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退热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51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色退热贴,包括主退热贴,在主退热贴的两侧分别通过感温水凝胶带连接副退热贴;主退热贴包括主感温水凝胶层,在主感温水凝胶层内设有主退热药物层,在主退热药物层的外侧设有主无纺布,在主感温水凝胶层和主退热药物层之间设有制冷片,在主无纺布上连接控制盒和一组指示灯,在主感温水凝胶层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盒电连接制冷片、温度传感器和指示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本申请中获得的水凝胶温和不刺激,安全无害,适用于婴儿、老人等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在退热贴中药合理搭配使用,在起到物理降温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和消炎止痛的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色退热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退热贴
,具体为一种变色退热贴。

技术介绍

[0002]发烧既体温高于正常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尤其是外感发热,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是首先采用的措施。物理降温就是使用酒精在患者背部、面部、腹部、腋窝处擦浴。然而采用酒精降温只是起到单一降温退热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0003]退热贴凭借其实用性和方便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退热贴属于物理降温用品,主要是由于其内含有高分子水凝胶可将热量集中到胶状物,通过凝胶中水分快速蒸发带走体内的热量,被广泛用于小儿发烧退热、消夏及高温作业等情况。
[0004]退热贴发挥降温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内含高分子水凝胶,利用物理原理可将热量集中到胶状物,通过凝胶中水分快速蒸发带走体内的热量。此外,退热贴中所含的一些天然药物如薄荷、冰片等也有一定清凉降温作用。孩子发热时只要在额头或其他大血管走行部位贴一张,即可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成为家中常备的降温品。
[0005]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退热贴采用在水刺布上设置无纺布,使用时退热贴朝外面的是白色无纺布,不能有效的观察儿童发热情况,现有的退热贴不透气,没有温度或降温效果指示,且退热贴没有药物治疗,只能进行物理降温,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还需要配合其他的药物治疗方能起到治愈的目的,因此目前缺少一种能够即能起到降温有能治疗的退热贴以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色退热贴。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色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退热贴,在主退热贴的两侧分别通过感温水凝胶带连接副退热贴;所述主退热贴包括主感温水凝胶层,主感温水凝胶层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在主感温水凝胶层内设有主退热药物层,在主退热药物层的外侧设有主无纺布,在主感温水凝胶层和主退热药物层之间设有制冷片,制冷片的制冷面连接在主感温水凝胶层上,在主无纺布上连接控制盒和一组指示灯,在主感温水凝胶层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盒电连接制冷片、温度传感器和指示灯;所述副退热贴包括副感温水凝胶层,在副感温水凝胶层也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在副感温水凝胶层内设有副退热药物层,在副退热药物层的外侧设有副主无纺布。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主退热药物层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主退热药物层与所述主感温水凝胶层配合形成腔体,所述制冷片设置在腔体内,在制冷片两侧的腔体内均设有支撑杆。
[0009]在所述主感温水凝胶层的底板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
[0010]在所述主感温水凝胶层内设有环形隔温板,所述主退热药物层和所述主无纺布均设置在环形隔温板内。
[0011]所述副退热贴包括一侧开口成盒体结构的副感温水凝胶层,在副感温水凝胶层内设有副退热药物层,副退热药物层的外侧连接副无纺布,在副感温水凝胶层的底部设有一组第二通孔。
[0012]所述主感温水凝胶层包括如下重量的原料:甘油50

100,树脂13

21,聚丙烯酸钠3

35,甘羟铝0.1

5,水性防腐剂0.5

2,薄荷0.02

12,无水酒精2

3,热变色微胶囊树脂0.03

33,水180

300。
[0013]所述主退热药物层包括如下重量的原料:柴胡8

10、连翘6

8、金银花5

7、千里光6

10、黄芪2

5、白鲜皮5

8、蝉蜕3

7、菊花10

15、防风4

8、鱼腥草5

10、甘草7

13、葛根18~26、蒲公英8

13和麻黄18

26。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获得的水凝胶温和不刺激,安全无害,适用于婴儿、老人等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具有较适中的粘着性和剥离强度,也不易与皮肤发生分离,可达到更好的粘附效果。在退热贴中药合理搭配使用,在起到物理降温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和消炎止痛的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色退热贴,包括主退热贴1,在主退热贴1的两侧分别通过感温水凝胶带2连接副退热贴3。
[0019]所述主退热贴1包括主感温水凝胶层4,主感温水凝胶层4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底板的内表面设有一组平行设置凹槽4.1,且在每个凹槽4.1的底板上均设有一组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为圆孔,凹槽4.1和第一通孔9的作用是便于人体对下面所述主退热药物层6中的药物的吸收,从而起到治疗病灶的作用。
[0020]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内粘结方形的环形隔温板17,环形隔温板17起到隔绝主感温水凝胶层4侧壁和内壁的热量交换。在环形隔温板17设有主退热药物层6,主退热药物层6也
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主退热药物层6侧壁粘结在环形隔温板17上。主退热药物层6的开口向主感温水凝胶层4的底板设置,主退热药物层6与主感温水凝胶层4配合形成密闭的腔体7,在腔体7内的主感温水凝胶层4底板上粘结制冷片8,在制冷片8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支撑杆16,支撑杆16为感温水凝胶柱,支撑杆16与主感温水凝胶层4一体加工而成。制冷片8的制冷面连接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上。制冷片8为现有技术,在通电后,制冷片8能够使主感温水凝胶层4一直处于低温的状态,吸收患者额头上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0021]在主退热药物层6的外侧设有主无纺布5,主无纺布5与环形隔温板17和主感温水凝胶层4的外壁共面。在主无纺布5上连接控制盒11和三个指示灯12。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的底板被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0,控制盒11包括盒体,在盒体内设置控制电路,在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色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退热贴(1),在主退热贴(1)的两侧分别通过感温水凝胶带(2)连接副退热贴(3);所述主退热贴(1)包括主感温水凝胶层(4),主感温水凝胶层(4)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内设有主退热药物层(6),在主退热药物层(6)的外侧设有主无纺布(5),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和主退热药物层(6)之间设有制冷片(8),制冷片(8)的制冷面连接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上,在主无纺布(5)上连接控制盒(11)和一组指示灯(12),在主感温水凝胶层(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0),控制盒(11)电连接制冷片(8)、温度传感器(10)和指示灯(12);所述副退热贴(3)包括副感温水凝胶层(14),在副感温水凝胶层(14)也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在副感温水凝胶层(14)内设有副退热药物层(15),在副退热药物层(15)的外侧设有副主无纺布(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退热药物层(6)为一侧开口的盒体结构,主退热药物层(6)与所述主感温水凝胶层(4)配合形成腔体(7),所述制冷片(8)设置在腔体(7)内,在制冷片(8)两侧的腔体(7)内均设有支撑杆(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感温水凝胶层(4)的底板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退热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感温水凝胶层(4)内设有环形隔温板(17),所述主退热药物层(6)和所述主无纺布(5)均设置在环形隔温板(17)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退热贴(3)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宇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崇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