壳体且第三喉管的下端置于第三喷嘴的入口处。优选的,所述散热壳体与加热壳体之间设有间隙。优选的,所述加热壳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和测温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喉管的下端设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二喉管的下端设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三喉管的下端设有第三螺纹套,第一喉管、第二喉管和第三喉管与加热壳体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与加热壳体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喉管、第二喉管和第三喉管的上端延伸出分盘器外且露出高度保持一致,第一喉管、第二喉管和第三喉管的上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四通管上设有进料口。优选的,所述四通管与第一喉管连通的支管处设有第一电磁阀,四通管与第二喉管连通的支管处设有第二电磁阀,四通管与第三喉管连通的支管处设有第三电磁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具备自散热功能,散热效果良好,且对每根喉管都能均匀散热;2、能够挤出芯材为固体、表材为流动体的具有特殊复合结构的3D挤出材;3、拥有三条喉管,每条喉管均可方便快捷的更换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线材,使打印更加方便快捷;4、在散热壳体上端采用分盘器对第一喉管、第二喉管、第三喉管进行固定、分置,有条不紊的进行管道安置,进而不会产生管道错乱;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多喷头式的3D打印喷头,这种3D打印喷头能够挤出具有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产品,这种打印出来的产品具有表材和芯材,能够极大的增强产品的强度,同时根据产品的不同颜色切换不同的喷嘴,提升了打印效率,也避免在单一喷头打印不同颜色材料本身进行颜色混淆造成打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这种喷头的设计拓展3D打印的应用范围,提供更多的结构设计可行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翅片处的仰视或者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翅片上端面或者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喉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喉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三喉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散热壳体,2-翅片,21-散热板,3-第一喉管,31-第一电磁阀,32-第一螺纹套,4-第二喉管,41-第二电磁阀,42-第二螺纹套,5-第三喉管,51-第三电磁阀,52-第三螺纹套,6-分盘器,7-加热壳体,8-加热装置,9-测温装置,10-第一喷嘴,11-第二喷嘴,12-第三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包括散热壳体1、第一喉管3、第二喉管4、第三喉管5、加热壳体7、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和第三喷嘴12,所述散热壳体1外部设有若干翅片2,所述翅片2在散热壳体1上竖直排列分布,每个翅片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散热板21,所述散热板21的上端面为倾斜面,通过翅片2结构的散热装置,增大了散热壳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散热效率,散热效果更好形成了一种自散热结构,另外每个翅片2上端面和下端面具有倾角的散热板21增强了散热效果。散热壳体1上端设有分盘器5,分盘器5可通过螺钉与散热壳体1上端固定连接(图中为示出),散热壳体1上端设有分盘器6,所述加热壳体7下端设有所述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和第三喷嘴12,所述第一喉管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一喉管3的下端置于第一喷嘴10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喉管4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二喉管4的下端置于第二喷嘴11的入口处,所述第三喉管5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三喉管5的下端置于第三喷嘴12的入口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壳体1与加热壳体7之间设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壳体7内设有加热装置8和测温装置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喉管3的下端设有第一螺纹套32,所述第二喉管4的下端设有第二螺纹套42,所述第三喉管5的下端设有第三螺纹套52,第一喉管3、第二喉管4和第三喉管5与加热壳体7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和第三喷嘴12与加热壳体7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喉管3、第二喉管4和第三喉管5的上端延伸出分盘器6外且露出高度保持一致,第一喉管3、第二喉管4和第三喉管5的上端通过三通管13连接,所述四通管13上设有进料口1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通管13与第一喉管3连通的支管处设有第一电磁阀31,四通管13与第二喉管4连通的支管处设有第二电磁阀41,四通管13与第三喉管5连通的支管处设有第三电磁阀51。本专利技术根据打印产品的颜色或者材质的变化,通过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41和第三电磁阀51的控制,实现往不同颜色或者材质的材料进入不同的喉管,从而实现从多个喷嘴实现在一个整体的3D打印喷头上可方便快捷的更换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线材,使打印更加方便快捷。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根据需打印产品的颜色分布情况,分别用到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或者第三喷嘴12进行挤出打印。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具备自散热功能,散热效果良好,且对每根喉管都能均匀散热;2、能够挤出芯材为固体、表材为流动体的具有特殊复合结构的3D挤出材;3、拥有三条喉管,每条喉管均可方便快捷的更换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线材,使打印更加方便快捷;4、在散热壳体1上端采用分盘器6对第一喉管3、第二喉管4和第三喉管5进行固定、分置,有条不紊的进行管道安置,进而不会产生管道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1)、第一喉管(3)、第二喉管(4)、第三喉管(5)、加热壳体(7)、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和第三喷嘴(12),所述散热壳体(1)外部设有若干翅片(2),所述翅片(2)在散热壳体(1)上竖直排列分布,每个翅片(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散热板(21),所述散热板(21)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散热壳体(1)上端设有分盘器(6),所述加热壳体(7)下端设有所述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和第三喷嘴(12),所述第一喉管(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一喉管(3)的下端置于第一喷嘴(10)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喉管(4)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二喉管(4)的下端置于第二喷嘴(11)的入口处,所述第三喉管(5)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三喉管(5)的下端置于第三喷嘴(12)的入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壳体(1)、第一喉管(3)、第二喉管(4)、第三喉管(5)、加热壳体(7)、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和第三喷嘴(12),所述散热壳体(1)外部设有若干翅片(2),所述翅片(2)在散热壳体(1)上竖直排列分布,每个翅片(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散热板(21),所述散热板(21)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散热壳体(1)上端设有分盘器(6),所述加热壳体(7)下端设有所述第一喷嘴(10)、第二喷嘴(11)和第三喷嘴(12),所述第一喉管(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一喉管(3)的下端置于第一喷嘴(10)的入口处,所述第二喉管(4)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二喉管(4)的下端置于第二喷嘴(11)的入口处,所述第三喉管(5)自上而下依次贯穿分盘器(6)、散热壳体(1)、加热壳体(7)且第三喉管(5)的下端置于第三喷嘴(12)的入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1)与加热壳体(7)之间设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式3D打印多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许璟旻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