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258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设置的序批反应池、曝气调节池、pH调节池、絮凝池、物化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和出水池,序批反应池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曝气调节池,曝气调节池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pH调节池,pH调节池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絮凝池,絮凝池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物化沉淀池,物化沉淀池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二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生物处理池,生物处理池的出水通过管道连接至出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酸碱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包括COD、BOD、SS、pH等在内的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级排放标准环保排放,处理后的水能进入生产车间二次利用,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做到低成本运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酸碱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酸碱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酸碱废水的来源很广,其中化工、化纤、制酸、电镀、炼油以及金属加工厂、酸洗车间等都会排出酸性废水,酸性废水含有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等;造纸、印染、制革、金属加工等生产过程中会排出碱性废水;酸碱废水中还含有悬浮物、金属盐类、有机物等杂质。酸碱废水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如不处理排放,会腐蚀管渠和构筑物,排入水体会改变水体的pH值,干扰水体自净,并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渔业生产;排入农田,会改变土壤的性质,使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危害农作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对酸碱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包括COD、BOD、SS、pH等在内的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级排放标准(GB8978-2002)环保排放。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设置的序批反应池、曝气调节池、pH调节池、絮凝池、物化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和出水池,所述序批反应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曝气调节池,所述曝气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物化沉淀池,所述物化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出水池,所述曝气调节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pH调节池内设有pH调节装置,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絮凝剂加入装置,所述二级沉淀池内设有加药装置,所述生物处理池内设有MBR膜生物反应器,所述序批反应池、絮凝池、二级沉淀池和生物处理池四者均通过带污泥泵的管道与污泥池连接。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通过絮凝剂加入装置向絮凝池内加入PAM絮凝剂和Fecl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通过pH调节装置向pH调节池内加入NaOH。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序批反应池包括连接为一体、且内部连通的搅拌反应池体和污泥沉淀池体,所述搅拌反应池体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污泥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出料口,所述污泥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池,所述污泥沉淀池内设有用于反冲洗沉淀污泥的进水管路和进气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和进气管路从污泥出料口处伸入污泥沉淀池体内、且从污泥沉淀池体的底部向搅拌反应池体方向延伸,所述进水管路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喷水口,所述进气管路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喷气口。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污泥池连接板框压滤机。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生物处理池内设有浮筒式曝气搅拌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对酸碱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包括COD、BOD、SS、pH等在内的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级排放标准(GB8978-2002)环保排放,处理后的水能进入生产车间二次利用,系统运行稳定,节能、能够做到低成本运行。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为:生化需氧量(BOD)≤40mg/L;化学需氧量(COD)≤100mg/L;悬浮物(SS)≤30100mg/L;pH为6-7.5。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流程框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序批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2-序批反应池,4-搅拌反应池体,6-污泥沉淀池体,8-污泥出料口,10-进水管路,12-进气管路,14-喷水口,16-喷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设置的序批反应池、曝气调节池、pH调节池、絮凝池、物化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和出水池,上述序批反应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曝气调节池,上述曝气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pH调节池,上述pH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絮凝池,上述絮凝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物化沉淀池,上述物化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二级沉淀池,上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生物处理池,上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出水池。酸碱废水初始进入序批反应池,随后在各个处理池内进行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深度处理,最终进入出水池环保排放,获得的水能进入生产车间二次利用,各处理池的结构和处理过程如下:①、序批反应池酸碱废水进入序批反应池,然后按分批处理的模式运行,一个操作循环分为五个阶段: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通过对五个阶段的参数控制能够大量去除酸碱废水中的有机物,序批反应池内出水进入曝气调节池,下层高浓度、高盐的污泥进入污泥池。其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所示,上述序批反应池2包括连接为一体、且内部连通的搅拌反应池体4和污泥沉淀池体6,上述搅拌反应池体4内设有搅拌装置,上述污泥沉淀池6的底部设有污泥出料口8,上述污泥出料口8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池。废水在搅拌反应池体4内发生序批反应,反应后产生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污泥沉淀池体6内,上述污泥沉淀池体6的底部设有污泥出料口8,上述污泥出料口8通过管道连接污泥池,为了促进沉淀的污泥快速的从污泥出料口8输出,本技术优选污泥沉淀池体6为入口宽出口窄的漏斗形结构。污泥沉淀池体6内的高浓度、高盐污泥容易板结成块,输出至污泥池后进入压滤机压力效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污泥沉淀池6内设有用于反冲洗沉淀污泥的进水管路10和进气管路12,上述进水管路10和进气管路12从污泥出料口8处伸入污泥沉淀池体6内、且从污泥沉淀池体6的底部向搅拌反应池体4方向延伸,上述进水管路10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喷水口14,上述进气管路12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喷气口16。通过水泵将序批反应池2外的原水泵入进水管路10内,进水管路10内带有一定水压的原水通过喷水口14喷入污泥沉淀池体6内,对污泥沉淀池体6内的污泥反向冲洗,以此来提高沉淀污泥的蓬松度,抑制沉淀污泥板结成块,使得沉淀污泥输出进入压滤机后的压滤效率大幅度提高。通过气压阀22将序批反应池2外的压缩空气注入进气管路12内,进气管路12内带有一定气压的压缩空气通过喷气口16喷入污泥沉淀槽体4内,对污泥沉淀槽体4内的污泥反向冲洗,以此来提高沉淀污泥的蓬松度,抑制沉淀污泥板结成块,使得沉淀污泥输出进入压滤机后的压滤效率大幅度提高。②、曝气调节池经过序批反应池处理后的废水出水进入曝气调节池,上述曝气调节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对曝气调节池内进行预曝气,吹掉废水中的氨、以及挥发性有机物。③、pH调节池经过曝气调节池处理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酸碱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设置的序批反应池、曝气调节池、pH调节池、絮凝池、物化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和出水池,所述序批反应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曝气调节池,所述曝气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物化沉淀池,所述物化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出水池,所述曝气调节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pH调节池内设有pH调节装置,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絮凝剂加入装置,所述二级沉淀池内设有加药装置,所述生物处理池内设有MBR膜生物反应器,所述序批反应池、絮凝池、二级沉淀池和生物处理池四者均通过带污泥泵的管道与污泥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设置的序批反应池、曝气调节池、pH调节池、絮凝池、物化沉淀池、二级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和出水池,所述序批反应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曝气调节池,所述曝气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pH调节池,所述pH调节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物化沉淀池,所述物化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通过带泵的管道连接至出水池,所述曝气调节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所述pH调节池内设有pH调节装置,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絮凝剂加入装置,所述二级沉淀池内设有加药装置,所述生物处理池内设有MBR膜生物反应器,所述序批反应池、絮凝池、二级沉淀池和生物处理池四者均通过带污泥泵的管道与污泥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碱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照东杨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博瑞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