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71321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属于塑料技术领域,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含有等重量份的PP和ABS,同时含有多组分的功能性添加剂。利用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抗静电性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具有良好的耐磨、抗污性能,该PP‑ABS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

A PP ABS composite formu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
技术介绍
聚丙烯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密度只有0.90--"0.91g/cm3,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对水特别稳定,在水中的吸水率仅为0.01%,分子量约8万一15万。成型性好,但因收缩率大(为1%~2.5%).厚壁制品易凹陷,对一些尺寸精度较高零件,很难于达到要求,制品表面光泽好。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聚丙烯塑料可呈现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而现有的基于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仅具有一个树脂基体。如何设计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60-90份;ABS60-90份;聚乙烯10-20份;环氧树脂20-30份;双氰胺5-10份;二甲基硅氧烷3-9份;硫酸钡3-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2-6份;十溴二苯乙烷15-20份;亚磷酸酯1-4份;硅橡胶10-15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0-25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3-7份;氮化硅5-10份;二氧化锆2-6份;氧化铁粉末3-5份;二茂铁粉末2-7份;油酸2-4份;吲哚丙酸1-3份;三甲氧基硅烷2-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10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氧化铈2-4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8份;尼龙纤维5-15份;无碱玻璃纤维7-12份;富勒烯3-6份,氧化铝颗粒5-10份,二氧化钛颗粒3-6份;多壁碳纳米管2-6份;硬脂酸甘油酯5-8份;乳化硅油1-4份,其中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中PP的含量与ABS的含量相同。作为优选,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60份;ABS60份;聚乙烯20份;环氧树脂30份;双氰胺9份;二甲基硅氧烷8份;硫酸钡4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5份;十溴二苯乙烷18份;亚磷酸酯4份;硅橡胶12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20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6份;氮化硅9份;二氧化锆5份;氧化铁粉末4份;二茂铁粉末6份;油酸3份;吲哚丙酸2份;三甲氧基硅烷4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份;环氧大豆油2份;二氧化铈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7份;尼龙纤维12份;无碱玻璃纤维10份;富勒烯5份,氧化铝颗粒9份,二氧化钛颗粒5份;多壁碳纳米管5份;硬脂酸甘油酯7份;乳化硅油3份。作为优选,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70份;ABS70份;聚乙烯15份;环氧树脂25份;双氰胺7份;二甲基硅氧烷6份;硫酸钡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4份;十溴二苯乙烷18份;亚磷酸酯2份;硅橡胶12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5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5份;氮化硅7份;二氧化锆4份;氧化铁粉末3份;二茂铁粉末4份;油酸4份;吲哚丙酸1份;三甲氧基硅烷3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7份;环氧大豆油3份;二氧化铈2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尼龙纤维9份;无碱玻璃纤维8份;富勒烯4份,氧化铝颗粒6份,二氧化钛颗粒4份;多壁碳纳米管3份;硬脂酸甘油酯6份;乳化硅油2份。作为优选,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80份;ABS80份;聚乙烯12份;环氧树脂23份;双氰胺6份;二甲基硅氧烷5份;硫酸钡3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3份;十溴二苯乙烷16份;亚磷酸酯4份;硅橡胶11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2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4份;氮化硅6份;二氧化锆3份;氧化铁粉末5份;二茂铁粉末4份;油酸2份;吲哚丙酸2.5份;三甲氧基硅烷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6份;环氧大豆油3份;二氧化铈2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尼龙纤维7份;无碱玻璃纤维8份;富勒烯3份,氧化铝颗粒6份,二氧化钛颗粒5份;多壁碳纳米管3份;硬脂酸甘油酯7份;乳化硅油2份。作为优选,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90份;ABS90份;聚乙烯10份;环氧树脂20份;双氰胺7份;二甲基硅氧烷4份;硫酸钡4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5份;十溴二苯乙烷18份;亚磷酸酯4份;硅橡胶15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5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6份;氮化硅5份;二氧化锆4份;氧化铁粉末5份;二茂铁粉末3份;油酸3份;吲哚丙酸2份;三甲氧基硅烷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份;环氧大豆油2份;二氧化铈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尼龙纤维7份;无碱玻璃纤维9份;富勒烯3份,氧化铝颗粒8份,二氧化钛颗粒4份;多壁碳纳米管2份;硬脂酸甘油酯6份;乳化硅油4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的PP-ABS复合材料配方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抗静电性能,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具有良好的耐磨、抗污性能,该PP-ABS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适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的PP-ABS复合材料配方中添加有氮化硅、二氧化锆、氧化铁粉末、二茂铁粉末、氧化铝颗粒、二氧化钛颗粒、多壁碳纳米管,多种无机颗粒的配合作用,有效提高了PP-ABS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而防止PP-ABS复合材料高温老化,同时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抗紫外性能。本专利技术的PP-ABS复合材料配方中添加有尼龙纤维、无碱玻璃纤维、富勒烯,上述材料在PP-ABS复合材料中相互交联形成网状结构,有效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以及韧性,进而防止其发生脆性断裂,富勒烯的添加进一步提高的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本专利技术的PP-ABS复合材料配方中以重量份相同的PP和ABS为双基体,同时添加有各种助剂,通过优化各组分的含量,使得各组分之间相辅相成,形成的PP-ABS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适合用于多种领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60-90份;ABS60-90份;聚乙烯10-20份;环氧树脂20-30份;双氰胺5-10份;二甲基硅氧烷3-9份;硫酸钡3-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2-6份;十溴二苯乙烷15-20份;亚磷酸酯1-4份;硅橡胶10-15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0-25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3-7份;氮化硅5-10份;二氧化锆2-6份;氧化铁粉末3-5份;二茂铁粉末2-7份;油酸2-4份;吲哚丙酸1-3份;三甲氧基硅烷2-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10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氧化铈2-4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8份;尼龙纤维5-15份;无碱玻璃纤维7-12份;富勒烯3-6份,氧化铝颗粒5-10份,二氧化钛颗粒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 60‑90份;ABS 60‑90份;聚乙烯10‑20份;环氧树脂20‑30份;双氰胺5‑10份;二甲基硅氧烷3‑9份;硫酸钡3‑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2‑6份;十溴二苯乙烷15‑20份;亚磷酸酯1‑4份;硅橡胶10‑15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0‑25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3‑7份;氮化硅5‑10份;二氧化锆2‑6份;氧化铁粉末3‑5份;二茂铁粉末2‑7份;油酸2‑4份;吲哚丙酸1‑3份;三甲氧基硅烷2‑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10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氧化铈2‑4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8份;尼龙纤维5‑15份;无碱玻璃纤维7‑12份;富勒烯3‑6份,氧化铝颗粒5‑10份,二氧化钛颗粒3‑6份;多壁碳纳米管2‑6份;硬脂酸甘油酯5‑8份;乳化硅油1‑4份,其中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中PP的含量与ABS的含量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P-ABS复合材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60-90份;ABS60-90份;聚乙烯10-20份;环氧树脂20-30份;双氰胺5-10份;二甲基硅氧烷3-9份;硫酸钡3-5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2-6份;十溴二苯乙烷15-20份;亚磷酸酯1-4份;硅橡胶10-15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0-25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3-7份;氮化硅5-10份;二氧化锆2-6份;氧化铁粉末3-5份;二茂铁粉末2-7份;油酸2-4份;吲哚丙酸1-3份;三甲氧基硅烷2-5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5-10份;环氧大豆油1-3份;二氧化铈2-4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8份;尼龙纤维5-15份;无碱玻璃纤维7-12份;富勒烯3-6份,氧化铝颗粒5-10份,二氧化钛颗粒3-6份;多壁碳纳米管2-6份;硬脂酸甘油酯5-8份;乳化硅油1-4份,其中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中PP的含量与ABS的含量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P-ABS复合材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60份;ABS60份;聚乙烯20份;环氧树脂30份;双氰胺9份;二甲基硅氧烷8份;硫酸钡4份;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5份;十溴二苯乙烷18份;亚磷酸酯4份;硅橡胶12份;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20份;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6份;氮化硅9份;二氧化锆5份;氧化铁粉末4份;二茂铁粉末6份;油酸3份;吲哚丙酸2份;三甲氧基硅烷4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份;环氧大豆油2份;二氧化铈3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7份;尼龙纤维12份;无碱玻璃纤维10份;富勒烯5份,氧化铝颗粒9份,二氧化钛颗粒5份;多壁碳纳米管5份;硬脂酸甘油酯7份;乳化硅油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P-ABS复合材料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PP-ABS复合材料配方由以下组分的重量份组成:PP70份;ABS70份;聚乙烯15份;环氧树脂25份;双氰胺7份;二甲基硅氧烷6份;硫酸钡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懂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展鹏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