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84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旨在解决工人登在梯子上后,能够根据自己需要调节梯子高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包括带有车轮的底座,所述底座竖直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套接的梯件,所述底座与最下侧所述梯件固定连接,所述相邻梯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梯件相互滑动的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工人可以站在梯件上并且通过拉伸相邻两个梯件来调节梯子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
本技术涉及登高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
技术介绍
梯子主要是用来辅助人们登高之用,且广泛的使用在需要登高的场合。一般的梯子都是包括左右两支柱和踏板,它们是相互固定的,即拿即用。根据所需登高的高度来决定所需的梯子,高度越高所需的梯子越长,从而对梯子的左右两支柱和踏板的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才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但是,上述梯子在一些地面高低不平、地面斜坡状等情况,往往很不安全;当遇到楼梯台阶时就不好使用了;遇到黑暗的墙角、屋顶就看不清情况,一个人也很难操作,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并存在安全隐患。公开号为CN2025965660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子。由顶节梯子、底节梯子、梯脚、升降装置和锁固装置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在底节梯子的踏板面向人的外侧处和/或左右梯梁外侧处设有扶手。该方案通过在使用前拉动绳索,调整梯子高度,然后利用梯子登高,但是工人站在梯子上后,不方便调节梯子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通过工人将相互套接的梯件拉长来调节梯子高度,并通过限位组件固定梯子的高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包括带有车轮的底座,所述底座竖直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套接的梯件,所述底座与最下侧所述梯件固定连接,所述梯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梯件相互滑动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工人可以登在梯件上,拉伸上侧的梯件,使相互套接的梯件被拉长,然后通过限位组件限定两相邻梯件之间的位置,从而使工人可以站在梯件上抬升上侧梯件来调节梯子高度,而不用离开梯件再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工人在梯子上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件包括两个相平行且中空的梯杆,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梯杆呈相互套接,其中一个所述梯杆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板,相对设置的所述梯杆朝向转板的一侧设置有与转板一一对应的凸起,所述转板转动呈水平时抵接于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且梯杆侧壁转动连接有转板,另一个梯杆上设置有凸起,这样上下相邻的两个梯件上的梯杆能够相互套接,即上侧梯杆穿设于下侧梯杆内,并且上侧梯杆上的转板、凸起能够跟随该梯杆滑入下侧梯杆内,从而使梯件之间相互套接,同样当上侧梯杆滑出下侧梯杆后,转板转动并抵接于凸起上时,工人就可以踩在转板并向上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梯杆之间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靠近于所述梯杆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梯杆之间连接有横板,这样通过横板可以使两对应梯杆能同步运动,同时可以增加梯杆的稳定性,防止梯杆晃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于梯杆侧壁并靠近于下端面位置的第一插销孔、开设于梯杆侧壁并靠近于上端面位置的第二插销孔、穿设于第一插销孔的插销,所述插销同时能够穿设于第二插销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杆上设置有第一插销孔、第二插销孔及插销,当相邻两个梯件拉伸,并使上侧梯杆的第二插销孔与下侧梯杆的第一插销孔在同一位置时,插销插入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内,这样就可以限制相邻两梯杆相互滑动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梯件之间设置有用于抬升梯件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穿设于梯杆内,并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上侧梯杆下端面相抵接,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梯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梯件抬升的限制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杆内设置有弹性件,并且弹性件的上端面与上侧梯杆的底面相抵触,这样当需要拉伸相邻两个梯件使,可以打开限制组件,弹性件就可以驱动其上侧的梯杆往上移动,梯杆就带动梯件往上抬升,从而使弹簧达到拉伸相邻两梯件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限制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横板侧壁的扣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板侧壁的扣件,所述扣板能够扣住上侧相邻横板上的扣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板上设置有扣板及扣件,这样下侧横板上的扣板能扣住上侧横板的扣件,从而限制相邻两梯件伸,当需要拉伸相邻两梯件时,可以通过转动扣板,这样扣件就脱离了扣板,然后弹性件就可以推动上侧梯杆往上移动,这样相邻两梯件就实现拉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梯杆上端面内壁设置有用于限制所套接的梯杆滑出该梯杆的内凸块,所述梯杆下端面外壁设置有能与所穿设的梯杆的内凸块相抵接的外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梯杆上设置有内凸块及外凸块,这样当下侧梯杆的内凸块与上天梯杆的外凸块相抵接时,上侧梯杆就不能继续向上移动,从而防止两梯件相互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板与所述梯杆连接端设置有扭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板与梯杆之间设置有扭簧,这样当转板滑出梯杆内腔后,能够通过扭簧使转板快速翻转,并使转板远离扭簧的一端抵接于凸起的上端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梯件的相互套接来实现梯子调节高度,并且工人可以站在梯件上拉伸其上侧的梯件,来调节梯子的高度;其二,两个相对应的梯杆之间连接有横板,这样通过横板可以使两对应梯杆能够同步移动,并且同时能够加强梯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的A部放大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现梯杆内部结构;图4为图3的B部放大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图5的C部放大视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现制动组件;图8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主要用于表现导向组件。图中:1、底座;2、梯件;3、限位组件;4、操作平台;5、支撑组件;6、梯杆;7、横板;8、封堵板;9、转板;10、凸起;11、内凸块;12、外凸块;13、第一插销孔;14、第二插销孔;15、插销;16、弹性件;17、限制组件;18、扣板;19、扣件;20、开口;21、凸块;22、连杆;23、凸杆;24、T形滑槽;25、制动组件;26、限位块;27、滑块;28、弹簧;29、梯架;30、滚轮;31、销子;32、销孔;33、防滑横纹;34导向组件;35、护栏;36、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如图1所示,包括带有车轮的底座1,底座1上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梯件2,且相邻两个梯件2之间相互套接,若干个相互套接的梯件2就组成梯架29,最下侧梯件2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梯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梯件2相互滑动的限位组件3,且最上侧梯件2通过支撑组件5转动连接有操作平台4,操作平台4呈板状设置;这样可以通过拉长相互套接的两个梯件2来调节梯子的高度,并通过限位组件3限定两相邻梯件2之间的位置,工人可以站在下侧的梯件2然后抬升其上侧梯件2来调节梯子高度,而不用离开梯件2再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工人在梯子上操作,同时操作平台4可以方便工人站在其上侧操作或放置需要操作的操作工具。如图1和图3所示,梯件2包括两个相平行并且中空的梯杆6,梯杆6可以呈方管设置,两梯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7,横板7呈长方体设置,横板7连接于梯杆6侧壁,且横板7的上表面与梯杆6的上端面齐平,其中一个梯杆6靠近另一个梯杆6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板9,转板9绕着转板9与梯杆6的连接端翻转,并且转板9的另一端能够靠近于另一个对应的梯杆6,且若干个转板9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另一个梯杆6对应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包括带有车轮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竖直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套接的梯件(2),所述底座(1)与最下侧所述梯件(2)固定连接,所述相邻梯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梯件(2)相互滑动的限位组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包括带有车轮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竖直连接有若干个相互套接的梯件(2),所述底座(1)与最下侧所述梯件(2)固定连接,所述相邻梯件(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梯件(2)相互滑动的限位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梯件(2)包括两个相平行且中空的梯杆(6),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梯杆(6)呈相互套接,其中一个所述梯杆(6)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板(9),相对设置的所述梯杆(6)朝向转板的一侧设置有与转板一一对应的凸起(10),所述转板(9)转动呈水平时抵接于凸起(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梯杆(6)之间连接有横板(7),所述横板(7)靠近于所述梯杆(6)上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开设于梯杆(6)侧壁并靠近于下端面位置的第一插销孔(13)、开设于梯杆(6)侧壁并靠近于上端面位置的第二插销孔(14)、穿设于第一插销孔(13)的插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恒宏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