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671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一上板与一下板。下板对应上板封合,并与上板共同形成一腔室,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介质。上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腔室,并于部分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微结构,下板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面对该腔室。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夹设有一网状毛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工作介质稳定地进行液气转换,顺利被导引往上板传递,平均地向四周扩散,直至最终回流至下板的非直接受热区域。

Vapor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uniform temperature plate, comprising an upper plate and a lower plate. The lower plate is sealed with the upper plate, and a chamber is formed together with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chamber is filled with a working medium. The upper plate has a first surface, and the first surface faces the chamber and forms a micro structure on the first surface of the part. The lower plate has a second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faces the chamber. A net capillary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at the working medium carries out the liquid and gas conversion smoothly, and is smoothly guided to the upper plate, and spreads evenly, until it finally flows back to the directly heated area of the lower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板
本技术关于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均温板。
技术介绍
均温板(Vaporchamber)是一种散热装置,其工作原理与热管相近,差异在于热管的导热为一维方向上线的传递,均温板则为二维方向上面的传递。均温板在结构上,主要是由上板、下板以及腔室所组成,当下板与热源例如发热的电子元件接触后,腔室内的工作介质便会由液体转换为气体并往上板方向传递,最后藉由上板或其外侧的散热装置例如鳍片而将热能传递出去,此时,工作介质会转换回液体而回到下板,重新下一次的循环。不过,由于均温板内的腔室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因此要如何让工作介质得以稳定地进行液气转换、顺利被导引往上板传递、平均地向四周扩散、以及最终回流至下板的非直接受热区域,一直是研发人员所要解决并且达到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工作介质稳定地进行液气转换、顺利被导引往上板传递、平均地向四周扩散、最终回流至下板的非直接受热区域的均温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上板以及下板,该下板对应该上板封合,并与该上板共同形成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介质,该下板具有一直接受热区域,该直接受热区域用以与一热源做热接触;其中,该上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该腔室,该下板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对该腔室,而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夹设有一网状毛细结构,并且该网状毛细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该直接受热区域至少有部分的重叠。较佳地,该下板于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毛细结构,或是在该第二表面与该网状毛细结构之间,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较佳地,该上板在部分的该第一表面上形成微结构。较佳地,该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大于该网状毛细结构的分布范围。较佳地,该网状毛细结构夹设于该微结构与该第二表面之间。较佳地,该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在垂直方向上,是涵盖该网状毛细结构、或者对应该网状毛细结构而成互补的设置、或者与该网状毛细结构有部分的重叠、或者与该网状毛细结构没有重叠。较佳地,该网状毛细结构为一金属编织网。较佳地,在垂直方向上,该网状毛细结构层对应该直接受热区域,或者该网状毛细结构涵盖该直接受热区域,或者该网状毛细结构位于该直接受热区域内。较佳地,该上板包含一第一封合面,该下板包括一第二封合面,该第一封合面与该第二封合面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一封合面包括一焊料槽,且该焊料槽与该微结构是藉由蚀刻方式一起形成。较佳地,该上板包含一第一封合面,该下板包括一第二封合面,该第一封合面与该第二封合面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封合面包括一焊料槽,且该焊料槽与该第一毛细结构是藉由蚀刻方式一起形成。较佳地,该下板还包括一向外延伸的凸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上板以及下板,该下板对应该上板封合,并与该上板共同形成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介质;其中,该上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该腔室,并于部分的该第一表面上形成微结构,该下板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面对该腔室,而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之间夹设有一网状毛细结构。较佳地,该下板于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毛细结构,或者,在该第二表面与该网状毛细结构之间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较佳地,该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大于该网状毛细结构的分布范围。较佳地,该网状毛细结构夹设于该微结构与该第二表面之间。较佳地,该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在垂直方向上,是涵盖该网状毛细结构、或者对应该网状毛细结构而成互补的设置、或者与该网状毛细结构有部分的重叠、或者与该网状毛细结构没有重叠。较佳地,该网状毛细结构为一金属编织网。较佳地,该下板具有一直接受热区域,该直接受热区域用以与一热源做热接触。较佳地,在垂直方向上,该网状毛细结构层对应该直接受热区域,或者该网状毛细结构涵盖该直接受热区域,或者该网状毛细结构位于该直接受热区域内。较佳地,该上板包含一第一封合面,该下板包括一第二封合面,该第一封合面与该第二封合面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一封合面包括一焊料槽,且该焊料槽与该微结构是藉由蚀刻方式一起形成。较佳地,该上板包含一第一封合面,该下板包括一第二封合面,该第一封合面与该第二封合面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封合面包括一焊料槽,且该焊料槽与该第一毛细结构是藉由蚀刻方式一起形成。较佳地,该下板还包括一向外延伸的凸台。本技术均温板能够确保工作介质稳定地进行液气转换、顺利被导引往上板传递、平均地向四周扩散、最终回流至下板的非直接受热区域,再进行下一次循环,避免工作介质集中地往某些方向扩散的情况;本技术均温板还可通过同时蚀刻微结构与焊料槽、毛细结构与焊料槽来简省制作流程与时间;而且本技术通过微结构与网状毛细结构的配置,能够缩减均温板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沿图1A中1B-1B剖面线所得到关于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D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与热源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1E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中,于上板或下板设有焊料槽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F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其下板包含有凸台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沿图2A中2B-2B剖面线所得到关于均温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C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D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与热源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E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中,微结构与网状毛细结构有部分重叠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F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中,微结构与网状毛细结构没有重叠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G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中,于上板或下板设有焊料槽时的剖面示意图。图2H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其下板包含有凸台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均温板1,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以及图1C,其分别是该均温板1的立体示意图、剖面示意图以及立体分解示意图。均温板1,包括一上板11以及一下板12,其中,下板12对应上板11封合,并与上板11共同形成一腔室13,腔室13内填充有工作介质(图中未示)。上板11具有面对腔室13的一第一表面111,并于部分的第一表面111上形成有微结构111A;而下板则具有面对腔室13的一第二表面12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均温板1,在上板11的第一表面111与下板12的第二表面121之间,夹设有一网状毛细结构14,此网状毛细结构14可为一金属编织网或是其它网状的结构。均温板1的下板12,可选择在其第二表面121上直接形成毛细结构121A,或是额外设置一层毛细结构121A。毛细结构121A,是位于第二表面121与网状毛细结构14之间,其最主要功能是要让工作介质得以蓄积在此进行液气的转换,同时也藉由跟网状毛细结构14的接触,让气态的工作介质之后得以(向上)传递至网状毛细结构14中。此外,本实施例在经过多次试验后选择夹设金属编织网等类的网状毛细结构14的原因,包含:(1)可以预先准备适当规格的金属编织网并将其置入均温板中即可,制程简单;(2)可精准控制毛细结构的孔径或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均温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以及下板,该下板对应该上板封合,并与该上板共同形成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介质,该下板具有一直接受热区域,该直接受热区域用以与一热源做热接触;其中,该上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该腔室,该下板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对该腔室,而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夹设有一网状毛细结构,并且该网状毛细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该直接受热区域至少有部分的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以及下板,该下板对应该上板封合,并与该上板共同形成一腔室,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介质,该下板具有一直接受热区域,该直接受热区域用以与一热源做热接触;其中,该上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该腔室,该下板具有一第二表面,第二表面面对该腔室,而该上板与该下板之间夹设有一网状毛细结构,并且该网状毛细结构在垂直方向上与该直接受热区域至少有部分的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板于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一毛细结构,或是在该第二表面与该网状毛细结构之间,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在部分的该第一表面上形成微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大于该网状毛细结构的分布范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网状毛细结构夹设于该微结构与该第二表面之间。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微结构的分布范围,在垂直方向上,是涵盖该网状毛细结构、或者对应该网状毛细结构而成互补的设置、或者与该网状毛细结构有部分的重叠、或者与该网状毛细结构没有重叠。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网状毛细结构为一金属编织网。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该网状毛细结构层对应该直接受热区域,或者该网状毛细结构涵盖该直接受热区域,或者该网状毛细结构位于该直接受热区域内。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包含一第一封合面,该下板包括一第二封合面,该第一封合面与该第二封合面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一封合面包括一焊料槽,且该焊料槽与该微结构是藉由蚀刻方式一起形成。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上板包含一第一封合面,该下板包括一第二封合面,该第一封合面与该第二封合面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封合面包括一焊料槽,且该焊料槽与该第一毛细结构是藉由蚀刻方式一起形成。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该下板还包括一向外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安智陈志伟张天曜郭哲玮郭晋宏刘建富
申请(专利权)人: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