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原位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664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原位净化系统,包括水流隔离装置和处理净化区,水流隔离装置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在河道中,以将河道划分为主流通道和所述处理净化区;在河道横截面上,处理净化区占河道横向距离的20~30%,即处理净化区的可处理水流量为河道设计最大水流量的20~30%;水流隔离装置的前端联接有布水系统以调节流入处理净化区的水流量;处理净化区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强制沉淀区、接触氧化区、人工湿地区和水下森林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调节流入处理净化区水流量,针对非洪水期的微污染水体进行有效治理,同时不影响泄洪功能;净化后水体与主流通道汇合,降低污染物占比;在河道原位完成净化处理,结构简单,构建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River in situ pur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原位净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原位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原本具有净化功能的河流丧失功能,大量城市河流演变为雨洪通道,甚至下水道。这是城市基础设施缺乏,管网不完善的集中体现,最终造成城市水体大量污染,周边环境明显恶化。城市河流的水流,在非洪水期,水流污染主要是生活排污和排泄物,往往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属于微污染水体。现有的净化技术,在整个河道布设净化系统,达到一定净化效果,但不利于洪水期的泄洪,并且洪水期由于水流量大增,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降低,水质相对较好,此时河道应充分发挥的是泄洪的功能,洪水期的水流量大增还有冲毁净化系统的风险;也有零星布置一些净水设备的,但净化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保证城市河流在非洪水期的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道原位净化系统,避免城市河流在非洪水期的微污染水体水质净化不佳,在洪水期影响泄洪的问题,达到有效治理非洪水期的微污染水体水质同时不影响泄洪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河道原位净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河道原位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流隔离装置和处理净化区,所述水流隔离装置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在河道中,以将河道划分为主流通道和所述处理净化区;所述水流隔离装置的前端联接有布水系统以调节流入所述处理净化区的水流量;所述处理净化区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强制沉淀区、接触氧化区及深度净化区。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原位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流隔离装置和处理净化区,所述水流隔离装置沿河道水流方向设置在河道中,以将河道划分为主流通道和所述处理净化区;所述水流隔离装置的前端联接有布水系统以调节流入所述处理净化区的水流量;所述处理净化区包括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强制沉淀区、接触氧化区及深度净化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原位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隔离装置为高强度纤维布,所述高强度纤维布底部联接有对应的石块以连续固定其底部,所述高强度纤维布前后端联接有锚固装置以使其保持竖直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河道原位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沉淀区底部设有下陷式蓄水深槽以容纳沉淀物;所述强制沉淀区沿河道水流方向的两侧分别为河岸和所述高强度纤维布;所述强制沉淀区内设有格栅,所述强制沉淀区通过生态石笼与所述接触氧化区分隔;所述生态石笼与所述高强度纤维布联接以防止污水未经预处理直接流入所述接触氧化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原位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亮覃巧静尹真真何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