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晶晶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7667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床,包括软床面和折叠床架,所述的折叠床架两侧设置有当折叠床架展开时可倾斜支撑折叠床架的第十一支撑杆、第十三支撑杆、第十四支撑杆和第十六支撑杆,当折叠床架折叠时,第十一支撑杆、第十三支撑杆、第十四支撑杆和第十六支撑杆向上提起处于垂直状态。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传统的折叠床的基础上在侧面增加了若干倾斜支撑杆,利于受力的分散,能够支撑更大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侧翻的风险。

A folding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bed, including bed surface and a folding bedstead, the folding bedstead is provided when the folding bed frame is unfolded a tilt support folding bedstead eleventh supporting rods, thirteenth rod, fourteenth supporting rods and sixteenth supporting rods, when the folding bed frame is folded, eleventh supporting rods, thirteenth support rod, fourteenth supporting rods and sixteenth supporting rods upward in a vertical state.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folding be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 has added some supporting rods on the side,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dispersion of force, supporting more weight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roll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床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家居旅游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床。
技术介绍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现有的折叠床产品,受力不均匀,太集中,支架会往外倾斜,不可承载太大重量,产品寿命不长。可承载比较重的,但是所用材料太多,工序太多,浪费材料,成本太高。连接件不灵活,使用寿命不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使用方便舒适的折叠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床,从结构上在需要的地方加了支撑杆,分散了受力,延长了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折叠床,包括软床面和折叠床架,所述的折叠床架两侧设置有当折叠床架展开时可倾斜支撑折叠床架的第十一支撑杆、第十三支撑杆、第十四支撑杆和第十六支撑杆,当折叠床架折叠时,第十一支撑杆、第十三支撑杆、第十四支撑杆和第十六支撑杆向上提起处于垂直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的折叠床架包括连接杆、支撑杆、连接件、铰接件、滑套和支撑脚,所述软床面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软床面中间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软床面另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件;在同一侧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铰接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铰接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铰接连接;在同一侧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件,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铰接件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件和第二铰接件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铰接连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一连接件沿垂直于软床面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中间部位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件沿垂直于软床面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中间部位通过第四铰接件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三连接件沿垂直于软床面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所述的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中间部位通过第五铰接件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脚;所述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二支撑脚;所述的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三支撑脚;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第七支撑杆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脚和第一连接件通过第八支撑杆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脚和第三连接件通过第九支撑杆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支撑脚通过第十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七支撑杆和第八支撑杆中间部位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的第一转轴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的第七支撑杆和第八支撑杆下部同等高处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滑套和第三滑套,所述第一铰接件固定设置有垂直向下的第十二支撑杆,所述的第十二支撑杆穿过所述的第二滑套,所述的第一铰接件两端分别铰接设置有第十一支撑杆和第十三支撑杆,所述的第十一支撑杆穿过所述的第一滑套,所述的第十三支撑杆穿过所述的第三滑套;所述的第九支撑杆和第十支撑杆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转轴铰接,所述的第二转轴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套,所述的第九支撑杆和第十支撑杆下部同等高处分别铰接设置有第四滑套和第六滑套,所述第二铰接件固定设置有垂直向下的第十五支撑杆,所述的第十五支撑杆穿过所述的第五滑套,所述的第二铰接件两端分别铰接设置有第十四支撑杆和第十六支撑杆,所述的第十四支撑杆穿过所述的第四滑套,所述的第十六支撑杆穿过所述的第六滑套。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七支撑杆和第八支撑杆长度相等;所述的第九支撑杆和第十支撑杆长度相等;所述的第十一支撑杆、第十三支撑杆、第十四支撑杆和第十六支撑杆长度均相等;所述的第十二支撑杆和第十五支撑杆长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的第十一支撑杆、第十二支撑杆、第十三支撑杆、第十四支撑杆、第十五支撑杆和第十六支撑杆下端均套设有防滑套。进一步的,所述的软床面两侧下方缝制有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分别穿过的两端开口的筒状固定套。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铰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定距离,该延伸出的部分伸入缝制在软床面两侧端部的一端封闭的筒状固定套中;所述第九支撑杆与第三连接件铰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出一定距离,该延伸出的部分伸入缝制在软床面两侧端部的一端封闭的筒状固定套中。进一步的,所述软床面底面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之间缝制有固定带。进一步的,所述软床面底面的固定带为交叉对称设置,所述的软床面展开后所述的固定带呈紧绷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传统的折叠床的基础上在侧面增加了若干倾斜支撑杆,利于受力的分散,能够支撑更大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侧翻的风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一种折叠床,包括软床面1和折叠床架,所述的折叠床架两侧设置有当折叠床架展开时可倾斜支撑折叠床架的第十一支撑杆33、第十三支撑杆35、第十四支撑杆36和第十六支撑杆38,当折叠床架折叠时,第十一支撑杆33、第十三支撑杆35、第十四支撑杆36和第十六支撑杆38向上提起处于垂直状态。特别优选的,所述的折叠床架包括连接杆、支撑杆、连接件、铰接件、滑套和支撑脚,所述软床面1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所述软床面1中间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所述软床面1另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件4;在同一侧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件5,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一铰接件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19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一铰接件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20铰接连接;在同一侧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三连接件4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件6,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二铰接件6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21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件4和第二铰接件6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22铰接连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中间部位通过第三铰接件7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所述的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中间部位通过第四铰接件8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三连接件4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所述的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中间部位通过第五铰接件9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脚16;所述的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下端分别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折叠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床面(1)和折叠床架,所述的折叠床架两侧设置有当折叠床架展开时可倾斜支撑折叠床架的第十一支撑杆(33)、第十三支撑杆(35)、第十四支撑杆(36)和第十六支撑杆(38),当折叠床架折叠时,第十一支撑杆(33)、第十三支撑杆(35)、第十四支撑杆(36)和第十六支撑杆(38)向上提起处于垂直状态;所述的折叠床架包括连接杆、支撑杆、连接件、铰接件、滑套和支撑脚,所述软床面(1)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所述软床面(1)中间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所述软床面(1)另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件(4);在同一侧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件(5),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一铰接件(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19)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9)一端延伸出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一定距离,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一铰接件(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20)铰接连接;在同一侧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三连接件(4)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件(6),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二铰接件(6)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21)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件(4)和第二铰接件(6)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22)铰接连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中间部位通过第三铰接件(7)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所述的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中间部位通过第四铰接件(8)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三连接件(4)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所述的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中间部位通过第五铰接件(9)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脚(16);所述的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二支撑脚(17);所述的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三支撑脚(18);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支撑脚(16)和第二连接件(3)通过第七支撑杆(29)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脚(17)和第一连接件(2)通过第八支撑杆(30)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脚(17)和第三连接件(4)通过第九支撑杆(31)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三支撑脚(18)通过第十支撑杆(32)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七支撑杆(29)和第八支撑杆(30)中间部位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的第一转轴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11),所述的第七支撑杆(29)和第八支撑杆(30)下部同等高处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滑套(10)和第三滑套(12),所述第一铰接件(5)固定设置有垂直向下的第十二支撑杆(34),所述的第十二支撑杆(34)穿过所述的第二滑套(11),所述的第一铰接件(5)两端分别铰接设置有第十一支撑杆(33)和第十三支撑杆(35),所述的第十一支撑杆(33)穿过所述的第一滑套(10),所述的第十三支撑杆(35)穿过所述的第三滑套(12);所述的第九支撑杆(31)和第十支撑杆(32)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转轴铰接,所述的第二转轴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套(14),所述的第九支撑杆(31)和第十支撑杆(32)下部同等高处分别铰接设置有第四滑套(13)和第六滑套(15),所述第二铰接件(6)固定设置有垂直向下的第十五支撑杆(37),所述的第十五支撑杆(37)穿过所述的第五滑套(14),所述的第二铰接件(6)两端分别铰接设置有第十四支撑杆(36)和第十六支撑杆(38),所述的第十四支撑杆(36)穿过所述的第四滑套(13),所述的第十六支撑杆(38)穿过所述的第六滑套(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床面(1)和折叠床架,所述的折叠床架两侧设置有当折叠床架展开时可倾斜支撑折叠床架的第十一支撑杆(33)、第十三支撑杆(35)、第十四支撑杆(36)和第十六支撑杆(38),当折叠床架折叠时,第十一支撑杆(33)、第十三支撑杆(35)、第十四支撑杆(36)和第十六支撑杆(38)向上提起处于垂直状态;所述的折叠床架包括连接杆、支撑杆、连接件、铰接件、滑套和支撑脚,所述软床面(1)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所述软床面(1)中间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所述软床面(1)另一端下方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三连接件(4);在同一侧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之间设置有第一铰接件(5),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一铰接件(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19)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9)一端延伸出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一定距离,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一铰接件(5)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20)铰接连接;在同一侧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三连接件(4)之间设置有第二铰接件(6),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二铰接件(6)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21)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件(4)和第二铰接件(6)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22)铰接连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中间部位通过第三铰接件(7)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所述的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中间部位通过第四铰接件(8)铰接;右左两侧所述的第三连接件(4)沿垂直于软床面(1)对称轴的方向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所述的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中间部位通过第五铰接件(9)铰接;所述的第一支撑杆(23)和第二支撑杆(24)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一支撑脚(16);所述的第三支撑杆(25)和第四支撑杆(26)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二支撑脚(17);所述的第五支撑杆(27)和第六支撑杆(28)下端分别铰接连接有第三支撑脚(18);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支撑脚(16)和第二连接件(3)通过第七支撑杆(29)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脚(17)和第一连接件(2)通过第八支撑杆(30)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脚(17)和第三连接件(4)通过第九支撑杆(31)铰接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件(3)和第三支撑脚(18)通过第十支撑杆(32)铰接连接;所述的第七支撑杆(29)和第八支撑杆(30)中间部位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的第一转轴朝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套(11),所述的第七支撑杆(29)和第八支撑杆(30)下部同等高处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滑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吕晶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