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787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退热贴包括背衬层、凝胶层和防贴膜,凝胶层的原料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藿香等;制备方法包括:将金银花、荆芥等小火煎煮,得到药汁A和药物B;将药物B再次小火煎煮,得到药汁C;将连翘、薄荷等小火煎煮,密闭维持,再小火煎煮,得到药汁D;将冰片粉碎,加入到甘油中,得到混合物E;将药汁A、药汁C、药汁D混合均匀,加入混合物E,再加入变性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得到凝胶层材料;将凝胶层材料均匀涂布在背衬层上,然后覆盖防贴膜,裁切得到退热贴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退热贴退热效果好,能够平稳、持续的降低体表温度,粘着性和服帖程度好,无残留物。

A kind of antipyretic pas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pyretic past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tipyretic plaster comprises a back lining layer, gel layer and protection film, gel layer materials including honeysuckle, forsythia, mint, etc;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honeysuckle and other small fire decoction, get medicine juice A and B drugs; drugs B again small fire decoction, C will get the medicine juice; forsythia, mint and other small fire heating, sealed maintenance, small fire heating, D will get the medicine juice; Borneol crushed into glycerin, get a mixture of E; the medicine juice A, medicine juice C, medicine juice D mixed evenly, adding a mixture of E then, add starch, polyvinyl pyrrolidone, sodium polyacrylate, gel layer material; the gel layer material uniformly coated on the backing layer, then cover the protection film, cutting by antipyretic plaster produc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oling paste antipyretic effect, can reduc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smooth, continuous, adhesive and docile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值,正常人体温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有所波动,如口温波动在36.0~37℃之间,以凌晨0~4时最低,下午5~7时最高,差异在正负1℃左右。口腔温度在37.3℃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腋窝温度37.2以上即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尤其是外感发热,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是首先采用的措施。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被广泛运用于小儿发热发烧、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退热贴是外贴剂,主要由水凝胶和无纺布构成,其中水凝胶的作用是降温和贴合宝宝皮肤,而无纺布是用来固定水凝胶,方便使用。目前市场上的退热贴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降温效果。有的退热贴一开始的退热效果很好,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退热效果大大下降,不能平稳、持久的降温。2.粘着性。有些产品由于粘着性不佳,容易脱落,尤其是婴幼儿发烧哭闹时非常容易脱落,会影响降温效果。3.服帖程度。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水凝胶会逐渐失水变干,皱巴巴的退热贴与皮肤的贴合性大大下降,出现隆起,影响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热贴退热效果好,能够平稳、持续的降低体表温度,粘着性和服帖程度好,无残留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退热贴,包括背衬层、凝胶层和防贴膜,凝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10-18份、连翘5-10份、薄荷15-23份、藿香20-27份、黄莲7-15份、黄柏5-12份、羊蹄跟14-20份、苦参3-10份、荆芥10-18份、羌活15-23份、防风5-10份、柴胡15-22份、黄芩10-18份、吴萸6-15份、牛膝7-15份、大黄9-15份、青蒿5-15份、冰片7-15份、变性淀粉5-1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0-18份、聚丙烯酸钠1-5份、甘油2-7份、水1000-1800份。优选地,凝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12-15份、连翘6-8份、薄荷18-20份、藿香22-25份、黄莲9-11份、黄柏8-10份、羊蹄跟16-17份、苦参4-6份、荆芥13-16份、羌活18-20份、防风7-9份、柴胡18-20份、黄芩13-15份、吴萸9-12份、牛膝10-13份、大黄11-13份、青蒿8-11份、冰片10-12份、变性淀粉7-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3-15份、聚丙烯酸钠2-3份、甘油4-5份、水1200-1500份。优选地,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红薯淀粉和藕粉混合均匀,加入70-80℃的水,浸泡0.5-1小时,制备成质量分数为50%-55%的淀粉溶液,将淀粉溶液温度降低至32-35℃,加入六偏磷酸钠搅拌1.5-2小时,再将温度升至40-50℃,加入次氯酸钠,搅拌2-3小时后,在40-50℃温度下烘干至水份含量为5%-9%,研磨过100目筛体,得到变性淀粉。优选地,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中,红薯淀粉、藕粉、六偏磷酸钠、次氯酸钠的重量比为:28-30:7-10:0.3-0.5:1。优选地,背衬层为无纺布,防贴膜为PE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种退热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银花、荆芥、羌活、黄莲、黄柏、吴萸、牛膝、青蒿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小火煎煮40-45分钟,过滤得到药汁A和药物B;S2、在药物B中加入水,小火煎煮20-25分钟,过滤得到药汁C;S3、将连翘、薄荷、藿香、羊蹄跟、苦参、防风、柴胡、黄芩、大黄放入水中,浸泡0.4-0.6小时,小火煎煮10-15分钟后,停止小火煎煮,密闭维持20-30分钟,再小火煎煮5-10分钟,过滤得到药汁D;S4、将冰片粉碎成300目,加入到甘油中,搅拌40-60分钟,得到混合物E;S5、将S1中制得的药汁A、S2中制得的药汁C、S3中制得的药汁D混合均匀后,加入S4中制得的混合物E,搅拌30-40分钟,再加入变性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搅拌10-15分钟,得到凝胶层材料;S6、将S5中得到的凝胶层材料置于涂布机中,将其均匀涂布在背衬层上形成凝胶层,然后在凝胶层异于背衬层的另外一侧覆盖防贴膜,得到退热贴基材;S7、对S6中得到的退热贴基材进行裁切,得到退热贴成品。优选地,S1、S2、S3中使用的水的重量比为4.7-5.7:2.6-2.9:6.2-7.4。优选地,S1、S2、S3中小火煎煮的温度为110-130℃。优选地,S4中甘油的温度为50-6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热贴采用多种中药制备而成,配方合理,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热贴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药效平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热贴使用变性淀粉、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钠等作为中药的载体,能够持续、平稳的释放药效和水分,退热效果持久;并且粘着性和服帖程度好,无残留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退热贴,包括背衬层,背衬层一侧涂布凝胶层,凝胶层外侧设有用于覆盖凝胶层的防贴膜,背衬层为无纺布,防贴膜为PE膜,凝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13.6份、连翘7.2份、薄荷18.9份、藿香23.7份、黄莲10.1份、黄柏8.8份、羊蹄跟16.3份、苦参5.2份、荆芥14.6份、羌活19.3份、防风7.7份、柴胡19.2份、黄芩14.1份、吴萸10.8份、牛膝11.4份、大黄11.9份、青蒿9.8份、冰片11.3份、变性淀粉8.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3.7份、聚丙烯酸钠2.7份、甘油4.3份、水1300份。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红薯淀粉和藕粉混合均匀,加入75℃的水,浸泡0.7小时,制备成质量分数为53%的淀粉溶液,将淀粉溶液温度降低到33℃,加入六偏磷酸钠搅拌1.8小时,再将温度升至44℃,加入次氯酸钠,搅拌2.6小时后,在43℃温度下烘干至水份含量在8%,研磨过100目筛体,得到变性淀粉。其中,红薯淀粉、藕粉、六偏磷酸钠、次氯酸钠的重量比为28.7:8.8:0.42:1。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退热贴,包括背衬层,背衬层一侧涂布凝胶层,凝胶层外侧设有用于覆盖凝胶层的防贴膜,背衬层为无纺布,防贴膜为PE膜,凝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14.8份、连翘6.4份、薄荷18.3份、藿香22.2份、黄莲10.7份、黄柏9.6份、羊蹄跟16.7份、苦参4.2份、荆芥13.8份、羌活18.1份、防风8.4份、柴胡18.3份、黄芩14.8份、吴萸9.2份、牛膝12.6份、大黄12.7份、青蒿10.9份、冰片10.2份、变性淀粉8.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4.4份、聚丙烯酸钠2.1份、甘油4.9份、水1400份。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红薯淀粉和藕粉混合均匀,加入78℃的水,浸泡0.8小时,制备成质量分数为51%的淀粉溶液,将淀粉溶液温度降低到34℃,加入六偏磷酸钠搅拌1.7小时,再将温度升至49℃,加入次氯酸钠,搅拌2.3小时后,在46℃温度下烘干至水份含量在7%,研磨过100目筛体,得到变性淀粉。其中,红薯淀粉、藕粉、六偏磷酸钠、次氯酸钠的重量比为29.8:7.4:0.33:1。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退热贴,包括背衬层,背衬层一侧涂布凝胶层,凝胶层外侧设有用于覆盖凝胶层的防贴膜,背衬层为无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层、凝胶层和防贴膜,所述凝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10‑18份、连翘5‑10份、薄荷15‑23份、藿香20‑27份、黄莲7‑15份、黄柏5‑12份、羊蹄跟14‑20份、苦参3‑10份、荆芥10‑18份、羌活15‑23份、防风5‑10份、柴胡15‑22份、黄芩10‑18份、吴萸6‑15份、牛膝7‑15份、大黄9‑15份、青蒿5‑15份、冰片7‑15份、变性淀粉5‑1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0‑18份、聚丙烯酸钠1‑5份、甘油2‑7份、水1000‑18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背衬层、凝胶层和防贴膜,所述凝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10-18份、连翘5-10份、薄荷15-23份、藿香20-27份、黄莲7-15份、黄柏5-12份、羊蹄跟14-20份、苦参3-10份、荆芥10-18份、羌活15-23份、防风5-10份、柴胡15-22份、黄芩10-18份、吴萸6-15份、牛膝7-15份、大黄9-15份、青蒿5-15份、冰片7-15份、变性淀粉5-1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0-18份、聚丙烯酸钠1-5份、甘油2-7份、水1000-18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金银花12-15份、连翘6-8份、薄荷18-20份、藿香22-25份、黄莲9-11份、黄柏8-10份、羊蹄跟16-17份、苦参4-6份、荆芥13-16份、羌活18-20份、防风7-9份、柴胡18-20份、黄芩13-15份、吴萸9-12份、牛膝10-13份、大黄11-13份、青蒿8-11份、冰片10-12份、变性淀粉7-9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3-15份、聚丙烯酸钠2-3份、甘油4-5份、水1200-150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红薯淀粉和藕粉混合均匀,加入70-80℃的水,浸泡0.5-1小时,制备成质量分数为50%-55%的淀粉溶液,将淀粉溶液温度降低至32-35℃,加入六偏磷酸钠搅拌1.5-2小时,再将温度升至40-50℃,加入次氯酸钠,搅拌2-3小时后,在40-50℃温度下烘干至水份含量为5%-9%,研磨过100目筛体,得到变性淀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性淀粉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宇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崇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