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东弘专利>正文

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56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鞋底,在其下层鞋底或中层鞋底的任何一个中嵌有一弹性板,以使与脚底的脚趾部分对应的部分向上倾斜一预定的角度。鞋底的前端恒定地保持在5°至20°范围内的角度,以提供穿鞋时的舒适感并获得脚底的正确行走机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更具体一些,涉及这样一种鞋底,其中,与脚趾相对应的部分的角度通常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成能使脚底得到正确的行走机制。人的脚底从前侧开始可以被分成脚趾部分、足弓部分和脚跟部分。当一个人以赤脚到处行走时,脚底的一般行走机制将如下所述。更详细一些,当例如右脚的脚跟首先与地面接触时,几乎在同时,足弓部分开始与地面接触。在此状况下,当右脚的脚趾部分与地面紧密接触时,左脚向前移动。此后,在左脚的脚跟部分与地面接触的瞬间,身体向前移动,而右脚的脚跟部分与足弓部分则向上,与地面分离。与此同时,脚趾部分与地面充分接触。此时,脚趾部分推踏地面,使人的身体往前移动。在此运动中,脚趾部分与地面紧密接触,而脚跟部分向上移动,这样由脚趾部分与脚跟部分形成的角度与正常时候的大不相同。这种行走机制通过右脚和左脚的交替而重复进行。但是,在采用传统的鞋底时不能适当地保持上述的行走机制。换句话说,由于大多数传统的鞋底被做成是扁平的,不能实现上述机制。也就是说,传统的鞋底是平的,它对实现上述的正常行走机制是有害的。因此,当设有传统鞋底的鞋子被磨损后,会使步态变得不正常,对用标准步幅行走产生不良的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与鞋底的脚趾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角度有一个特定的值,但是其形状在穿着过程中容易变形,因此不起作用。此外,为了使与脚趾部分相对应的部分的角度具有特定的值,鞋底应当很厚,因此涉及大量地消耗材料的问题。对本专利技术的开发旨在解决上述的传统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它通过保持与脚趾部分相对应的鞋底前端的角度总是一个固定的角度而使脚能实现正常的行走机制。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取如下所述的措施,即采用一种通过将中层鞋底与下层鞋底结合,以在与脚趾部分对应的前端提供一固定的倾斜角度而形成的鞋底,它包括一嵌入下层鞋底的内前端中的弹性板,用以使下层鞋底的前端保持一在5°至20°范围内的倾斜角。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可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它优点有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些图是附图说明图1是部件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的形成;图2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形状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鞋底的剖视图;以及图4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鞋底的剖视图。下面详细地描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示于图1至3中。此处所示的鞋底10由一下层鞋底20与一中层鞋底30形成。下层鞋底20形成鞋底10的下部,它与地面接触。下层鞋底20的前端向上倾斜一固定的角度α。此处,固定的角α的值在5°至20°的范围内,但最好是13.7°。此处,13.7°是考虑到人的正常脚底时脚趾的向上倾斜的角度。在下层鞋底20中嵌有一弹性板25,用于使下层鞋底20前端的角度保持上述值。弹性板25也有一前端,它相对于其后端向上倾斜多达5°至20°。就构成弹性板25的材料而言,弹性板25可只用塑性树脂形成。此时,其硬度要大于下层鞋底的硬度,同时又具有弹性。要不然,可将塑性树脂与从下述组中选出的任何一种材料混合,上述组包括金属颗粒,玻璃纤维颗粒,碳纤维颗粒和玻璃碳纤维颗粒。下面将说明各种材料的混合比例。例如,弹性板可如下所述地形成使90%的塑性树脂与10%的金属颗粒混合;使80%的塑性树脂与20%的玻璃纤维颗粒混合;使75%的塑性树脂与25%的碳纤维颗粒混合;或者使80%的塑性树脂与20%的玻璃纤维混合。如果使玻璃纤维颗粒与碳纤维颗粒混合,则按6∶4的比例进行混合。使不同材料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的理由是要根据鞋40的种类采用一个合适的比例。在考虑所采用的材料的性能时,这种弹性板25具有有相当大的弹性的特性。因此,即使鞋子40已穿了很长的时间,下层鞋底的形状也不会改变。中层鞋底30放在下层鞋底20的上表面上,它的前端同样向上倾斜。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将弹性板35嵌入了中层鞋底30中。也就是说,将弹性板35嵌入中层鞋底30中,以将中层鞋底30前端的角度保持在5°至20°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下层鞋底20的前端向上倾斜多达5°至20°。其它细节,诸如弹性板35的材料等都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作进一步的描述。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此处,鞋底10只由一个下层鞋底20形成,其前端向上倾斜5°至20°之多。另外,将弹性板25嵌入前端,用以保持下层鞋底20前端的斜度。由于弹性板25的材料、形状等都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作进一步的描述。下面详细描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上述形状的鞋底的运作。通常,当一个人以正确的姿势站立时,为了保持平衡,要在脚趾部分上作用一大的力。作用在脚趾部分上的大的力会产生诸如使小腿肌肉拉紧的问题。这是因为,脚趾向上倾斜大约13.7°。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10使前端向上倾斜大约13.7°,从而一致地将一个人的体重分布在人脚底的整个足弓部分和脚跟部分上,由此减少腿部肌肉的疲劳。此外,通过采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10,可以正确地实现上述的行走机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赤脚行走时,其脚底的脚跟部分首先与地面接触,然后,足弓部分与地面接触。最后,在脚的脚趾部分与地面接触的同时,脚跟部分离开地面。当脚跟部分离开地面时,脚趾部分进一步地与地面紧密接触,而当脚趾部分推动地面时,脚趾部分就与地面分离。在这种行走机制中,脚底与地面之间的接触点不断地从脚跟部分移至脚趾部分。当穿上设有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10的鞋子40时,就可以正确地实现上述的行走机制。更具体地说,鞋底10的前端要做成具有与脚趾部分的向上倾斜的角度相同的角度,这样即使在穿鞋行走时,也能进行正常的行走。也就是,由于鞋底10的前端是向上倾斜的,当鞋底10的前端与地面自然地接触时,鞋底10与地面的接触点从后端移至前端。这样,就可以像轮胎不断滚动那样进行正常的行走。如果实施上述的正确的行走机制,则在脚刚好离开地面之前,脚趾部分决不会不压在地面上。这样,脚底的足弓部分会不断地受到刺激,刺激身体上适于针刺的各个穴位,从而有益于健康。特别是,如果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用于登山靴,就可以防止脚在登山靴中向前滑动,使之有可能在下山时保护脚趾。此外,当像士兵或医务人员等要长时间穿鞋的人采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时,也是有效的。在如上文所详细描述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鞋底方面,在下层鞋底或内层鞋底中插入弹性板,使前端向上倾斜,从而实现了正确的行走机制。因此,该鞋底的优点为,在穿着时具有舒适感,在长时间走动时防止腿部肌肉疲劳,并可刺激人体分布在整个脚底上的适合于针刺的穴位,从而有益于健康。虽然本专利技术是参考其特殊的实施例而专门示出并描述的,但是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形状与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一种具有一中层鞋底和一下层鞋底的鞋底中,上述鞋底包括一位于鞋的预定部分的弹性板,用于使下层鞋底的前端保持一在5°至20°的范围内的倾斜角。

【技术特征摘要】
1.在一种具有一中层鞋底和一下层鞋底的鞋底中,上述鞋底包括一位于鞋的预定部分的弹性板,用于使下层鞋底的前端保持一在5°至20°的范围内的倾斜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为,上述弹性板嵌在下层鞋底的内前端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为,上述弹性板嵌在中层鞋底的前端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为,上述弹性板有一与其后端相比向上倾斜多达5°至20°的前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为,上述弹性板包括一种塑性树脂或混以从下述材料组中选出的一种材料的塑性树脂,上述材料组包括金属颗粒、碳纤维颗粒、玻璃纤维颗粒和玻璃碳纤维颗粒。6.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东弘
申请(专利权)人:朴东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