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275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2:38
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2)、鱼种放养;(3)、投喂饵料;(4)、日常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在各个环节中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从而提高了鱼苗成活率,以及使得红鳍东方鲀快速生长、缩短了养殖周期,绿色养殖,肉质更好。

A kind of takifugurubripes breeding method

A kind of takifugurubripes breed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2), seedling; fish stocking; (3), feeding (4), daily management. Takifugurubripes cultur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strict control of the parameters in various sectors, so a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fish, as well as the rapid growth of takifugurubripes, shorten the breeding cycle, green culture, better mea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品养殖

技术介绍
“一朝得食河豚肉,终生不恋天下鱼;尝遍世间鱼万种,惟有河豚味最鲜。”河豚因其肉质鲜嫩,味美绝伦,被称为“百鱼之首”。河豚又名气泡鱼,在我国约有35种分布,常见的有黄鳍东方鲀、虫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等,其中红鳍东方鲀为个体较大者。红鳍东方鲀畅销日本韩国,因此也是重要的创汇渔业对象,目前,该鱼在我国已有相当大的养殖规模,工厂化养殖前景广阔。如何在红鳍东方鲀繁育过程中提高成活率,以及缩短培育周期和快速生长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提高红鳍东方鲀成活率、以及缩短养殖周期和快速生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LX,水温15-20℃,PH7.8-8.6,盐度20-30%,溶解氧不低于4mg/l,培养密度为2-3万尾/m3初孵仔鱼,后期,水温提高至20-28℃,培养密度为1500-2000尾/m3;(2)、鱼种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尾;(3)、投喂饵料,河豚放养前,先在池内泼洒大豆浆和撒豆渣,培育河豚的早期饵料;河豚进箱后,开始投喂用轧碎的鱼肉浆和麦粉按2-4:1比例混合的饵料,投喂量是鱼体重的10%,每天投喂两次;(4)、日常管理,鱼种放养前先用食盐水浸洗;在投喂前或贮存前将饵料用食盐水浸泡;每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水。所述步骤(1)中,前期,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LX,水温15-20℃,PH7.8-8.6,盐度20-30%,溶解氧不低于4mg/l,培养密度为23万尾/m3初孵仔鱼,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个/ml,日投喂3-6次,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1/3-1/2;后期,水温提高至20-28℃,培养密度为1500-2000尾/m3;卤虫的投喂量为0.1-1个/mL,日投喂4-6次,换水0.5-1倍,8mm时换水量加大至2倍。所述步骤(4)中,鱼种放养前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选用无病饵料,在投喂前或贮存前将饵料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泡10-20分钟;每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隔8-10天把鱼全部捞起放在2%--3%浓度的食盐水中浸洗10-20分钟。本专利技术的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在各个环节中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从而提高了鱼苗成活率,以及使得红鳍东方鲀快速生长、缩短了养殖周期,绿色养殖,肉质更好。具体实施方式鱼苗培育:前期培育,可在室内大水泥池或小型玻璃钢水槽中进行,培育至5-6mm,一般需10-15天。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LX为准,水温15-20℃,PH7.8-8.2,盐度28-30%,溶解氧不低于4mg/l,可进行微充气,培养密度以2万尾/m3-3万尾/m3初孵仔鱼为宜。初孵仔鱼可直接投喂轮虫作为开口饵料,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个/ml,日投喂3-6次。当仔鱼全长接近5mm时,可补充投喂卤虫幼体或桡足类。前期可采取静水培育,日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1/3-1/2,换水在投饵前进行。每日清底1-2次。透光率强的车间应设遮光幕调整。注意检测水质和摄食,生长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当仔鱼全长到5-6mm时,个体间将产生差异,出现互残现象,同时因密度过大而影响培育。出池时迅速降低水位,钭鱼苗捞出计数后移入后期培育池中。前期培育成活率一般在50-60%左右。后期水温宜提高至20-28℃。培养密度不宜过高,以1500-2000尾/m3为宜;以卤虫幼体或桡足类为主,卤虫的投喂量为0.1-1个/mL,日投喂4-6次,随鱼苗生长而增加投喂量和次数,至9-10mm时开始投喂糠虾、鱼肉糜等冰鲜饵料直至出池;开始换水0.5-1倍,8mm时换水量加大至2倍,投喂冰鲜饵料后水质容易污染,应进行流水培育交换量每天2-4倍。充气量中等。投喂饵料要逐步增加量和次数,尤其凌晨要及时投喂。进入幼鱼期可按不同规格分选一次。鱼种放养:要求鱼种体表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每平方米放养12尾左右,池中搭配放养少量摄食植物的鱼类。饵料投喂:放养适量水花生等水草,水草覆盖水面20%左右。河豚放养前1周,先在池内泼洒大豆浆和撒豆渣,培育河豚的早期饵料。河豚进池后,开始投喂用轧碎的鱼肉浆和麦粉按3:1比例混合的饵料,投喂量是鱼体重的10%。分上午9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日常管理:鲜种放养前先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选用无病饵料,在投喂前或贮存前将饵料用3%-5%浓度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左右;每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水。一般每隔10天把鱼全部捞起放在2%--3%浓度的食盐水中浸洗15分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LX,水温15‑20℃,PH7.8‑8.6,盐度20‑30%,溶解氧不低于4mg/l,培养密度为2‑3万尾/m3初孵仔鱼,后期,水温提高至20‑28℃,培养密度为1500‑2000尾/m3;(2)、鱼种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尾;(3)、投喂饵料,河豚放养前,先在池内泼洒大豆浆和撒豆渣,培育河豚的早期饵料;河豚进箱后,开始投喂用轧碎的鱼肉浆和麦粉按2‑4:1 比例混合的饵料,投喂量是鱼体重的10%,每天投喂两次;(4)、日常管理,鱼种放养前先用食盐水浸洗;在投喂前或贮存前将饵料用食盐水浸泡;每个月泼洒1 次生石灰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育苗,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LX,水温15-20℃,PH7.8-8.6,盐度20-30%,溶解氧不低于4mg/l,培养密度为2-3万尾/m3初孵仔鱼,后期,水温提高至20-28℃,培养密度为1500-2000尾/m3;(2)、鱼种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尾;(3)、投喂饵料,河豚放养前,先在池内泼洒大豆浆和撒豆渣,培育河豚的早期饵料;河豚进箱后,开始投喂用轧碎的鱼肉浆和麦粉按2-4:1比例混合的饵料,投喂量是鱼体重的10%,每天投喂两次;(4)、日常管理,鱼种放养前先用食盐水浸洗;在投喂前或贮存前将饵料用食盐水浸泡;每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鳍东方鲀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前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富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