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方法及双头手电筒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2385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方法及双头手电筒,包括:接收模块、总控制器、主灯模块、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尾灯控制器及尾灯模块;主灯模块与尾灯模块之间可拆卸安装,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主灯控制指令或者尾灯控制指令;总控制器,用于当接收到主灯控制指令时,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控制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当接收到尾灯控制指令时,将尾灯控制指令发送至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用于接收尾灯控制指令,以便尾灯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尾灯控制指令控制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头手电筒不再局限于手中操作,而且其使用模式多样化,使得双头手电筒的适用范围较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A system, method and double head flashlight for double head ligh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double and double lighting flashlight comprises a receiving module, a main controller, the main lamp module, RF transmitter and RF receiver, and taillight taillight controller module; dis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receiving module between the main lamp module and taillight module, for the main light receiving control instruction sent by the user or taillight control command; total controller used when receiving the main lamp control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lighting mode main light receiving control instruction to control the main lamp module, when receiving a taillight control instruction, the tail light control command is transmitted to the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RF receiver, for receiving the control command to taillight taillight controller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Taillight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module taillights lighting mod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ouble ended flashlight of the invention is no longer limi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hand, and its mode of use is diversified, so that the dual head flashlight has wide application scope,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and improve the user experienc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方法及双头手电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方法及双头手电筒。
技术介绍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手电筒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手电筒一般仅具有单一的照明光源,用户通过按下手电筒上的开关控制手电筒的照明状态。但是,现有的手电筒只能局限于手中操作,而且其使用模式单一,使得手电筒的适用范围较窄,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效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方法及双头手电筒,该双头手电筒的尾灯控制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灯光,不再局限于手中操作,而且其使用模式多样化,使得双头手电筒的适用范围较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应用于双头手电筒,包括:接收模块、总控制器、主灯模块、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尾灯控制器及尾灯模块;所述主灯模块与所述尾灯模块之间可拆卸安装,其中: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主灯控制指令或者尾灯控制指令;所述总控制器的主灯控制端与所述主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总控制器的尾灯控制端与所述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当接收到所述主灯控制指令时,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当接收到所述尾灯控制指令时,将所述尾灯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射频发射器;所述射频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尾灯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尾灯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尾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尾灯控制指令,以便所述尾灯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尾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为遥控器,则所述主灯控制指令和所述尾灯控制指令具体为所述遥控器的按键值。优选地,所述主灯模块包括主灯供电电源和主灯电路,所述尾灯模块包括尾灯供电电源和尾灯电路,其中:所述主灯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主灯电路的供电端连接,所述主灯电路的控制端作为所述主灯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尾灯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尾灯电路的供电端连接,所述尾灯电路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尾灯模块的控制端。优选地,所述主灯供电电源和所述尾灯供电电源均具体为纽扣电池或者充电电池。优选地,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包括强光模式、中光模式及弱光模式;则当接收到所述主灯控制指令时,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确定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以便相应的控制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优选地,所述尾灯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N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及N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则所述尾灯控制器的控制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尾灯电路的控制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尾灯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尾灯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尾灯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尾灯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N为不小于1的整数,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均作为所述尾灯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尾灯电路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尾灯电路的第二控制端,每个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均与其余N-1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均与其余N-1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公共端接地,每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均与其余N-1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均与其余N-1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公共端接地。优选地,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包括阅读模式、床头灯模式、睡眠模式、骑行模式及频闪模式;则当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为阅读模式或者床头灯模式时,所述尾灯控制器具体用于输出与所述阅读模式或者所述床头灯模式对应的PWM信号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便相应的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阅读模式或者床头灯模式;当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为睡眠模式时,所述尾灯控制器具体用于每隔预设第一时间调小输出至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的PWM信号,以便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睡眠模式;当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为骑行模式时,所述尾灯控制器具体用于输出与所述骑行模式对应的PWM信号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以便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骑行模式;当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为频闪模式时,所述尾灯控制器具体用于每隔预设第二时间对输出至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的PWM信号取反,以便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频闪模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头照明的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包括: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用户发送的主灯控制指令或者尾灯控制指令;所述总控制器当接收到所述主灯控制指令时,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当接收到所述尾灯控制指令时,将所述尾灯控制指令发送至射频发射器;所述射频接收器接收所述尾灯控制指令,以便所述尾灯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尾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优选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为遥控器,则所述主灯控制指令和所述尾灯控制指令具体为所述遥控器的按键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头手电筒,包括上述任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所述双头手电筒还包括主灯外壳、尾灯外壳、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磁铁安装于所述主灯外壳的尾部内侧,所述第二磁铁安装于所述尾灯外壳的尾部内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应用于双头手电筒,包括:接收模块、总控制器、主灯模块、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尾灯控制器及尾灯模块;主灯模块与尾灯模块之间可拆卸安装,其中: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主灯控制指令或者尾灯控制指令;总控制器的主灯控制端与主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总控制器的尾灯控制端与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当接收到主灯控制指令时,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控制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当接收到尾灯控制指令时,将尾灯控制指令发送至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的输出端与尾灯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尾灯控制器的控制端与尾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射频接收器用于接收尾灯控制指令,以便尾灯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尾灯控制指令控制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与现有技术中的手电筒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头手电筒可以接收用户发送的主灯控制指令或者尾灯控制指令;当接收到主灯控制指令时,控制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当接收到尾灯控制指令时,将尾灯控制指令发送至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便会接收尾灯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至尾灯控制器,以便尾灯控制器控制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而且,主灯模块和尾灯模块之间可拆卸安装。因此,该双头手电筒的尾灯控制可以通过射频发射器和射频接收器实现远距离控制灯光,不再局限于手中操作,而且其使用模式多样化,使得双头手电筒的适用范围较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头照明的方法及双头手电筒,具有与上述照明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方法及双头手电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应用于双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总控制器、主灯模块、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尾灯控制器及尾灯模块;所述主灯模块与所述尾灯模块之间可拆卸安装,其中: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主灯控制指令或者尾灯控制指令;所述总控制器的主灯控制端与所述主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总控制器的尾灯控制端与所述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当接收到所述主灯控制指令时,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当接收到所述尾灯控制指令时,将所述尾灯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射频发射器;所述射频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尾灯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尾灯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尾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尾灯控制指令,以便所述尾灯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尾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照明的系统,应用于双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总控制器、主灯模块、射频发射器、射频接收器、尾灯控制器及尾灯模块;所述主灯模块与所述尾灯模块之间可拆卸安装,其中: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总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主灯控制指令或者尾灯控制指令;所述总控制器的主灯控制端与所述主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总控制器的尾灯控制端与所述射频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当接收到所述主灯控制指令时,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当接收到所述尾灯控制指令时,将所述尾灯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射频发射器;所述射频接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尾灯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尾灯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尾灯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尾灯控制指令,以便所述尾灯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尾灯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尾灯模块的照明模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为遥控器,则所述主灯控制指令和所述尾灯控制指令具体为所述遥控器的按键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灯模块包括主灯供电电源和主灯电路,所述尾灯模块包括尾灯供电电源和尾灯电路,其中:所述主灯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主灯电路的供电端连接,所述主灯电路的控制端作为所述主灯模块的控制端;所述尾灯供电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尾灯电路的供电端连接,所述尾灯电路的控制端作为所述尾灯模块的控制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灯供电电源和所述尾灯供电电源均具体为纽扣电池或者充电电池。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包括强光模式、中光模式及弱光模式;则当接收到所述主灯控制指令时,所述总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接收的主灯控制指令确定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以便相应的控制所述主灯模块的照明模式。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电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N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及N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颜色不同;则所述尾灯控制器的控制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尾灯电路的控制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尾灯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尾灯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尾灯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尾灯电路的第二控制端连接,N为不小于1的整数,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均作为所述尾灯电路的供电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晓千冯祖勇潘宇琦张凯智周惠媛龙祖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