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815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2:13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层上料机构,涉及激光加工技术领域。所述双层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件、第二传动部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上层摆杆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传动组件和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和所述下层摆杆组件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减少了在装载工件过程中对工件表面的损伤,提高了加工的成品率。

A double layer fee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layer feeding mechanism,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las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double feed mechanism: first, transmission parts, transmission parts, the first second mounting bracket and second mounting frame; the first driv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drive component and the number of preset upper swing rod assembly; the first driving unit and the upper swing rod assembly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parts; including: Second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and the number of preset lower swing rod assembly; the second drive assembly and the lower swing rod assembly is connected; among them, the first driving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parts are parallel arranged on the first bracket and the second bracket on the first drive; in the above second parts transmission parts. The double-layer feeding mechanism described in the practical exampl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damage to the workpiece surfa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loading the workpiece, and improves the rate of finished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上料机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激光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现市场上大部分激光切割机的工作台的支撑条上端为锯齿状,上料过程容易对工件表面产生刮痕,对于有严格表面质量要求的工件,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专利技术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生产中对于加工有严格表面质量要求的工件,如对类似镜面不锈钢材料加工时,通过常用的工作台进行加工会造成在工件装载的过程中易造成损坏工件表面损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如何减少待加工的工件表面在装载过程中的损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待加工的工件表面在装载过程中的损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层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件、第二传动部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上层摆杆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传动组件和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和所述下层摆杆组件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上方。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进一步,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为3个;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为3个。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装设有2个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装置和第二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安装轴、第一导向轴承和导向滚珠;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组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装设有所述第一安装轴和所述导向滚珠;所述第一安装轴上安装有所述第一导向轴承,所述第一导向轴承位于所述导向滚珠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装置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二安装轴和第二导向轴承;其中,所述第三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安装轴和所述第二导向轴承组合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座上。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为相同结构的组件。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气缸固定座、驱动气缸、连接件和齿杆;其中,所述气缸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座上;所述齿杆与所述连接件组合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齿杆做直线往返运动。进一步,所述齿杆上加工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轴承置于所述导向槽内。进一步,所述上层摆杆组件包括:数量预设的撑杆部分、传动轴、锁紧螺母、齿轮、第一轴承座、第一滚动轴承、第二轴承座和第二滚动轴承;其中,所述齿轮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固定在所述传动轴的A端上;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一滚动轴承组合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A端的锁紧螺母上;所述第二轴承座和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组合安装在所述传动轴的B端上;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撑杆部分装设于所述传动轴上。进一步,所述撑杆部分包括:撑杆和滚轮;所述撑杆上装设有所述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件、第二传动部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上层摆杆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传动组件和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和所述下层摆杆组件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上方。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减少了在装载工件过程中对工件表面的损伤,提高了加工的成品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各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上料机构的构造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摆杆部件的构造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撑杆部分的构造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上料机构应用实例的构造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传动部件、2-第二传动部件、3-第一安装架、4-第二安装架、11-第一传动组件、12-上层摆杆组件、21-第二传动组件、22-下层摆杆组件、31-导向装置、111-气缸固定座、112-驱动气缸、113-连接件、114-齿杆、121-撑杆部分、122-传动轴、123-锁紧螺母、124-齿轮、125-第一轴承座、126-第一滚动轴承、127-第二轴承座、128-第二滚动轴承、311-第一导向装置、1141-导向槽、1211-撑杆、1212-滚轮、3111-第一固定座、3112-第二固定座、3113-第一安装轴、3114-第一导向轴承、3115-导向滚珠、312-第二导向装置、3121-第三固定座、3122-第二安装轴、3123-第二导向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参考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层上料机构的构造图。本技术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部件1、第二传动部件2、第一安装架3和第二安装架4。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包括:第一传动组件11和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1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和所述上层摆杆组件12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包括:第二传动组件21和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22,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1和所述下层摆杆组件22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架3和所述第二安装架4上。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上方。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为相同结构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1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架4上。上层摆杆组件12和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相连接,下层摆杆组件22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1相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22为3个。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12为3个。当本技术实施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工作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启动,使所述下层摆杆组件22和/或所述上层摆杆组件12转动至竖直状态,借助双层上料机构将待加工工件滑动至预定位置后,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工作台上,可以有效避免对工件表面的损伤。参考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组件11的安装示意图。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层上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部件(1)、第二传动部件(2)、第一安装架(3)和第二安装架(4);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包括:第一传动组件(11)和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1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和所述上层摆杆组件(12)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包括:第二传动组件(21)和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22);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1)和所述下层摆杆组件(22)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架(3)和所述第二安装架(4)上;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部件(1)、第二传动部件(2)、第一安装架(3)和第二安装架(4);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包括:第一传动组件(11)和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1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和所述上层摆杆组件(12)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包括:第二传动组件(21)和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22);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1)和所述下层摆杆组件(22)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和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架(3)和所述第二安装架(4)上;所述第一传动部件(1)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1)相互平行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架(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数量预设的下层摆杆组件(22)为3个;数量预设的上层摆杆组件(12)为3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3)上装设有2个导向装置(31);所述导向装置(31)包括:第一导向装置(311)和第二导向装置(312);所述第一导向装置(311)包括:第一固定座(3111)、第二固定座(3112)、第一安装轴(3113)、第一导向轴承(3114)和导向滚珠(3115);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3111)和所述第二固定座(3112)组合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3)上;所述第二固定座(3112)上装设有所述第一安装轴(3113)和所述导向滚珠(3115);所述第一安装轴(3113)上安装有所述第一导向轴承(3114),所述第一导向轴承(3114)位于所述导向滚珠(3115)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装置(312)包括:第三固定座(3121)、第二安装轴(3122)和第二导向轴承(3123);其中,所述第三固定座(3121)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3)上,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装置(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先孟何纯贤罗贵长赵剑陈根余陈焱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