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破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720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活塞、活塞杆及破膜组件,筒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形成有适于与羊膜贴靠的抵持环,活塞密封配合于筒体内,活塞杆与活塞相连;破膜组件包括针管及穿设于针管内的针芯,针管沿筒体的轴线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活塞杆与活塞内,针管的一端延伸至抵持环内,针管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针芯的头端隐藏于针管的一端内,针芯的尾端具有一盖帽,盖帽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盖帽时,盖帽驱动针芯沿靠近羊膜的方向运动,以使头端自针管伸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工破膜器,可以确保准确刺破羊膜而又不会对胎儿造成损伤,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Artificial membrane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tificial film break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ylinder, piston, piston rod and rupture of membrane components, the cylinder has a first end and a two end, the first end is formed for and affixed on the supporting ring of amniotic membrane, with the piston seal in the cylinder body, a piston rod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upture of membrane components the needle comprises a needle core and is inserted in the needle tube, along the cylinder axis direction of the needle slidably arranged on the piston rod and the piston, the needle end extends to the supporting r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 is provided with external threads; the needle core is hidden in the end of the needle head end, tail end of the needle core is a cap, cap with internal thread matched with the external thread, and when the first blocks along the rotation direction, driving along the needle core blocks near the amniotic membrane in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so that the head end from the needle out. The artificial rupture devic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at the amniotic membrane is punctured accurately, and the fetus can not be damaged, and the use is safer and more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破膜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人工破膜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产科中,对于活跃期宫缩乏力和宫缩困难的产妇,一般要借助人工破膜的方法帮助生产。人工破膜,就是人为的方式干预撕破宫口处羊膜,以便观察羊水颜色,加强宫缩、加速产程进展。相关技术中,在临床操作中,采用针具等辅助破膜,但是,这些针具在操中依赖于医生操作的准确性,因此,在操作中,存在损伤胎儿的危险,破膜的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工破膜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适于与羊膜贴靠的抵持环,所述抵持环形成为锥形,锥形的所述抵持环的大端朝向所述羊膜,所述第二端设有堵塞,所述堵塞上设有沿所述筒体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堵塞的第一通孔;活塞及活塞杆,所述活塞密封配合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设有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活塞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沿所述筒体轴线贯穿所述活塞杆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且连通;破膜组件,所述破膜组件包括针管及穿设于所述针管内的针芯,所述针管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所述针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抵持环内,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所述针芯的头端隐藏于所述针管的一端内,所述针芯的尾端具有一盖帽,所述盖帽具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盖帽时,所述盖帽驱动所述针芯沿靠近所述羊膜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头端自所述针管伸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工破膜器,当抵持环与羊膜贴靠后,拉动活塞杆利用活塞对羊膜产生吸附作用,羊膜向抵持环内运动进而迫使破膜组件向远离羊膜的方向运动,如此,操作人员根据破膜组件的运动即可判断羊膜已经被吸入抵持环内,此时,再根据破膜组件运动的距离推动破膜组件中的针芯向靠近羊膜的方向运动即可刺破羊膜。由于以破膜组件运动作为参考,所以,可以确保准确刺破羊膜而又不会对胎儿造成损伤,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产科止血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破膜组件和所述筒体之间设有用以标识所述破膜组件相对所述筒体移动的距离的移动标识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杆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杆体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侧壁设有沿所述筒体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移动标识件包括滑动片及刻度标识,所述滑动片沿所述筒体的径向延伸且穿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片的一端与所述针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片的另一端沿所述筒体紧邻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筒体为透明材质,所述刻度标识设置于所述筒体上与所述的滑动片相对的位置,以指示所述滑动片移动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同轴设置有一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大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所述锥形斗的小端具有一第四通孔,所述针管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锥形斗的侧壁具有吸引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抵持环为硅胶材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人工破膜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人工破膜器使用状态下施加拉力F1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人工破膜器使用状态下施加旋转作用力F2时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人工破膜器中破膜组件与活塞和活塞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筒体10;第一端101;第二端102;抵持环11;大端111;堵塞12;锥形斗13;吸引孔131;活塞20;活塞杆21;第二杆体211;第一杆体212;滑槽213;破膜组件30;针芯301;头端3011;针管302;盖帽31;滑动片40;刻度标识P;羊膜5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10、活塞20、活塞杆21及破膜组件30。具体而言,筒体10具有第一端101及第二端102,其中,第一端101形成有适于与羊膜50贴靠的抵持环11,抵持环11形成为锥形,锥形的所述抵持环11的大端111朝向所述羊膜50。也就是说,该筒体10适于伸入至人体阴道内,具体的,可以将第一端101朝向体内伸入至人体阴道内,而该抵持环11则可以随筒体10的第一端101伸入至人体内,并能够与羊膜50相贴靠,对羊膜50起到挡止作用。第二端102设有堵塞12,所述堵塞12上设有沿所述筒体10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堵塞12的第一通孔,也即是,利用该堵塞12可以将筒体10的第二端102封闭。在图1示例中,筒体10为圆形,以筒体10的轴线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第一端101位于前方,第二端102位于后方,则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沿前后方向将筒体10伸入至人体内。图1中,第一端101的抵持环11与筒体10一体成型,当然,抵持环11也可以通过粘接等连接方式连接在第一端101,抵持环11为圆锥形,第二端102的堵塞12与筒体10螺纹连接。活塞20密封配合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活塞杆2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活塞20相连,且所述活塞20设有沿所述筒体10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活塞20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塞杆21设有沿所述筒体10轴线贯穿所述活塞杆21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且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人工破膜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破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适于与羊膜贴靠的抵持环,所述抵持环形成为锥形,锥形的所述抵持环的大端朝向所述羊膜,所述第二端设有堵塞,所述堵塞上设有沿所述筒体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堵塞的第一通孔;活塞及活塞杆,所述活塞密封配合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设有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活塞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沿所述筒体轴线贯穿所述活塞杆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且连通;破膜组件,所述破膜组件包括针管及穿设于所述针管内的针芯,所述针管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所述针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抵持环内,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所述针芯的头端隐藏于所述针管的一端内,所述针芯的尾端具有一盖帽,所述盖帽具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盖帽时,所述盖帽驱动所述针芯沿靠近所述羊膜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头端自所述针管伸出;所述破膜组件和所述筒体之间设有用以标识所述破膜组件相对所述筒体移动的距离的移动标识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破膜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适于与羊膜贴靠的抵持环,所述抵持环形成为锥形,锥形的所述抵持环的大端朝向所述羊膜,所述第二端设有堵塞,所述堵塞上设有沿所述筒体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堵塞的第一通孔;活塞及活塞杆,所述活塞密封配合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设有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活塞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塞杆设有沿所述筒体轴线贯穿所述活塞杆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且连通;破膜组件,所述破膜组件包括针管及穿设于所述针管内的针芯,所述针管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内,所述针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抵持环内,所述针管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所述针芯的头端隐藏于所述针管的一端内,所述针芯的尾端具有一盖帽,所述盖帽具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盖帽时,所述盖帽驱动所述针芯沿靠近所述羊膜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头端自所述针管伸出;所述破膜组件和所述筒体之间设有用以标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巧刘颖唐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