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75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整个猪舍吊顶,夏季纵向风速均匀一致。寒冷季节和温暖季节进风通过屋顶进风窗进风,新鲜空气均布舍内。冷空气进舍前加热器预热,减少通风冷应激。进风量逐级增加,通风级别精细,操作简便。

A southern scale breeding pig hou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rge scale culture pig house in the south. The whole pig house is suspended and the vertical wind speed is uniform in summer. The cold season and warm season into the wind into the wind through the roof into the wind window, fresh air Bushenei. The heater is preheated before the cold air is put into the house to reduce the ventilation and cold stress. The air intake is increased step by step, the ventilation level is fine,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施
,具体是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
技术介绍
当前猪业正面临经济新常态,进口猪肉的涌入,人口红利的消失、环保严控等新挑战,农业供给侧改革,猪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入新阶段,新的现代猪场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满足新的要求。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占世界第一,猪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国家,养殖用地尤其紧张,所以养殖者希望提高土地利用率,用更少的地养更多的猪。制约养猪业生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遗传和环境。遗传决定猪只生长发育的潜在可能性,而环境决定生物的遗传潜力能多大程度上实现。在目前良好的育种和科学的管理条件下,要想进一步挖掘猪业的生产潜力,环境条件成为最主要的环节,而猪舍的通风换气是猪舍环境环境控制的第一因素,猪舍的通风换气在任何季节都是必须的,它的效果直接影响猪舍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等,南方大规模集约化猪场更是如此,有效的通风换气可以使猪群在炎热的夏季感到凉爽,排除猪舍内的污浊气体,尘埃和有害有毒气体,防止猪舍内潮湿,保障舍内空气清新。现在有的养猪企业采用钟楼式建筑,以2200头基础母猪为一个单位,即将整场母猪放在一个大车间内,整个猪场不吊顶,夏季机械通风,舍外空气从钟楼进风,经中间走廊的降温水帘,将降温新风导入舍内,然后由两侧风机排出。冬季、春秋季自然通风,风机关闭,开启风机墙侧的进风口,舍内气体利用烟筒效用由中间钟楼排出。但存在如下缺陷:1.猪舍不吊顶,猪舍高度自钟楼处逐渐放坡至檐底,即猪舍夏季通风截面不均匀,导致夏季通风风速不均匀。2.冬季、春秋季自然通风,尽管会节省一些运营费用,但通风受天气影响较大,舍内温度和湿度波动较大。3.春秋季和冬季,气流由猪舍从前至后流动,舍后端空气比较污浊,对舍后端的猪群健康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试图提供一种适合于南方地区气候模式,又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以满足高密度养猪通风换气的大规模猪舍。为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包括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第二纵墙4,位于舍内中心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纵墙3和所述第二纵墙4的第一隔墙5、第二隔墙6,在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和第一隔墙5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一坡屋面1235,在所述的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二纵墙4和第二隔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二坡屋面124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越过所述第一坡屋面1235和所述第二坡屋面1246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山墙5’和第二山墙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中间走廊56;所述第一山墙5’、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和第二山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人字屋面56’,在所述第一坡屋面1235和所述第二坡屋面1246的檐下分别设置止于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的、平行于地面的第一吊顶15、第二吊顶26,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外分别设置第三隔墙7、第四隔墙8,所述第三隔墙7和所述第一隔墙5之间形成第一外走廊57,所述第四隔墙8和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第二外走廊68,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所述第一外走廊57和第二外走廊68范围内吊设加热装置9;在所述第三隔墙7和所述第四隔墙8上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一通风窗1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的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带有水帘的第二通风窗2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上的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三通风窗300,在所述第一山墙5’和所述第二山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钟楼进风窗9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延伸至所述第一横墙1和所述第二横墙2外的檐下部分上开设第四通风窗400,在所述第一外走廊57和第二外走廊68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上开设带有防鼠网的吊顶进风口5678、舍内其它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上均匀布设若干个吊顶小窗500,在所述第一横墙1和所述第二横墙2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沟通内外的轴流风机600;舍内地面之下设置分别自所述第一外走廊57或第二外走廊68外端起、止于所述第一纵墙3或所述第二纵墙4外的地沟700,所述地沟700的外端设置沟通内外的地沟引风机800,所述地沟700对应的地面上均匀开设若干个浊气进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整个猪舍吊顶,夏季纵向风速均匀一致。2.寒冷季节和温暖季节进风通过屋顶进风窗进风,新鲜空气均布舍内。3.冷空气进舍前加热器预热,减少通风冷应激。4,进风量逐级增加,通风级别精细,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吊顶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横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上方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中下方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横剖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横剖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上方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8中下方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横剖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若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见附图1-2,3-5,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包括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第二纵墙4,位于舍内中心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纵墙3和所述第二纵墙4的第一隔墙5、第二隔墙6,在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和第一隔墙5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一坡屋面1235,在所述的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二纵墙4和第二隔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二坡屋面124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越过所述第一坡屋面1235和所述第二坡屋面1246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山墙5’和第二山墙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中间走廊56;所述第一山墙5’、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和第二山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包括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第二纵墙(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舍内中心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纵墙(3)和所述第二纵墙(4)的第一隔墙(5)、第二隔墙(6),在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和第一隔墙(5)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一坡屋面(1235),在所述的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二纵墙(4)和第二隔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二坡屋面(124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越过所述第一坡屋面(1235)和所述第二坡屋面(1246)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山墙(5’)和第二山墙(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中间走廊(56);所述第一山墙(5’)、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和第二山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人字屋面(56’),在所述第一坡屋面(1235)和所述第二坡屋面(1246)的檐下分别设置止于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的、平行于地面的第一吊顶(15)、第二吊顶(26),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外分别设置第三隔墙(7)、第四隔墙(8),所述第三隔墙(7)和所述第一隔墙(5)之间形成第一外走廊(57),所述第四隔墙(8)和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第二外走廊(68),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所述第一外走廊(57)和第二外走廊(68)范围内吊设加热装置(9);在所述第三隔墙(7)和所述第四隔墙(8)上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一通风窗(1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的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带有水帘的第二通风窗(2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上的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三通风窗(300),在所述第一山墙(5’)和所述第二山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钟楼进风窗(9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延伸至所述第一横墙(1)和所述第二横墙(2)外的檐下部分上开设第四通风窗(400),在所述第一外走廊(57)和第二外走廊(68)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上开设带有防鼠网的吊顶进风口(5678)、舍内其它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上均匀布设若干个吊顶小窗(500),在所述第一横墙(1)和所述第二横墙(2)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沟通内外的轴流风机(600);舍内地面之下设置分别自所述第一外走廊(57)或第二外走廊(68)外端起、止于所述第一纵墙(3)或所述第二纵墙(4)外的地沟(700),所述地沟(700)的外端设置沟通内外的地沟引风机(800),所述地沟(700)对应的地面上均匀开设若干个浊气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方规模化养殖猪舍,包括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第二纵墙(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舍内中心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纵墙(3)和所述第二纵墙(4)的第一隔墙(5)、第二隔墙(6),在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一纵墙(3)和第一隔墙(5)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一坡屋面(1235),在所述的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第二纵墙(4)和第二隔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第二坡屋面(124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越过所述第一坡屋面(1235)和所述第二坡屋面(1246)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山墙(5’)和第二山墙(6’),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中间走廊(56);所述第一山墙(5’)、所述第一横墙(1)、第二横墙(2)和第二山墙(6’)围护而成的区域上方覆设人字屋面(56’),在所述第一坡屋面(1235)和所述第二坡屋面(1246)的檐下分别设置止于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的、平行于地面的第一吊顶(15)、第二吊顶(26),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外分别设置第三隔墙(7)、第四隔墙(8),所述第三隔墙(7)和所述第一隔墙(5)之间形成第一外走廊(57),所述第四隔墙(8)和所述第二隔墙(6)之间形成第二外走廊(68),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所述第一外走廊(57)和第二外走廊(68)范围内吊设加热装置(9);在所述第三隔墙(7)和所述第四隔墙(8)上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一通风窗(1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下的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带有水帘的第二通风窗(200),在所述第一吊顶(15)和所述第二吊顶(26)上的所述第一隔墙(5)和所述第二隔墙(6)上均匀开设若干个第三通风窗(300),在所述第一山墙(5’)和所述第二山墙(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修松杨新春陶业陈锋剑李保明郭旭杨玉鹏戴永强贾子献王启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