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664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恒流源电路,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指示灯BL,电感L,电容C1~C6,电阻R1~R11,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3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不光能满足电源电路的使用要求,还能在用电负载过载时通过指示灯进行显示,可在第一时间提示用户用电负载过载的情况,用户不再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排查造成用电负载停工的异常情况,因此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适合推广运用。

A power overload indication ripple peak suppression buffer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overload indicator spike suppression type corrugated buffer circui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circuit, operational amplifier P1, operational amplifier P2, a triode VT1, a triode VT2, a triode VT3, light BL, inductance L, capacitance C1 ~ C6, R1 ~ R11 resistance. D1 diode, zener diode and D2 diode D3.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not on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ower supply circuit, but also through the indicator light to display in the electric load overload, overload can prompt the user of electricity in the first time, users no longer need to spend time and effort to the investigation by electric load caused by abnormal shutdown, thus giving users great the convenient, suitable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
技术介绍
电源电路用于连接电源与用电负载,从而将电源供给负载。当负载过载时,电源电路则会断开,以防止损坏电源电路的电子器件和用电负载。电源电路断开后,电源无法给负载供电,负载则会停止工作。由于负载因为异常停止工作则需要排查出现异常的原因,使用时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电源电路因为用电负载过载而导致电路断开,从而给负载异常停工的排查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以期待能在用电负载过载时做出指示,从而可在第一时间提示用户用电负载过载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主要由恒流源电路,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经电感L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4,一端经指示灯BL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7,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8,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正极经电阻R11后与运算放大器P2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均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共同组成输出端;所述恒流源电路则由运算放大器P3,运算放大器P4,三极管VT4,正极组成电源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13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4,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8,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9,P极经电阻R15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一端作为电源的另一个输入端、另一端经二极管D5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6组成;所述二极管D5的P极分别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和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阻R16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N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VT1~VT4均为3AX51三极管。再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二极管D3~D5均为1N4001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D2为2CW75稳压二极管。为了确保效果,所述运算放大器P1~P4均为LM358单电源通用运算放大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不仅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还便于维护。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不光能满足电源电路的使用要求,还能在用电负载过载时通过指示灯进行显示,可在第一时间提示用户用电负载过载的情况,用户不再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排查造成用电负载停工的异常情况,因此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2)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放大器P1与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以及电阻R2可组成波纹尖峰抑制电路,能将输入电压中谐波进行消除或抑制,并能对浪通电压和浪通电流进行抑制,从而能提高本专利技术的效率,并能有效的防止负载被损坏。(3)本专利技术的运算放大器P2与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5、电容C6以及二极管D3还可组成缓冲电路,该缓冲电路能对电路导通和关断时电子元件所承受的电压和电流波形进行调整或缓冲,减小电压和电流对电子元件的冲击,并能使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保持稳定状态,还能降低电路在导通和关断时对电压和电流的损耗,从而还能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恒流源电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主要由恒流源电路,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指示灯BL,电感L,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3组成。为了确保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三极管VT1~VT3均采用3AX51三极管来实现,二极管D1则采用1N4001整流二极管来实现。所述电阻R3的阻值为800Ω,电阻R4的阻值为4.7kΩ,电阻R5与电阻R8的阻值均为500Ω,电阻R6的阻值为22kΩ,电阻R7的阻值为1.5kΩ。所述指示灯BL通常采用色光灯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指示灯BL选用红光灯来实现。连接时,所述电容C1的正极经电感L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其负极经电阻R1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4串接在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电阻R3的一端经指示灯BL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所述电阻R7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恒流源电路,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经电感L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4,一端经指示灯BL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7,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8,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正极经电阻R11后与运算放大器P2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电容C2的负极均与恒流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共同组成输出端;所述恒流源电路则由运算放大器P3,运算放大器P4,三极管VT4,正极组成电源的其中一个输入端、负极经电阻R13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2,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3的负输入端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4,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8,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9,P极经电阻R15后与运算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7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以及一端作为电源的另一个输入端、另一端经二极管D5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6组成;所述二极管D5的P极分别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和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电阻R16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N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过载指示波纹尖峰抑制式缓冲电路,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恒流源电路,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经电感L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2,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串接在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4,一端经指示灯BL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3,P极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7,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4,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8,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正极经电阻R11后与运算放大器P2负输入端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6,以及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翰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