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86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2:11
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属于兽医学技术领域,由吸气囊(1)、进气溶苗管(2)、疫苗环囊(4)、倒刺针管(5)、连接柄(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刺针管(5)末端尖,倒刺针管壁(15)是围成倒刺针管腔(16)的壁,在平行倒刺针管尖(18)的直径的两端设置有两列针管倒刺(14),每列针管倒刺(14)从上到下均有3‑10个倒刺构成,倒刺针管尖(18)是倒刺针管壁(15)末端斜向削去一部分后形成的尖端,削掉的斜面与倒刺针管(5)中轴之间的夹角为10°‑20°;针管倒刺(14)和倒刺针管壁(15)外表面涂有一层浓度为1‑10PPM的蛭素。该装置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Portable injection device for biomimetic tick adsorptive animal vaccine

Portable vaccine injection device of bionic tick adsorption type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nimal, veterinary medicine, by the suction air bag (1), the intake pipe (2), soluble vaccine vaccine capsule (4), ring barbed needle (5) and a connecting handle (6),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arbed needle (5 at the end of the needle tip, barb) wall (15) is surrounded by barbed needle tube (16) of the wall, in parallel barbed needle tip (18) at both ends of the diameter of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two needle Barb (14), each column needle Barb (14) from top to bottom has 3 10 barbs which barb the needle tip (18) is barbed needle wall (15) at the end of the oblique cut part is formed after the tip of the bevel and barbed needle cut off (5) angle between the axis is 10 degrees to 20 degrees; barbed needle (14) and barbed needle tube wall (15) surface coated with a layer of concentration 1 10PPM hirudin. Th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oduction, strong maneuverability, low cost and obvious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属于兽医学

技术介绍
疫苗(vaccine)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或禽兽等动物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第一个疫苗是1796年生产的,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首支对抗霍乱的疫苗是1879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炭疽的疫苗是1881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狂犬病的疫苗是1882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破伤风、白喉的疫苗是1890年生产的。首支对抗伤寒热的疫苗是1896年生产的。首支对抗鼠疫的疫苗是1897年生产的。首支对抗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是1921年生产的。疫苗对抗病原的原理: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由于狮、虎、豹、狼、牛、马、猴等兽体型较大,常具有攻击力,注射疫苗会给它们带来痛感,引起其暴躁、对抗,常常给操作人员身心带来威胁,有些兽运动速度特别快,比如鹿等,很难有效地将疫苗注射进它们的体内。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安全地将疫苗施用到兽体上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仿生蜱虫叮咬动物的原理,利用倒刺针管将疫苗带到兽皮肤表面,专利技术一种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如何快速、高效、安全地将疫苗施用到兽体上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该种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仿生蜱虫叮咬动物的原理,利用倒刺针管将疫苗带到兽皮肤表面,刺入时,吸气囊被按瘪,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刺进防疫动物皮肤后,松开按压的外力,橡胶质的吸气囊壁借助自身的弹力恢复原状,将倒刺针管尖孔处的体液吸进倒刺针管腔中,使吸进来的体液与倒刺针管腔基部的进气溶苗管外侧的疫苗环囊相接触,从而缓慢将疫苗环囊中的干粉状疫苗溶解,达到缓慢将疫苗施用防疫动物的目的,同时,由于整个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体积较小,刺入兽的皮肤后能够借助倒刺针管在兽的皮肤上较长时间附着,所以携带非常方便。倒刺针管表面涂有蛭素,还能够防止兽血凝固堵塞针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由吸气囊1、进气溶苗管2、疫苗环囊4、倒刺针管5、连接柄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刺针管5钢质,长圆筒状,末端尖,由针管倒刺14、倒刺针管壁15、倒刺针管腔16、倒刺针管尖孔17和倒刺针管尖18组成,倒刺针管腔16圆柱状,直径为0.05-0.5毫米,高度为1-10厘米,是倒刺针管5的内腔;倒刺针管壁15是围成倒刺针管腔16的壁,钢质,厚度为0.01-0.1毫米,高度为1-10厘米,在平行倒刺针管尖18的直径的两端设置有两列针管倒刺14,每列针管倒刺14从上到下均有3-10个倒刺构成,每个倒刺均为三棱锥状,底面的三个边为弧形,朝向倒刺针管尖18的一边最长,长度为0.5-5毫米,从倒刺针管尖18到基部逐渐加长,与倒刺针管5基部方向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30°-45°,另外两个边等长,与倒刺针管壁15相连处的点对称分布在最长边与倒刺针管5长轴所在平面的两侧,三棱锥状的倒刺尖端游离;倒刺针管尖18是倒刺针管壁15末端斜向削去一部分后形成的尖端,削掉的斜面与倒刺针管5中轴之间的夹角为10°-20°;倒刺针管尖孔17是倒刺针管尖18处的倒刺针管腔16末端开口;针管倒刺14和倒刺针管壁15外表面涂有一层浓度为1-10PPM的蛭素。所述的吸气囊1是固定在连接柄6上端的橡胶囊,下端通过进气溶苗管2与倒刺针管腔16相通连,球状,球体直径为0.1-1厘米,壁厚0.01-0.05厘米,由吸气囊腔7和吸气囊壁8组成;所述的吸气囊壁8橡胶质,壁厚0.01-0.05厘米,下端固定在连接柄6上端,使吸气囊腔7通过进气溶苗管2与倒刺针管腔16相通连,与其余部分密封;所述的吸气囊腔7是吸气囊壁8所围成的空间,其容积大小可以随着吸气囊壁8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所述的进气溶苗管2是连通吸气囊腔7和倒刺针管腔16的管道,上半部分位于连接柄6中央,下半部分位于倒刺针管5上部中央,不锈钢质,圆筒状,直径为0.02-0.1毫米,长度为1-3厘米,由进气溶苗管壁9、进气溶苗管腔13、溶苗孔19组成,进气溶苗管壁9是组成进气溶苗管2外侧的壁,圆筒形,不锈钢质,外直径为0.02-0.1毫米,内直径为0.01-0.08毫米,壁厚0.01-0.02毫米,长度为1-3厘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壁上没有溶苗孔19,位于连接柄6中央,下部壁上有溶苗孔19,相邻两个溶苗孔19相距0.01-0.02毫米,游离于倒刺针管5上部中央;进气溶苗管腔13是进气溶苗管壁9所围成的空腔,与吸气囊腔7和倒刺针管腔16相通;溶苗孔19是进气溶苗管壁9下部壁上的小孔,直径为0.01-0.02毫米,相邻两个溶苗孔19相距0.01-0.02毫米。所述的疫苗环囊4是盛放干粉状疫苗的环形囊,位于倒刺针管腔16基部的进气溶苗管2外侧,环形的外侧直径为0.05-0.5毫米,环形的内侧直径为0.02-0.1毫米,圆环的高度为1-10毫米,环形的外侧、上底和下底均被塑料薄膜覆盖,环形的内侧裸露,环绕在具有溶苗孔19的进气溶苗管2周围。所述的连接柄6是吸气囊1和倒刺针管5之间相连接的部分,不锈钢质,圆柱状,直径为0.5-2毫米,高度为0.5-2厘米,中央有进气溶苗管2穿过,分上下两部分,连接柄6的上部与吸气囊1下端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连接柄6的下部与倒刺针管5上端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连接柄6的上下两部分通过囊针连接扣3相连接,将囊针连接扣3旋紧后,连接柄6的上下两部分即可组成完整的连接柄6;所述的囊针连接扣3是连接连接柄6的上下两部分结构,包括囊针连接扣壁10、囊针连接扣头11和囊针连接扣砧12;囊针连接扣砧12是连接柄6上部的下端的空间,分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均位于同一个圆环上,圆环的内直径为0.3-1.2毫米,圆环的外直径为0.4-1.6毫米,圆环的高度为1-4毫米,左右囊针连接扣砧12的每一部分又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的圆环的弧形长度外侧为0.2-1毫米,内侧为0.15-0.45毫米,上部分的圆环的高度为0.5-2毫米;下部分的圆环的弧形长度外侧为0.15-0.45毫米,内侧为0.2-1毫米,上部分的圆环的高度为0.5-2毫米;囊针连接扣砧12周围的壁为囊针连接扣壁10,即囊针连接扣砧12由囊针连接扣壁10围成;囊针连接扣头11不锈钢质,是连接柄6下部的上端的头部膨大状的凸起,分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均位于同一个圆环上,圆环的内直径为0.3-1.2毫米,圆环的外直径为0.4-1.6毫米,圆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由吸气囊(1)、进气溶苗管(2)、疫苗环囊(4)、倒刺针管(5)、连接柄(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刺针管(5)钢质,长圆筒状,末端尖,由针管倒刺(14)、倒刺针管壁(15)、倒刺针管腔(16)、倒刺针管尖孔(17)和倒刺针管尖(18)组成,倒刺针管腔(16)圆柱状,直径为0.05‑0.5毫米,高度为1‑10厘米,是倒刺针管(5)的内腔;倒刺针管壁(15)是围成倒刺针管腔(16)的壁,钢质,厚度为0.01‑0.1毫米,高度为1‑10厘米,在平行倒刺针管尖(18)的直径的两端设置有两列针管倒刺(14),每列针管倒刺(14)从上到下均有3‑10个倒刺构成,每个倒刺均为三棱锥状,底面的三个边为弧形,朝向倒刺针管尖(18)的一边最长,长度为0.5‑5毫米,从倒刺针管尖(18)到基部逐渐加长,与倒刺针管(5)基部方向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30°‑45°,另外两个边等长,与倒刺针管壁(15)相连处的点对称分布在最长边与倒刺针管(5)长轴所在平面的两侧,三棱锥状的倒刺尖端游离;倒刺针管尖(18)是倒刺针管壁(15)末端斜向削去一部分后形成的尖端,削掉的斜面与倒刺针管(5)中轴之间的夹角为10°‑20°;倒刺针管尖孔(17)是倒刺针管尖(18)处的倒刺针管腔(16)末端开口;针管倒刺(14)和倒刺针管壁(15)外表面涂有一层浓度为1‑10PPM的蛭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由吸气囊(1)、进气溶苗管(2)、疫苗环囊(4)、倒刺针管(5)、连接柄(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刺针管(5)钢质,长圆筒状,末端尖,由针管倒刺(14)、倒刺针管壁(15)、倒刺针管腔(16)、倒刺针管尖孔(17)和倒刺针管尖(18)组成,倒刺针管腔(16)圆柱状,直径为0.05-0.5毫米,高度为1-10厘米,是倒刺针管(5)的内腔;倒刺针管壁(15)是围成倒刺针管腔(16)的壁,钢质,厚度为0.01-0.1毫米,高度为1-10厘米,在平行倒刺针管尖(18)的直径的两端设置有两列针管倒刺(14),每列针管倒刺(14)从上到下均有3-10个倒刺构成,每个倒刺均为三棱锥状,底面的三个边为弧形,朝向倒刺针管尖(18)的一边最长,长度为0.5-5毫米,从倒刺针管尖(18)到基部逐渐加长,与倒刺针管(5)基部方向的长轴之间的夹角为30°-45°,另外两个边等长,与倒刺针管壁(15)相连处的点对称分布在最长边与倒刺针管(5)长轴所在平面的两侧,三棱锥状的倒刺尖端游离;倒刺针管尖(18)是倒刺针管壁(15)末端斜向削去一部分后形成的尖端,削掉的斜面与倒刺针管(5)中轴之间的夹角为10°-20°;倒刺针管尖孔(17)是倒刺针管尖(18)处的倒刺针管腔(16)末端开口;针管倒刺(14)和倒刺针管壁(15)外表面涂有一层浓度为1-10PPM的蛭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囊(1)是固定在连接柄(6)上端的橡胶囊,下端通过进气溶苗管(2)与倒刺针管腔(16)相通连,球状,球体直径为0.1-1厘米,壁厚0.01-0.05厘米,由吸气囊腔(7)和吸气囊壁(8)组成;所述的吸气囊壁(8)橡胶质,壁厚0.01-0.05厘米,下端固定在连接柄(6)上端,使吸气囊腔(7)通过进气溶苗管(2)与倒刺针管腔(16)相通连,与其余部分密封;所述的吸气囊腔(7)是吸气囊壁(8)所围成的空间,其容积大小可以随着吸气囊壁(8)形状的改变而改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蜱虫吸附式兽用疫苗便携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溶苗管(2)是连通吸气囊腔(7)和倒刺针管腔(16)的管道,上半部分位于连接柄(6)中央,下半部分位于倒刺针管(5)上部中央,不锈钢质,圆筒状,直径为0.02-0.1毫米,长度为1-3厘米,由进气溶苗管壁(9)、进气溶苗管腔(13)、溶苗孔(19)组成,进气溶苗管壁(9)是组成进气溶苗管(2)外侧的壁,圆筒形,不锈钢质,外直径为0.02-0.1毫米,内直径为0.01-0.08毫米,壁厚0.01-0.02毫米,长度为1-3厘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壁上没有溶苗孔(19),位于连接柄(6)中央,下部壁上有溶苗孔(19),相邻两个溶苗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秋夏忠国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正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