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液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41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储液箱,与溢流罐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箱体、出液管、进液部分、滤网、液位计、溢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滤网,可以将外界液体的固体杂质阻挡在外,从而提高储液箱中液体的纯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控制储液箱中的液体量达到外部所需的液体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随时评估储液箱中的液体量。

A new type of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liquid storage tank,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overflow tank.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 box, a liquid outlet pipe, a liquid intake part, a filter net, a liquid level meter, a overflow pipe, a first electromagnetic valve, a second solenoid valve and a control p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screen, can be blocked in the outside liquid solid impuriti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purity of liquid in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amount of liquid liquid in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reaches the required external;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amount of liquid storage in th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储液箱
本技术涉及储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储液箱。
技术介绍
目前,储液箱都是通过抽液器抽外界的液体进入储液箱中,外界的液体难免会含有一些固体杂质,导致储液箱中液体纯度低,不利于后续的生产。现有的储液箱一般都是直接在箱体侧面设置溢流管,当储液箱中的液体到达溢流管的高度时就会流出去,这样就不能控制和评估储液箱中的液体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储液箱中液体纯度低、不能控制和评估储液箱中的液体量等不足,提供一种液体纯度更高、能控制和评估储液箱中的液体量的新型储液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储液箱,与溢流罐相连通。本技术包括箱体、出液管、进液部分、滤网、液位计、溢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部分。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液部分且所述进液部分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出液管且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液位计和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和液位计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箱体的那端与所述溢流罐相连通。所述溢流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控制部分分别与所述液位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进液部分相连。所述箱体内部对应所述进液部分处设有滤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部分包括进液管、进液斗、盖、通孔和第三电磁阀。所述进液管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进液斗与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箱体的那端相连通。所述盖与所述进液斗远离所述进液管的那端螺纹连接。所述盖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进液管上且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控制部分相连。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2、本技术设有滤网,可以将外界液体的固体杂质阻挡在外,从而提高储液箱中液体的纯度。3、本技术设有液位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控制部分,当外部需要一定的液体量时,控制部分根据液位计的数据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开和关,从而控制储液箱中的液体量达到外部所需的液体量。4、本技术设有液位计,可以评估储液箱中的液体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实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储液箱,与溢流罐19相连通。本技术包括箱体1、出液管11、进液部分、滤网13、液位计15、溢流管17、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3和控制部分3。其中,箱体1的顶部设有进液部分且进液部分与箱体1的内部相连通。箱体1的底部设有出液管11且出液管11与箱体1的内部相连通。箱体1的侧面设有液位计15和溢流管17且溢流管17和液位计15分别与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溢流管17远离箱体1的那端与溢流罐19相连通。具体的,溢流管17上设有第一电磁阀31。出液管11上设有第二电磁阀33。控制部分3分别与液位计15、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3和进液部分相连。箱体1内部对应进液部分处设有滤网13。其中,进液部分包括进液管51、进液斗53、盖55、通孔57和第三电磁阀35。具体的,进液管51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且进液管51与箱体1的内部相连通。进液斗53与进液管51远离箱体1的那端相连通。盖55与进液斗53远离进液管51的那端螺纹连接。盖55上设有通孔57。第三电磁阀35设置在进液管51上且第三电磁阀35与控制部分3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首先,假设箱体中还储存有上次用过后剩下的液体;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3和第三电磁阀35都是关闭的状态,控制部分3根据液位计15提供的数据进行处理。当箱体1中上一次用过后剩下的液体量大于外部所需液体量时,控制部分3控制第一电磁阀31打开,根据液位计15中的数据,控制部分3进行分析,直到箱体1中的液体为外界所需的液体量后,控制部分3控制第一电磁阀31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33打开;当箱体1中的液体量小于外部所需的液体量时,人工打开抽液器,控制部分3控制第三电磁阀35打开,抽取液体,直到箱体1中的液体达到外部所需液体量时,控制部分3控制第三电磁阀35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33打开;当箱体1中的液体量等于外部所需的液体量时,控制部分3控制第二电磁阀33打开。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2、本技术设有滤网13,可以将外界液体的固体杂质阻挡在外,从而提高储液箱中液体的纯度。3、本技术设有液位计15、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3、第三电磁阀35和控制部分3,当外部需要一定的液体量时,控制部分3根据液位计15的数据控制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3和第三电磁阀35的开和关,从而控制箱体1中的液体量达到外部所需的液体量。4、本技术设有液位计15,可以评估储液箱中的液体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新型储液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储液箱,与溢流罐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出液管、进液部分、滤网、液位计、溢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部分;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液部分且所述进液部分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出液管且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液位计和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和液位计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箱体的那端与所述溢流罐相连通,所述溢流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控制部分分别与所述液位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进液部分相连,所述箱体内部对应所述进液部分处设有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储液箱,与溢流罐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出液管、进液部分、滤网、液位计、溢流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控制部分;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进液部分且所述进液部分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出液管且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液位计和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和液位计分别与所述箱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箱体的那端与所述溢流罐相连通,所述溢流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液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乔振荣王睿和
申请(专利权)人:巴彦淖尔市卓越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