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岩石绿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41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沙治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斜坡岩石绿化带;包括上部网状结构层、下部网状结构层、固定爪、连接钩、隔热层以及挡水片;上部网状结构层通过连接钩与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隔热层铺设在下部网状结构层的底部;固定爪的一端穿过隔热层并与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下部网状结构层的上表面开设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上部网状结构层上设置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底部开设有贯穿下部网状结构层的底部通孔;上部网状结构层孔与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相贯通;挡水片设置在上部网状结构层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抓地效果良好、固沙能力强以及防风沙效果佳的斜坡岩石绿化带。

Slope rock greening bel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and control, relates to a rock slope belt; including upper and lower layer reticular reticular structure layer, a fixed jaw and a connection hook, insulation layer and water retaining plate; the upp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hook and the low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connected; insulation layer in the lower layer laying mesh structure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xing claw; through the insulating lay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the low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on the low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reticular structure layer; the upper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reticular reticular structure layer hole;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a reticular structure layer and the low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hole groove is communicated; surface water retain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layer network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ope rock greening belt with good ground effect, strong sand fixing ability and good wind and sand preven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坡岩石绿化带
本技术属于绿化
,涉及一种绿化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在斜坡岩石上所用的斜坡岩石绿化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公路、铁路以及城市道路的坡面上一般都是光秃秃的坡面结构,并没有有效利用该坡面结构来种植景观植物,乘坐于车辆中行驶于道路上的市民就不能看到一些美好的植物,使得乘客视觉疲劳,道路途中的视觉效果较差,同时也不利于道路的景观建设。在对这些坡面进行生态改造时,往往采用上爬下挂法对这些光秃秃的坡面进行复绿。上爬下挂法是一种垂直绿化技术,也称为藤蔓植物护坡,由于研究区藤蔓植物比较丰富,生长速度快,利用其可有效降低治理成本,达到快速复绿效果,此法主要复绿区域为陡壁顶部和底部,是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的藤蔓植物,以遮蔽岩层陡壁,达到美化环境的绿化方法,此法经常采用一个横纵交错所形成的铁质网,使绿色植物在铁质网上附着,达到大面积的复绿效果。该铁质网存在以下问题:1)铁质网直接固定在光秃秃的坡面上,在高温季节,附着在其上的绿色植物容易被裸岩以及高位的铁丝网灼伤而致死,降低了绿色植物的成活率,影响了复绿效果;2)为了节省成本,仅有横纵交错的筋条形成,间隙较大,绿化效果不佳。3)当有雨水降落至该坡面时,雨水往往直接沿着坡面直流而下,悬挂在铁质网上的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以及提升绿化效果的斜坡岩石绿化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坡岩石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岩石绿化带包括上部网状结构层、下部网状结构层、固定爪、连接钩、隔热层以及挡水片;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通过连接钩与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所述隔热层铺设在下部网状结构层的底部;所述固定爪的一端穿过隔热层并与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的上表面开设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上设置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底部开设有贯穿下部网状结构层的底部通孔;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孔与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相贯通;所述挡水片设置在上部网状结构层的上表面。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上部网状结构层以及下部网状结构层均包括横向竹条以及纵向竹条;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的横向竹条以及纵向竹条交错编织形成具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的网状结构;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的横向竹条以及纵向竹条交错编织形成具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孔的网状结构,或者,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的横向竹条以及纵向竹条交错编织形成无网的整体结构;所述横向竹条以及纵向竹条之间的交点是竹条结点。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下部网状结构层的横向竹条以及纵向竹条交错编织形成具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孔的网状结构时,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孔的孔径不小于下部网状结构层孔的孔径。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上部网状结构层的竹条结点通过连接钩与下部网状结构层的竹条结点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挡水片包括自由端以及与自由端相对的固定端;所述挡水片的固定端固定在上部网状结构层的竹条结点的上表面;所述挡水片的自由端远离上部网状结构层;所述挡水片是一片或多片;所述挡水片的结构整体呈椭圆形、心形、掌形、扇形、卵形、圆形或鳞形。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横向竹条以及纵向竹条的宽度均不低于2cm;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孔的孔内面积是16cm2-100cm2。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连接钩包括钩单体;所述钩单体是分体式或组合式;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通过钩单体与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钩单体是分体式时,所述钩单体是结构呈S型或Z型的金属钩;所述结构呈S型或Z型的金属钩的两端分别与上部网状结构层以及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所述钩单体是组合式时,所述钩单体是成对设置的结构均呈S型或Z型的金属钩;成对设置的结构均呈S型或Z型的金属钩背靠背或面对面设置;所述结构呈S型或Z型的金属钩的两端分别与上部网状结构层以及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固定爪是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长度不小于20cm。作为优选,本技术所采用的固定爪伸入地表的方向与垂直于地表的法线之间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不低于30°。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坡岩石绿化带,包括上部网状结构层、下部网状结构层、固定爪以及连接钩;上部网状结构层1通过连接钩与下部网状结构层相连;固定爪设置在下部网状结构层底部;下部网状结构层的上表面开设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上部网状结构层上设置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底部开设有贯穿下部网状结构层的底部通孔;上部网状结构层孔与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相贯通。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连接钩将上部网状结构层以及下部网状结构层紧密固定连接,牢固形成统一的整体结构,增大了斜坡岩石绿化带的重量,使得本技术所提供的斜坡岩石绿化带整体稳定性大幅增强;第二,在下部网状结构层的底部增加了固定爪,通过固定爪直接插入地表,与地表土壤或沙层能够良好的固定,避免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斜坡岩石绿化带随风或随风沙整体移动;同时,无论各种季节的变化,固定爪都会牢牢抓住地表,不会因为季节变化而减弱防风固沙的效果;第三,本技术在下部网状结构层的上表面开设了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该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与上部网状结构层整体形成植被种植仓,在里面种植草本植物,该草本植物通过设置在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底部开设的底部通孔从土壤中或沙土中吸取水分或营养,促进草本植物或灌本植物的生长。本技术通过多重作用(固定爪+连接钩+植被种植仓中的植被这三合一的相互协同作用),抓地效果良好、固沙能力强以及防风沙效果佳,能够有效防沙固沙,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斜坡岩石绿化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采用的上部网状结构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局部);图3是本技术所采用的下部网状结构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局部);其中:1-上部网状结构层;2-连接钩;3-下部网状结构层;4-挡水片;5-横向竹条;6-纵向竹条;7-竹条结点;8-固定爪;9-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10-植被种植仓;11-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2-下部网状结构层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坡岩石绿化带,斜坡岩石绿化带包括上部网状结构层1、下部网状结构层3、固定爪8、连接钩2、隔热层以及挡水片4;上部网状结构层1通过连接钩2与下部网状结构层3相连;隔热层铺设在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底部;固定爪8的一端穿过隔热层并与下部网状结构层3相连;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上表面开设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上部网状结构层1上设置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底部开设有贯穿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底部通孔;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与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相贯通;挡水片4设置在上部网状结构层1的上表面。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首先采用连接钩2将上部网状结构层1以及下部网状结构层3紧密固定连接,牢固形成统一的整体结构,增大了斜坡岩石绿化带的重量,使得本技术所提供的斜坡岩石绿化带整体稳定性大幅增强;第二,在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底部增加了隔热层以及固定爪8,通过固定爪8直接插入地表,与地表土壤或沙层能够良好的固定,避免了本技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斜坡岩石绿化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坡岩石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岩石绿化带包括上部网状结构层(1)、下部网状结构层(3)、固定爪(8)、连接钩(2)、隔热层以及挡水片(4);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1)通过连接钩(2)与下部网状结构层(3)相连;所述隔热层铺设在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底部;所述固定爪(8)的一端穿过隔热层并与下部网状结构层(3)相连;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上表面开设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1)上设置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底部开设有贯穿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底部通孔;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与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相贯通;所述挡水片(4)设置在上部网状结构层(1)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坡岩石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岩石绿化带包括上部网状结构层(1)、下部网状结构层(3)、固定爪(8)、连接钩(2)、隔热层以及挡水片(4);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1)通过连接钩(2)与下部网状结构层(3)相连;所述隔热层铺设在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底部;所述固定爪(8)的一端穿过隔热层并与下部网状结构层(3)相连;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上表面开设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1)上设置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底部开设有贯穿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底部通孔;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与下部网状结构层凹槽(9)相贯通;所述挡水片(4)设置在上部网状结构层(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坡岩石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1)以及下部网状结构层(3)均包括横向竹条(5)以及纵向竹条(6);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1)的横向竹条(5)以及纵向竹条(6)交错编织形成具有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的网状结构;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横向竹条(5)以及纵向竹条(6)交错编织形成具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孔(12)的网状结构,或者,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横向竹条(5)以及纵向竹条(6)交错编织形成无网的整体结构;所述横向竹条(5)以及纵向竹条(6)之间的交点是竹条结点(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坡岩石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网状结构层(3)的横向竹条(5)以及纵向竹条(6)交错编织形成具有下部网状结构层孔(12)的网状结构时,所述上部网状结构层孔(11)的孔径不小于下部网状结构层孔(12)的孔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坡岩石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网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明谦
申请(专利权)人:礼泉县御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