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菊叶薯蓣的扦插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470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菊叶薯蓣茎蔓生长快、便于采集插条、采后容易萌发和繁殖倍数大等特点,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菊叶薯蓣扦插繁殖方法,包括采集插条、剪插穗、浸染、扦插和苗床管理等步骤。实验表明,该方法亩产菊叶薯蓣种苗近10万株,种苗移栽后三年,亩产鲜块茎可达6000千克,干块茎皂素含量达到3~4%,完全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一方面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证,同时也保护了野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具体涉及药用植物菊叶薯蓣的无性繁殖方法,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菊叶薯蓣(Dioscorea composite Hemsl.)属于薯蓣科薯蓣属,原产墨西哥,为多年生缠绕性藤状草本植物。植株茎,圆形,肉质,直径0.4~0.7cm,呈左旋性缠绕,具棱,斑点状紫色,叶腋内常生有三角形嫩芽,发育成枝条和花序。叶,单叶互生,全缘,心形,叶长20~25cm,宽10~15cm,主脉突起11~13条,基出,侧脉网状。叶面皱褶或平滑,心脏楔形或宽卵圆形,或椭圆形渐尖成尾状。叶柄长5cm,紫色,或深或浅。花,雌雄异株。雄花形成穗状,圆锥形花序下垂,1~4个花序聚生叶腋,花被6枚,雄蕊6枚。雌花呈穗状,着生于叶腋,花被6枚,基部联合,柱头3裂。果实为蒴果,具3翅,长椭圆形,基部较小,头部较大,具沟槽,密集生于果序轴上或与果序轴成约60度的角而稀疏排列。一年开两次花,第一次花期3~6月,基本无果,即使有少数果,也因正值雨季,种子发霉不能留作种用。第二次花期8~10月,翌年3~4月果实成熟,结果较多,可作种用。种子,子房下位,3室,种子着生于每室的中央,每室有种子二枚,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菊叶薯蓣的扦插繁殖方法,该方法采用下述顺序的步骤:(1)采集插条:选择直径1~2.5mm、年龄2~6个月生的菊叶薯蓣茎蔓作为插条,采集备用;(2)剪插穗:在荫凉处将备用的茎蔓剪成长6~8cm的插穗,每个插穗应具一个腋芽和 一片完整的叶,插穗基部距腋芽1~1.5cm处剪成斜面,插穗上端剪平;(3)浸染、扦插:将插穗基部置于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或置于生根粉粉剂中蘸染药粉,并按常规方法扦插于基质中,株距3~4cm,行距6~8cm,深度3~4厘米,控制荫蔽度为 80%~90%;(4)苗床管理:扦插后的苗床应立即浇足水,并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菊叶薯蓣的扦插繁殖方法,该方法采用下述顺序的步骤(1)采集插条选择直径1~2.5mm、年龄2~6个月生的菊叶薯蓣茎蔓作为插条,采集备用;(2)剪插穗在荫凉处将备用的茎蔓剪成长6~8cm的插穗,每个插穗应具一个腋芽和一片完整的叶,插穗基部距腋芽1~1.5cm处剪成斜面,插穗上端剪平;(3)浸染、扦插将插穗基部置于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或置于生根粉粉剂中蘸染药粉,并按常规方法扦插于基质中,株距3~4cm,行距6~8cm,深度3~4厘米,控制荫蔽度为80%~90%;(4)苗床管理扦插后的苗床应立即浇足水,并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一次,以后按正常的水分管理进行浇水;当插穗大部分生根、抽芽时,可将荫蔽度减少到40%~60%,按常规工艺进行炼苗处理后即可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菊叶薯蓣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加入重量百分比2%的蔗糖,搅拌均匀后,将插穗基部置于上述溶液中浸泡1~2小时后扦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菊叶薯蓣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插穗基部置于10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5秒钟后,取出放置1小时后再扦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菊叶薯蓣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刀祥生唐寿贤鲁明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