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1154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外循环管路,连接血液循环装置中,节血管路通过无缝接头与循环装置相连通,无缝接头呈圆筒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圈台阶,节血管路的端部从所述无缝接头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所述无缝接头一端的台阶上,循环装置上的接头从无缝接头另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无缝接头另一端的台阶上;节血管路端部的内径与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循环装置上的接头的内径与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无缝接头的内壁上设置台阶,使节血管路端部抵接在台阶上,使无缝接头和节血管路的内径一致,不存在过渡结构,避免了血液与外源性管路异物的接触,减轻了无缝结构对血液中红细胞成分的破坏,降低了由于生物相容性引起的各类并发症。

A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pipe connection device, blood circulation, blood vessels are connected through road section seamless joint and circulation device, seamless joint cylindrical structure, both ends of the inn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circle of steps, the end of the day the road from one end of the vessel an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eamless joint insertion end the seamless joint on the steps of the joint circulation device seamlessly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joint is inserted an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eamless joint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tairs; the inner diameter and vascular end section of a seamless joint is equal to the internal diameter, diameter and diameter of seamless joint device within the same cycle.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amless joint steps, vascular end section is in contact with the envoys on the steps of the seamless joint, and the inner diameter of vascular section of road, there is no transition structure, to avoid the blood and exogenous foreign body contact reduce the pipeline failure, seamless structure of red blood cell components in the solution. Reduced due to various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biological compati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循环管路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体外循环管路。
技术介绍
体外循环作为一种人工心肺装置是心脏手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心脏手术应用最为广泛和效果最好的手术技术,体外循环管路是体外循环手术中必备的耗材之一,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的膜式氧合器与配套管路均需预充并彻底排气,加入不同的晶体和胶体溶液。输入同源异体血液是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为避免过度血液稀释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输血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这些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血浆并不能产生预期的临床效果。这跟输血管路有直接的关系。且现有的体外循环所需的主要耗材为膜式氧合器与配套管路,使用静脉插管连接静脉管路将患者腔静脉血从体内引出至氧合器,经氧合器完全变温与氧合后,由膜式扬花期动脉出口将血液泵至患者大动脉,完成人工心肺的替代全程。现有的节血管路结构仍然存在血液浪费且血液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外循环管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体外循环管路,连接血液循环装置中,所述节血管路通过无缝接头与循环装置相连通,所述无缝接头呈圆筒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圈台阶,所述节血管路的端部从所述无缝接头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所述无缝接头一端的台阶上,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从所述无缝接头另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无缝接头另一端的台阶上;所述节血管路端部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无缝接头的内壁上设置台阶,使节血管路端部抵接在台阶上,使无缝接头和节血管路的内径一致,不存在过渡结构,避免了血液与外源性管路异物的接触,减轻了无缝结构对血液中红细胞成分的破坏,降低了由于生物相容性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血液循环装置包括膜式氧合器、泵、空氧混合器、微栓过滤器、上下腔静脉插管、静脉管路、台上左右心吸引管路、台下左右心吸引管路和升主动脉插管;所述节血管路包括:左右心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台上左右心吸引管路和台下左右心吸引管路相连;氧气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空氧混合器和膜式氧合器相连;动脉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升主动脉插管和微栓过滤器相连;静脉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上下腔静脉插管和静脉管路相连;主泵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泵和膜式氧合器相连;预充排气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微栓过滤器和膜式氧合器相连;微氧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微栓过滤器和膜式氧合器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各个连接管,使体外循环节血管路更加顺畅,提高了体外循环的效果。进一步,所述左右心连接管的直径沿血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所述左右心连接管两端的直径分别为4mm和7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左右心连接管的直径沿血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使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血液的流速。进一步,所述动脉连接管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动脉管、第二动脉管和第三动脉管,所述第一动脉管和第三动脉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动脉管的直径小于第二动脉管的直径;所述第二动脉管的直径为3mm-5mm。进一步,所述静脉连接管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静脉管、第二静脉管和第三静脉管,所述第一静脉管和第三静脉管呈镜像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二静脉管的两端;所述第一静脉管的直径沿血流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静脉管的直径沿血流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所述第二静脉管的直径为4mm-7mm,所述第一静脉管与第二静脉管相连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静脉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三静脉管与第二静脉管相连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静脉管的直径相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无缝接头和节血管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无缝接头;11、台阶;2、节血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体外循环管路,连接血液循环装置中,所述节血管路通过无缝接头1与循环装置相连通,所述无缝接头1呈圆筒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圈台阶11,所述节血管路2的端部从所述无缝接头1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所述无缝接头1一端的台阶11上,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从所述无缝接头1另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无缝接头1另一端的台阶11上;所述节血管路2端部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1的内径相同,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1的内径相同。本实施例通过将无缝接头的内壁上设置台阶,使节血管路端部抵接在台阶上,使无缝接头和节血管路的内径一致,不存在过渡结构,避免了血液与外源性管路异物的接触,减轻了无缝结构对血液中红细胞成分的破坏,降低了由于生物相容性引起的各类并发症。本实施例的所述血液循环装置包括膜式氧合器、泵、空氧混合器、微栓过滤器、上下腔静脉插管、静脉管路、台上左右心吸引管路、台下左右心吸引管路和升主动脉插管;所述节血管路包括:左右心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台上左右心吸引管路和台下左右心吸引管路相连;氧气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空氧混合器和膜式氧合器相连;动脉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升主动脉插管和微栓过滤器相连;静脉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上下腔静脉插管和静脉管路相连;主泵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泵和膜式氧合器相连;预充排气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微栓过滤器和膜式氧合器相连;微氧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微栓过滤器和膜式氧合器相连。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各个连接管,使体外循环节血管路更加顺畅,提高了体外循环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所述左右心连接管的直径沿血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所述左右心连接管两端的直径分别为4mm和7mm。通过使左右心连接管的直径沿血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使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血液的流速。本实施例的所述动脉连接管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动脉管、第二动脉管和第三动脉管,所述第一动脉管和第三动脉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动脉管的直径小于第二动脉管的直径;所述第二动脉管的直径为3mm-5mm。本实施例的所述静脉连接管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静脉管、第二静脉管和第三静脉管,所述第一静脉管和第三静脉管呈镜像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二静脉管的两端;所述第一静脉管的直径沿血流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三静脉管的直径沿血流方向逐渐减小。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静脉管的直径为4mm-7mm,所述第一静脉管与第二静脉管相连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静脉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三静脉管与第二静脉管相连的一端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静脉管的直径相同。本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节血管路的各个接口均使用无缝接头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体外循环管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外循环管路,连接血液循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节血管路,所述节血管路通过无缝接头与循环装置相连通,所述无缝接头呈圆筒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圈台阶,所述节血管路的端部从所述无缝接头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所述无缝接头一端的台阶上,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从所述无缝接头另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无缝接头另一端的台阶上;所述节血管路端部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循环管路,连接血液循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节血管路,所述节血管路通过无缝接头与循环装置相连通,所述无缝接头呈圆筒状结构,其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圈台阶,所述节血管路的端部从所述无缝接头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所述无缝接头一端的台阶上,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从所述无缝接头另一端插入且抵接在无缝接头另一端的台阶上;所述节血管路端部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所述循环装置上的接头的内径与所述无缝接头的内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体外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循环装置包括膜式氧合器、泵、空氧混合器、微栓过滤器、上下腔静脉插管、静脉管路、台上左右心吸引管路、台下左右心吸引管路和升主动脉插管;所述节血管路包括:左右心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台上左右心吸引管路和台下左右心吸引管路相连;氧气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空氧混合器和膜式氧合器相连;动脉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升主动脉插管和微栓过滤器相连;静脉连接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上下腔静脉插管和静脉管路相连;主泵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接头与泵和膜式氧合器相连;预充排气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无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徐灿王东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