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性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22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2:35
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在厚度方向依次具备透明基材、含有树脂及无机颗粒的折射率调整层、含有无机原子的密合层、以及透明导电层,密合层与折射率调整层接触,折射率调整层的与密合层接触侧的界面附近区域中,无机原子数相对于碳原子数的比不足0.05。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the refractive index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in order to have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containing resin and inorganic particles by adjusting the rate of atomic layer, containing an inorganic sealing layer, and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sealing layer and refractive index adjustment layer, near the interface region of refractive index adjustment layer and sealing layer contact side in the inorganic atom relative to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number less than 0.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明导电性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导电性薄膜,详细而言涉及触摸面板用薄膜等中所使用的透明导电性薄膜。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已知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形成有由铟锡复合氧化物(ITO)等形成的透明布线层的触摸面板用薄膜。触摸面板用薄膜通常通过在将ITO层等层叠于透明基材而成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中,将ITO层图案化为布线图案来制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触摸面板用薄膜,其是在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依次层叠紫外线固化树脂层、透明无机氧化物层、透明导电层而成的触摸面板用薄膜,紫外线固化树脂层同时含有有机成分及无机氧化物,至少自与透明无机氧化物层接触的表面起深度10nm以内的区域中、该层的无机氧化物中的无机元素数B相对于有机成分中的有机元素数A的B/A以元素数比计为0.05以上且0.35以下。该触摸面板为了调整折射率而使含有无机氧化物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与层叠在其上的透明无机氧化物层的密合性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1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近年,伴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及薄膜化的要求,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大型化及薄膜化的要求也提高。然而,若将透明导电性薄膜的ITO层大型化、薄膜化,则ITO层整体或一部分的电阻会增加,其结果,产生触摸面板的灵敏度等各功能降低的不良情况。因此,要求ITO层的电阻率值的减小(低电阻化)。另外,图像显示装置的使用用途扩展时,要求在比以往的耐久性基准(例如,60℃90%的加湿环境)更严酷的环境下的耐久性。其中,由于构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各层的层间密合力直接对图像显示装置的动作不良有影响,因此迫切期望高耐久化(代表性的为在85℃85%环境中150小时以上的密合耐久性)。通常,各层的接触面积越大,层间密合力越提高,因此构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各层或任意层的表面粗糙度越大,在密合力的方面越有利。但是,对于这样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由于透明导电层(例如ITO层)的表面粗糙度变大,因此变得难以进行结晶转化,不能得到低电阻率的透明导电性薄膜。专利文献1中,有时在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的表面附近存在大量无机氧化物颗粒从而表面变粗糙,设置于其上的透明导电层(ITO层等)的表面也变粗糙。其结果,虽然紫外线固化树脂层与透明无机氧化物层的密合性提高,但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值变高,无法实现低电阻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折射率调整层的密合性(特别是85℃85%环境暴露后的密合性)良好、且透明导电层的低电阻优异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1]包括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在厚度方向依次具备透明基材、含有树脂及无机颗粒的折射率调整层、含有无机原子的密合层、以及透明导电层,前述密合层与前述折射率调整层接触,前述折射率调整层的与前述密合层接触侧的界面附近区域中,无机原子数相对于碳原子数的比不足0.05。本专利技术[2]包括[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前述密合层含有非化学计量组成的无机氧化物。本专利技术[3]包括[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前述非化学计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为非化学计量组成的硅化合物。本专利技术[4]包括[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前述密合层含有硅原子,且包含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求出的Si2p轨道的结合能为99.0eV以上且不足103.0eV的区域。本专利技术[5]包括[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在前述密合层与前述透明导电层间还具备含有无机氧化物的光学调整层。本专利技术[6]包括[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前述透明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不足200Ω/□。本专利技术[7]包括[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中,前述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值为3.7×10-4Ω·cm以下。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性薄膜,折射率调整层与设置于其上的层的密合性(特别是85℃85%环境暴露后的密合性)良好。另外,由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率值减小,因此导电性优异。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截面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又一实施方式(不具备光学调整层的实施方式)的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纸面上下方向为上下方向(厚度方向、第1方向),纸面上侧为上侧(厚度方向一侧、第1方向一侧),纸面下侧为下侧(厚度方向另一侧、第1方向另一侧)。1.透明导电性薄膜透明导电性薄膜1呈具有规定厚度的薄膜形状(包括片状),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面方向)延伸,且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及平坦的下表面。透明导电性薄膜1例如为图像显示装置中所具备的触摸面板用基材等的一个部件,即,不是图像显示装置。即,透明导电性薄膜1是用于制作图像显示装置等的部件,是不包括LCD模块等图像显示元件在内的以部件自身流通、产业上可利用的器件。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透明导电性薄膜1例如在厚度方向依次具备透明基材2、折射率调整层3、密合层4、光学调整层5、以及透明导电层6。即,透明导电性薄膜1具备:透明基材2、配置于透明基材2上的折射率调整层3、配置于折射率调整层3上的密合层4、配置于密合层4上的光学调整层5、以及配置于光学调整层5上的透明导电层6。透明导电性薄膜1优选包含透明基材2、折射率调整层3、密合层4、光学调整层5、以及透明导电层6。以下,对各层进行详细叙述。2.透明基材透明基材2为透明导电性薄膜1的最下层,是确保透明导电性薄膜1的机械强度的基材。透明基材2与折射率调整层3、密合层4及光学调整层5一起支撑透明导电层6。透明基材2例如为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薄膜。作为高分子薄膜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和/或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环烯烃聚合物等烯烃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醚砜树脂、聚芳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苯乙烯树脂、降冰片烯树脂等。这些高分子薄膜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从透明性、耐热性、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优选可列举出聚酯树脂,更优选可列举出PET。从机械强度、耐擦伤性、将透明导电性薄膜1制成触摸面板用薄膜时的打点特性等观点出发,透明基材2的厚度例如为2μm以上、优选为20μm以上,另外例如为300μm以下,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要在透明基材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硬涂层、防粘连层、易粘接层、粘接剂层、隔离膜等。3.折射率调整层折射率调整层3是与后述的光学调整层5一起,在之后的工序中将透明导电层6形成布线图案后,为了使图案部与非图案部的差异不被识别(即,为了抑制布线图案的视觉识别),对透明导电性薄膜1的折射率进行调整的层。另外,折射率调整层3也是用于使透明导电层6的上表面(即,透明导电性薄膜1的表面)不易产生擦伤(获得优异的耐擦伤性)的擦伤保护层。折射率调整层3具有薄膜形状(包括片状),例如以接触透明基材2的上表面的方式配置于透明基材2的上表面整面。折射率调整层3为由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树脂组合物含有树脂和无机原子。通过含有无机原子,从而能够将折射率调整层3的折射率调整为适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明导电性薄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依次具备透明基材、含有树脂及无机颗粒的折射率调整层、含有无机原子的密合层、以及透明导电层,所述密合层与所述折射率调整层接触,所述折射率调整层的与所述密合层接触侧的界面附近区域中,无机原子数相对于碳原子数的比不足0.0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7 JP 2015-1071851.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依次具备透明基材、含有树脂及无机颗粒的折射率调整层、含有无机原子的密合层、以及透明导电层,所述密合层与所述折射率调整层接触,所述折射率调整层的与所述密合层接触侧的界面附近区域中,无机原子数相对于碳原子数的比不足0.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合层含有非化学计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化学计量组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野望加藤大贵梨木智刚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