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验证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62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验证终端,包括壳体、开关单元、摄像单元、处理单元、第二通信接口、第一警报单元、定位单元以及存储单元。将人脸识别和数据比对的功能移至服务端,尽可能地减小验证终端的体积,减轻验证终端的重量,使之能够被随身佩戴,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和使用。同时,为了更多地适应地下、地铁、火车站等照明条件不良的环境下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中还设置了辅助的补光设备即环形发光元件,并对补光设备经常使用的情况下,对其散热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Portable verification termin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rtable verification terminal, comprising a shell, a switch unit, a camera unit, a processing unit, a secon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 first alarm unit, a positioning unit and a storage unit. The func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data alignment is moved to the server side. As far as possible, the volume of the verification terminal is reduced, and the weight of the verification terminal is lighten, so that it can be carried around and convenient for staff to carry and use.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ore underground, subway, train station such as the use of lighting conditions poor environment, the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lso set up to fill the annular auxiliary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s often use cas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验证终端
本技术涉及安防监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验证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安防监控设备的普及,很多安防监控系统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庭,而非只能应用在某些楼栋或者公共设施场合。人脸识别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技术,通过识别图像中人脸,将之和数据库中的预先存储的人脸做比对,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人物身份验证方式。另一方面,目前的安防监控设备通常是固定布设在某地,虽然有少量移动便携式终端出现,但通常体积重量较大,用户体验不佳,更加不可能用于某些隐蔽性较高的场合,或者需要以更加温和的方式拍摄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验证终端,将人脸识别和数据比对的功能移至服务端,在便携式验证终端上仅保留拍摄图像和警示的功能,尽可能地减小验证终端的体积,减轻验证终端的重量,使之能够被随身佩戴,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和使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及一种便携式验证终端,其与一具有人脸识别软件和一人员信息数据库的服务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交互,该服务端具有第一通信接口,用以将服务端接入网络,包括:壳体,其具有一佩戴部,佩戴部设置在壳体外表面,壳体上还具有一取景孔,取景孔外周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摄像单元,其安装在壳体内部,具有一摄像头,摄像头正对取景孔,所述取景孔外周还设置有一红外光源,红外光源临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开关单元,其安装在壳体内部,具有一按键,按键凸出于壳体外表面,开关单元还具有一红外开关,被设置与红外光源连接,用于控制红外光源的启闭;处理单元,其安装在壳体内部,分别与开关单元、摄像单元、第一发光元件、红外光源电连接,处理单元响应于按键被触发控制启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发出预定波长范围和亮度范围的光线并驱动摄像单元采集其镜头前方的图像,所述预定波长范围为可见光范围;第二通信接口,其安装在壳体内部,与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以将便携式验证终端接入网络;定位单元,与处理单元电连接,用于获得便携式验证终端所在的实时地理位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存储单元,连接到处理单元,用于存储摄像单元拍摄到的图像;所述处理单元被设置成控制将摄像单元拍摄的图像连同所述获取到的实时地理位置数据一起传输至服务端进行人脸识别对比并接收比对通过或者失败的结果信号;第一警报单元,其安装在壳体内部,与处理单元电连接,第一警报单元被设置成响应于处理单元接收到比对失败的结果信号,发出警报。由以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相比,其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人脸识别和数据比对的功能移至服务端,在便携式验证终端上仅保留拍摄图像和警示的功能,尽可能地减小验证终端的体积,减轻验证终端的重量,使之能够被随身佩戴,方便工作人员携带和使用。同时为了更多地适应地下、地铁、火车站等照明条件不良的环境下使用,本技术的方案中还设置了辅助的补光设备,并对补光设备经常使用的情况下,对其散热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另外,针对现有的人脸验证终端通过都是单一的设备而言,其采集图像、发送图像、脸部识别然后根据识别结果进行报警这一单一功能条线来说,是远远不能适应于现代海量人群、多台设备同时使用的场景,例如火车站、码头、地铁等,还需要对当时采集人脸的另外一些比如地理位置、时间等信息进行实时获取,从而更加准确地对当时的环境、当时的人、以及可能发生的同时多地误判进行识别和分析。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附图说明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便携式验证终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便携式验证终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结合图1,本技术提及一种便携式验证终端,其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小验证终端的体积,减轻其重量,使其能够被工作人员随身佩戴使用。为了达成以上目的,常用的验证终端的部分功能就需要移出或者舍弃,为此,本申请提出将图像数据处理部分(包括图像处理、人脸识别、人员信息比对等)的功能移至一服务端80,该服务端80可以为一管理计算机,也可以为依赖云端数据库工作的服务器,通过网络70使验证终端和服务端80之间实现数据交互,实现人脸识别。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来阐述该验证终端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首先,该便携式验证终端与一具有人脸识别软件和一人员信息数据库的服务端80通过网络70实现数据交互,该服务端80具有第一通信接口81,用以将服务端80接入网络70。该便携式验证终端包括壳体10、开关单元20、摄像单元30、处理单元40、第二通信接口50、第一警报单元60、定位单元90以及存储单元100。开关单元20、摄像单元30、处理单元40、第二通信接口50和第一警报单元60、定位单元90以及存储单元100均安装在壳体10内部,精简结构,产品的外观也比较美观大方,甚至,我们将前述结构单元集成在同一个集成电路主板中,除了能够进一步减小体积之外,还有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壳体10大致呈圆筒形,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佩戴部11,通过佩戴部11,工作人员可以将整个便携式验证终端佩戴在身上使用。壳体10内部安装有电池组,用于为整个便携式验证终端提供电源供应,例如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组。壳体10上还设置有一取景孔12,摄像单元30的摄像头正对取景孔12,一方面不妨碍摄像单元30正常工作,反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找到摄像头对准的方向,另一方面,从结构上考虑,将摄像单元30安装在壳体10内,除了能够精简结构之外还能够保证摄像单元30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雨雪天气、灰尘、镜头刮伤等等,导致摄像单元30拍摄的图像质量下降。第二通信接口50与处理单元40电连接,用以将终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接入网络70,例如互联网,进而实现与服务端80的通信目的。定位单元90,与处理单元40电连接,用于获得便携式验证终端所在的实时地理位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40。存储单元100,连接到处理单元40,用于存储摄像单元30拍摄到的图像。取景孔12外周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13,取景孔12的外周还设置有一红外光源14,红外光源14临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3。其中,作为优选的是,红外光源14,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便携式验证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验证终端,其与一具有人脸识别软件和一人员信息数据库的服务端(80)通过网络(70)实现数据交互,该服务端(80)具有第一通信接口(81),用以将服务端(80)接入网络(7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其具有一佩戴部(11),佩戴部(11)设置在壳体(10)外表面,壳体(10)上还具有一取景孔(12),取景孔(12)外周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13);摄像单元(3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具有一摄像头,摄像头正对取景孔(12),所述取景孔(12)外周还设置有一红外光源(14),红外光源(14)临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3);开关单元(2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具有一按键(21),按键(21)凸出于壳体(10)外表面,开关单元(20)还具有一红外开关(22),被设置与红外光源(14)连接,用于控制红外光源(14)的启闭;处理单元(4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分别与开关单元(20)、摄像单元(30)、第一发光元件(13)、红外光源(14)电连接,处理单元(40)响应于按键(21)被触发控制启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3)发出预定波长范围和亮度范围的光线并驱动摄像单元(30)采集其镜头前方的图像,所述预定波长范围为可见光范围;第二通信接口(5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与处理单元(40)电连接,用以将便携式验证终端接入网络(70);定位单元(90),与处理单元(40)电连接,用于获得便携式验证终端所在的实时地理位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40);存储单元(100),连接到处理单元(40),用于存储摄像单元(30)拍摄到的图像;所述处理单元(40)被设置成控制将摄像单元(30)拍摄的图像连同所述获取到的实时地理位置数据一起传输至服务端(80)进行人脸识别对比并接收比对通过或者失败的结果信号;第一警报单元(6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与处理单元(40)电连接,第一警报单元(60)被设置成响应于处理单元(40)接收到比对失败的结果信号,发出警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验证终端,其与一具有人脸识别软件和一人员信息数据库的服务端(80)通过网络(70)实现数据交互,该服务端(80)具有第一通信接口(81),用以将服务端(80)接入网络(7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其具有一佩戴部(11),佩戴部(11)设置在壳体(10)外表面,壳体(10)上还具有一取景孔(12),取景孔(12)外周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13);摄像单元(3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具有一摄像头,摄像头正对取景孔(12),所述取景孔(12)外周还设置有一红外光源(14),红外光源(14)临近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3);开关单元(2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具有一按键(21),按键(21)凸出于壳体(10)外表面,开关单元(20)还具有一红外开关(22),被设置与红外光源(14)连接,用于控制红外光源(14)的启闭;处理单元(4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分别与开关单元(20)、摄像单元(30)、第一发光元件(13)、红外光源(14)电连接,处理单元(40)响应于按键(21)被触发控制启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13)发出预定波长范围和亮度范围的光线并驱动摄像单元(30)采集其镜头前方的图像,所述预定波长范围为可见光范围;第二通信接口(50),其安装在壳体(10)内部,与处理单元(40)电连接,用以将便携式验证终端接入网络(70);定位单元(90),与处理单元(40)电连接,用于获得便携式验证终端所在的实时地理位置并发送至处理单元(40);存储单元(100),连接到处理单元(40),用于存储摄像单元(30)拍摄到的图像;所述处理单元(40)被设置成控制将摄像单元(30)拍摄的图像连同所述获取到的实时地理位置数据一起传输至服务端(80)进行人脸识别对比并接收比对通过或者失败的结果信号;第一警报单元(60),其安装在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胡建国倪冰冰陈海东朱建旺钱青张凯翔丁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甄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