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49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4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可受控打开的送风口和回风口;第一腔室内设置有促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行气体交换的风机以及换热器;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干衣装置和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电加热装置;室内机具有换热器和/或电加热装置受控制热的烘干干衣模式;风机配置成在烘干干衣模式下促使第一腔室内空气流经换热器形成烘干气流经由送风口进入第二腔室或促使第二腔室内空气流经电加热装置形成烘干气流,以及促使烘干气流通过干衣装置后经由回风口流动至第一腔室;电加热装置位于第二腔室的自送风口至干衣装置的送风路径上。

Indoor machin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door machine, a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comprises a housing, which defines a first chamber and a second chamber, can be controlled to open the supply air and return air inl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mbers; the first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fan of gas exchang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chambers and heat exchanger; second chamber is equipped with a drying device for placing the clothes to be dried and the air flows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the indoor machine with drying heat exchanger and / or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controlled by heat drying mode; fan arranged in the drying drying mode to the first chamber of the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to form an air drying through the outlet into the second chamber and second chamber to the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for drying and drying to form airflow, the airflow through the stem The clothing device flows through the air inlet to the first chamber, and the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is located on the air supply path of the second chamber to the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立式空调的室内机部分空间浪费,空调除了制冷制热季节利用率不高。如何在温度适宜季节也能利用空调进行一些必要的日常工作,是本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干衣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本专利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升空调器室内机的使用舒适度。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可受控打开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促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进行气体交换的风机以及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干衣装置和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电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室内机具有所述换热器和/或所述电加热装置受控制热的烘干干衣模式;以及所述风机配置成在所述烘干干衣模式下促使所述第一腔室内空气流经所述换热器以受热形成烘干气流并经由所述送风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或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空气流经所述电加热装置形成所述烘干气流,以及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烘干气流流动通过所述干衣装置后经由所述回风口流动至所述第一腔室;且所述电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自所述送风口至所述干衣装置的送风路径上。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部具有水平设置的分隔板,以将其内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以及所述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前部,且位于所述风机的下游,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后部,且位于所述风机的上游。可选地,所述室内机具有冷凝干衣模式;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冷凝干衣模式时,所述电加热装置受控持续制热,以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和流经其的气流换热形成所述烘干气流;以及所述换热器受控延迟一预设的等待时间后持续制冷,以冷却自所述第二腔室流动到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烘干气流。可选地,限定有所述第一腔室的部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且所述室内机具有换热模式;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换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受控打开,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受控关闭,以允许环境空气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并在流经所述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后流出所述第一腔室。可选地,限定有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二进风口;且所述室内机具有至少一种换热干衣模式;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任意所述换热干衣模式时,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送风口受控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受控打开,以允许环境空气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经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并在依次流经所述电加热器及干衣装置后经由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以及在流过所述换热器后自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所述室内机。可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侧,以检测所述室内机所处室内的环境湿度;其中所述换热干衣模式包括制热干衣模式,所述湿度传感器配置成在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制热干衣模式时持续检测所述环境湿度;且所述换热器配置成当所述室内机开始运行所述制热干衣模式时受控制热;以及当所述环境湿度升至大于预设的湿度上限阈值时,所述换热器受控制冷,以冷却自所述第二腔室经由所述回风口流动至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烘干气流,直至所述环境湿度降至小于预设的湿度下限阈值。可选地,所述换热干衣模式包括制冷干衣模式;且所述换热器配置成在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制冷干衣模式时持续受控制冷,以冷却自所述第二腔室经由所述回风口流动至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烘干气流;以及所述电加热装置配置成在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制冷干衣模式时受控制热,以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形成所述烘干气流;或所述电加热装置配置成在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制冷干衣模式时停止运行,以降低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制冷干衣模式时的能耗。可选地,所述干衣装置包括容纳桶,所述容纳桶的桶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容纳桶的至少部分桶壁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干衣风道,以引导自所述送风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的至少部分所述烘干气流环绕在所述容纳桶的周侧,并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至所述容纳桶内。可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以收集所述换热器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冷凝水。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由于通过在用于持续形成快速流动的气流的第一腔室和用于放置潮湿衣物的第二腔室之间形成循环流动的烘干热风,以持续形成相对干燥且温度较高的烘干气流,并持续吹动烘干气流流过第二腔室,以将第二腔室的干衣装置内的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分带走,因此可实现烘干第二腔室内的潮湿衣物。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在工作于干衣模式下处于封闭的状态,避免干衣产生的湿热空气从室内机流出至室内环境,使在正在进行干衣的空调器不会对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有效防止室内机在处于干衣模式下给室内用户带来不便或不舒适的感觉。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工作于烘干干衣模式或冷凝干衣模式时的示意性风路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工作于换热模式时的示意性风路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工作于换热干衣模式时的示意性风路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性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壳体内可限定有可受控连通的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具体地,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之间可设置有可受控打开的送风口201和回风口202,以连通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第一腔室10内设置有风机101以促使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通过送风口201和回风口202进行气体交换。进一步地,第一腔室10内还设置有换热器102,以受控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换热。具体地,换热器102可受控制冷或制热。第二腔室20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干衣装置和受控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电加热装置105。特别地,室内机1具有换热器102和/或电加热装置105受控制热的烘干干衣模式。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工作于烘干干衣模式或冷凝干衣模式时的示意性风路图。进一步地,参见图2,风机101配置成在烘干干衣模式下促使第一腔室10内空气流经换热器102并受热形成烘干气流经由送风口201进入第二腔室20或促使第二腔室20内空气流经电加热装置105形成烘干气流,以及促使烘干气流流动通过干衣装置后经由回风口202流动至第一腔室10。进一步地,电加热装置105可配置成位于第二腔室内20的自送风口201至干衣装置的送风路径上。优选地,干衣装置可设置于第二腔室20的中间位置,以实现最佳干衣效果。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可受控打开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促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进行气体交换的风机以及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干衣装置和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电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室内机具有所述换热器和/或所述电加热装置受控制热的烘干干衣模式;以及所述风机配置成在所述烘干干衣模式下促使所述第一腔室内空气流经所述换热器以受热形成烘干气流并经由所述送风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或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空气流经所述电加热装置形成所述烘干气流,以及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烘干气流流动通过所述干衣装置后经由所述回风口流动至所述第一腔室;且所述电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自所述送风口至所述干衣装置的送风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可受控打开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促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进行气体交换的风机以及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待烘干衣物的干衣装置和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的电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室内机具有所述换热器和/或所述电加热装置受控制热的烘干干衣模式;以及所述风机配置成在所述烘干干衣模式下促使所述第一腔室内空气流经所述换热器以受热形成烘干气流并经由所述送风口进入所述第二腔室或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空气流经所述电加热装置形成所述烘干气流,以及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烘干气流流动通过所述干衣装置后经由所述回风口流动至所述第一腔室;且所述电加热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自所述送风口至所述干衣装置的送风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中,所述壳体内部具有水平设置的分隔板,以将其内空间分隔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方;以及所述送风口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前部,且位于所述风机的下游,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后部,且位于所述风机的上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中,所述室内机具有冷凝干衣模式;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冷凝干衣模式时,所述电加热装置受控持续制热,以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和流经其的气流换热形成所述烘干气流;以及所述换热器受控延迟一预设的等待时间后持续制冷,以冷却自所述第二腔室流动到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烘干气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中,限定有所述第一腔室的部分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且所述室内机具有换热模式;当所述室内机工作于所述换热模式时,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受控打开,所述送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受控关闭,以允许环境空气在所述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并在流经所述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后流出所述第一腔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超王彦生曾福祥曾繁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